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肺鼻同治从风、痰、虚辨治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2022-01-01李盼盼吴力群马佳霍子剑高诗宇路晨张宁宁

环球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痰饮风邪同治

李盼盼 吴力群 马佳 霍子剑 高诗宇 路晨 张宁宁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 是世界变态反应组织近些年新提出的病名,属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 与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BA)两者归于同一气道,在诱发因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1]。流行病学表示15%~38%的AR患者合并BA,BA患者中6%~85%合并鼻部症状,国内BA合并AR的患病率为26.67%~54%,两者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影响[2- 3]。故有学者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4]。西医治疗CARAS多采用联合抗炎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物等,药物易叠加使用,不良反应多、停药后易反复、依从性差[5]。CARAS在中医学中分属于“鼻鼽”和“哮病”的范畴。中医的“整体观念”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理念不谋而合,依据“肺鼻同治”思想指导该病治疗,从风、痰、虚辨治本病,独具特色,具有副作用小、个体化治疗、治病求本的特点。

1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理念与“肺鼻同治”的整体观念异曲同工

CARAS的提出基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理念,AR与BA虽病位不同但归属于同一气道,均存在气道炎症,类属于同一疾病。AR与BA炎症反应虽分别作用于上下气道的靶器官,但参与疾病进程的炎性细胞和介质相同,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6]。AR是发展为BA的高危因素,并且影响BA的控制水平,两者之间彼此影响,治疗时应统筹兼顾,防范于未然。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理念类同于中医“肺鼻同治”的整体观念。《诸病源候论》云:“鼻是肺之候,肺气通于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肺主鼻,在窍为鼻。”《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若邪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结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得宣调,或窒塞,或流涕,皆是肺经之邪壅滞也。”以上可见肺鼻关系密切,治疗时应相互兼顾。正如《杂病源流犀浊》中提到:“肺和则鼻自已病,安可不急于手太阴以图治哉。”亦如《医学见能·卷一》所云:“肺气通调,鼻自安。”

肺、鼻分别归于脏腑与官窍,但两者之间密切相连,同属肺系,存在络属关系。鼻为肺之外窍,清浊之气出入于此,肺鼻相互协调,使肺主气司呼吸,主水朝百脉的功能正常发挥。鼻鼽与哮病之间相互影响,鼻病多源于肺,肺失宣肃,鼻窍失于濡养,护卫失司,肺气不利,津液壅滞,鼻窍不通,不闻香臭,鼻塞流涕,日久成疾。鼻病日久,清浊之气出入失如,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津液失布,痰饮留伏,化为夙根,痰气交阻,风邪引动,发为哮喘。肺鼻相通于同一气道,生理功能相辅相成,病机演变息息相关,基于整体观念可采用肺鼻同治的方法进行辨治。故临床中治疗鼻鼽通鼻窍同时注重宣肺,肺和则鼻自安,且应及早拦截病邪去路,以免诱发或进一步发展为哮喘。哮病发作降气平喘时应联合通窍之法,鼻窍通畅则肺之宣降自如。

2 素体本虚,风痰内伏,贼风引触

2.1 伏风内潜,内外合因,贯穿始终

体质是疾病产生的根源,决定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特禀质”是CARAS发病的基础及先天体质类型[7]。《灵枢》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幼科发挥》亦谓:“子与父母一体而分”“男女交媾,精气凝结,毒亦附焉”。 可见“特禀质”源于父母,与身俱来,潜伏体内,过敏反应,突发突止,取类比象,类比伏风。汪受传[8]指出“特禀质”归属于先天伏风内潜,易发生风证。CARAS患儿体内伏风虽可由先天禀赋而来,但由于小儿特有生理病理特点和风邪独特之性,亦可由外风潜入转化而成。小儿藩篱疏,卫外不固,易于发病,急于传变。风为百病之长常兼他邪合而伤人,若正气亏虚难以及时驱风外出,风性走窜,久病循经入里,耗损正气,正虚邪恋,化为伏风,藏匿体内,伺机而动,稍触即发。

2.2 三脏俱虚,脾脏尤甚,伏痰内蕴

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肺脾肾常不足。《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曰:“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 《薛生白医案》说:“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也。” 痰液的化生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正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幼科发挥》亦记载:“痰涎者,肾之津液所生也。”

肺脾经脉相联,同属太阴,同气相求,母子关系。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失运化,母病及子,肺失濡养,宣降失司;肺主气,朝百脉,咳喘日久耗损肺气,子盗母气,脾气愈虚,气血生化无源,两脏之间辅车相依。同时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肺主一身之气,脾升胃降,气机调畅,肺脏宣降如常。肺脾共同维护气机升降出入,输布全身津液。肺脾易为外邪、饮食所伤,肺失宣肃,津液不布,水道不利,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酿湿生痰,潜伏于体内。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金水相生。肺主行水有赖肾气推动,肾气蒸化、升降水液依靠肺气肃降。脾土为肺金之母,肺金为肾水之母,一脏虚弱,母子相及,三脏俱虚,正虚邪伏,痰饮留伏,日久结成窠臼。CARAS患儿实质是正气不足,肺脾肾三脏虚弱,而脾虚是伏痰产生的关键。伏痰内生,化为夙根,潜伏体内,蛰伏待机。

2.3 贼风引触,风动痰移,肺鼻同病

CARAS的患儿接触过敏原、遇冷空气或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喷嚏、流涕、鼻痒、咳嗽、喘息等症状,这些对于常人无碍的油烟、鱼虾、花粉、尘螨、草木、动物皮毛、冷空气及剧烈运动等均可归属于“贼风”的范畴。

