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探讨
2022-01-01黄蓓敏
黄蓓敏
(上海环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对于国企来说,会计集中核算通常是在保持其旗下所有资产的使用权以及部分财务权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形式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资金进行集中核算。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国企银行账户被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所取代,其下属企业需要进行报账工作,并由专门人员辅助账户记录。
就目前来看,国企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对国企旗下所有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第二种是对其账户进行分离,但是,会对财务印鉴章进行集中管理。这两种形式都是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模式,目的是通过国企旗下单位账户进行集中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进而避免资金风险的发生,为国企有序运转提供保障,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所以在会计集中核算中要结合国企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形式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二、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集中核算所采用的方法有待规范
一些国企财务部门人员在工作中态度比较散漫,对待工作缺乏责任心,并且在报账过程中常常出现资料填写错误或是填写内容疏漏的问题,这些疏忽都会导致国企会计集中核算的准确性缺失。同时,一些财务人员不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从而出现国企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相互分离,没有结合国企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这种错误的会计集中核算方法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开展缺乏合理性,核算结果也不够真实。
2.对会计集中核算缺乏全面认识
由于很多国有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并先后构建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但是这些管理者仅仅知道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促进国企更好发展,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却不了解,对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能和工作任务也没有全面认知。因此,难以借助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水平。还有一些国企管理者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虽有一定了解,明白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可以将国企下属企业的财务进行集中管理,但却不了解集中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由于国企管理者对会计集中核算缺乏全面认识,当国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也只会向下属企业进行追责。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工作效率也难以提升。
3.现有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仍需完善
现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尚不完善成为很多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国企在制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时,只是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开展流程进行说明,但是,在制度中却没有规定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对象。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尚不完善,财务工作人员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开展也过于片面,例如,只会对国企下属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流向进行关注,使得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作用无法发挥。同时,由于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内容不够细化,和下属企业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一些下属企业难以有效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4.内部监督审查工作未得到有效落实
国企在会计集中核算时内部监督审查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国企没有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方向来开展内部监督审查,所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是借鉴其他单位或是企业的制度,甚至将其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直接“照抄”过来,制度内容和自身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除此之外,内部监督审查工作开展是由国企财务人员或是其他部门人员组成的,这些人员内部监督审查专业知识、道德素养不同,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干扰而难以履行监督审查职责,会计集中核算中所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被及时发现,因此,难以制定相应解决对策并进行优化,往往在问题发生后才进行补救。由于没有真正落实内部监督审查工作,很多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财务信息无法被挖掘,不利于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5.忽视实物资产监管的重要性
一些国有企业下属企业的实物资产、相关信息的管理也都是由各单位进行自行管理,实物资产监管依赖于下属单位的自觉性。这就会导致在对实物资产过程中,一些下属企业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没有划分到会计核算当中,而是进行自行管理。由于忽视实物资产监管的重要性,很容易导致国企资产严重流失。
三、国企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优化对策
1.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流程
规范国企会计集中核算流程的关键在于核算人员的素质质量,因为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所以,优化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流程,需要先做好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管理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核算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也可以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开展讲座,丰富会计集中核算人员的经验。同时,还要定期组织会计核算人员对工作进行总结,结合国企业务以及财务管理要求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返息、调整。在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将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和企业业务进行对接,结合国企自身实际情况对会计集中核算流程进行规范,促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方便对自身业务情况进行准确判断,不断提升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合理性,使会计集中核算结果得到保证。
2.提高认知,树立正确的会计集中核算观念
作为国企管理者,要想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应当正确地认识会计集中核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认知,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会计集中核算观念,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实现有效开展。为此,可以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宣传工作,借助于微信群、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会计集中核算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帮助国企所有员工对会计集中核算进行全面认识,并提高重视力度,如此一来企业员工以及下属企业才会更加配合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3.基于实际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在国企实施深化改革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在不违背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进行完善,为国有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必须要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为基础,以满足国企会计集中核算需要为目的,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对制度内容进行细化,对会计集中核算所涉及的对象、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明确。对会计核算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采取的会计集中和核算方法、对象进行详细阐述,并在制度中对个人和部门工作职责、应当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等这些内容进行说明,使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完善制度之后,还需要相关人员依照制度内容开展工作,及时将财务会计相关资料上传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这些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经过整理后的资料统一保存在资料库中方便查阅。
4.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结合
监督审查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国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提供保障,而要想提升国企会计集中核算的公平、公正性,还需要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结合。为此,要在国企内部成立监督部门,监督管理部门要具有独立性,避免监督工作受到领导的干预,确保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国企管理者可以构建审计小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小组成员可以由财务部门、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应当是各部门专业能力、素养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异的人员,具有较高责任心的企业骨干作为审计负责人,负责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样才可以保证审计小组可以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全面掌握,结合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具体内容制定监管方案。为进一步提升会计集中核算的公平、公正性,还需要邀请专门的审计机构来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结合,使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重视国企实物资产管理,提高实物资产监管的重视力度
为确保国企实物资产做到账物相符,就要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并加强实物资产监管的重视力度。国企实物资产的管理应当在会计集中核算内容中体现,结合实物资产核算以及财务核算构建完善的实物资产管理体系。同时,要重视国企下属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要求下属企业定期对实物资产的变化情况进行上报,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物资产监管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对财务会计报表、信息数据采集、整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对国企下属部门实物资产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国有企业的所有资产能够得以有效使用。
四、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对于国企稳定、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就要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立足于国企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集中会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作用,提升国企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并推动国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