《素问·风论篇》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风为百病之长,亦可兼夹热、寒、湿等六淫之邪。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风邪上犯,首先犯肺,而鼻为肺之外窍,故风邪侵袭,病发于上,引动伏风,肺窍不利,则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风性善行而数变,易行易扰,风行过盛则鼻痒。风袭鼻窍,阳气卫外,正邪交争,则喷嚏阵阵。外邪侵袭,由鼻窍至肺,肺失通调,津液失布,津水外溢,则清涕频出;津水停聚,鼻内筋膜肿胀苍白,则鼻塞不利。

《症因脉治·哮病》记载:“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遇七情之犯,饮食内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贼风来犯,由鼻入肺,病发于里,引动伏风、伏痰,痰随风动,风裹痰移,相互搏结,阻于气道,宣肃失常,气逆于上,咳嗽频作,风摇钟鸣,气喘哮鸣,喘息难卧。

3 因时制宜,缓急分明,肺鼻同治

3.1 发作期攻邪为要

《景岳全书·哮证治》提出:“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 CARAS发作期,起病急,病程短,急则治其标,既发以攻邪气为要,采用射干麻黄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使喘平,窍通,痰消,风静。

3.1.1 祛邪平喘 祛邪平喘之方较多,然小儿具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病邪易入里化热,表寒不重,遂选用射干麻黄汤。外寒证轻选用炙麻黄发汗散寒解表邪,宣发肺气平喘咳,射干泻肺降逆,祛痰化饮。风邪引触伏痰,痰饮蕴结,以半夏燥湿化痰,细辛温肺化饮,温宣肺气,即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紫菀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尤擅祛痰,款冬花辛温而润,重在止咳,两者合用,化痰止咳之效相得益彰。患儿肺脾本虚,素有痰饮,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佐五味子制约辛散温燥太过之弊。正如《伤寒明理论》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五味子为佐,以收逆气。”

3.1.2 宣通肺窍 鼻为肺之外窍,清浊之气出入于此,降肺平喘时应兼顾宣通鼻窍,鼻窍通畅利于肺气宣降。肺鼻同治,合苍耳子散宣通肺窍。辛夷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善通鼻窍,《名医别录》曰“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窍、涕出”。苍耳子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通鼻窍。白芷祛风散寒,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痛。

3.2 缓解期扶正为主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云:“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素问·评热论篇》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是邪气留伏的基础,邪气侵袭又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CARAS患儿发作经治疗后,鼻通肺宣,喘平咳减,风静痰宁,症状得以缓解或暂且消失匿迹,但因其本质为正气不足,伏风、伏痰常潜匿于内,驱之不散,息之不尽,化之不竭,缠绵不休,致病情迁延难愈,遂采用缓哮六安煎合过敏煎加减治疗,使痰饮得化,风邪暗消,正气内存。

3.2.1 健脾化痰 伏痰羁留体内,需补虚扶正,正盛驱邪,铲除夙根,脾为生痰之源,遂选用缓哮六安煎健脾化痰。缓哮六安煎由《景岳全书·新方八阵》[9]中的古方六安煎化裁而来。前期临床研究表明缓哮六安煎具有提高BA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改善小气道功能的作用[10]。方中半夏、陈皮、茯苓可健脾、燥湿、化痰,杜生痰之源。脾气健,气血生化有源,鼓舞正气,抵御外邪,同时可使伏痰化生乏源,一举两得,正所谓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丹溪心法·痰十三》中有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杏仁、白芥子既可调畅气机利于痰液消散之功,又有豁痰止咳专治伏邪之效。CARAS患儿症状休发休止,缠绵反复,久病入络,瘀血内停,桃仁活血化瘀。《幼科要略》言:“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体禀纯阳,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外感之邪易从阳化热,内伏之邪易郁久化火,所患疾病性质属热者居多。然而大苦大寒之品,易伤人体阳气,清化热痰之药不可大苦、大寒,恐伤小儿脾胃之气,遂选用海浮石、瓜蒌清肺化痰。

3.2.2 祛风抗敏 伏风由过敏反应取类比象而来,内外因皆可化之,贯穿疾病始终,遂采用过敏煎祛风抗敏。过敏煎组方不完全拘泥于中医的病症病机,主要通过阻断过敏的病理环节治疗过敏类疾病。方中银柴胡凉甘益阴,清热凉血,热去血行风消,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防风为祛风圣药,能较强疏散客于肌表的风邪;乌梅酸涩收敛,化阴生津,敛浮表之卫气,免其耗散。与风药配伍,解在表之风邪,敛耗散之卫气,表邪得解,卫外固密。五味子酸甘而温,益气敛肺生津。风性开泄,腠理开,津液出,日久伤津,五味子既能敛肺金,又可生津液。研究表明过敏煎可以通过拮抗组胺,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改变CD4+T细胞亚群的分化等,发挥止痒、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抗过敏等作用[11]。

4 小结

AR和BA是儿童最易罹患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两者具有相同的触发因素和免疫病理途径,临床症状反复交替或合并出现,疾病转归紧密相连,归属于同一气道,类属于同一疾病,被称为CARAS。CARAS的发病特点与中医整体观念具有共通之处,需协同治疗,采用“肺鼻同治”之法,切忌顾此失彼,应统筹兼顾,缓急分明,因时制宜。CARAS过敏的特性贯穿疾病始终,伏风、伏痰内潜,结合小儿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着重从脾入手,强调祛风化痰,遵循治病求本,扶正驱邪的原则。本文基于肺鼻同治理念从风、痰、虚分期辨治CARAS,为该病治疗奠定理论基础,但仍需要科学严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加以验证,以期为CARAS制定标准的诊疗规范。

猜你喜欢

痰饮风邪同治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便秘、痔疮要“同治”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荒唐同治讲信义
浅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与肾性水肿相关性探讨
痰饮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