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对策
——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

2022-01-01胡广伟姬南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江苏

胡广伟 姬南京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5)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陆海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人类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沿海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1]。在海洋强国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类海洋人才无疑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之一。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完善海洋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海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海洋人才队伍是海洋类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新形势下,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服务海洋产业的发展,大批优秀的海洋类专业人才,将会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江苏海洋大学(原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综合性院校,肩负着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的海洋人才的重任。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始建于2007年,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完善,海洋科学专业已建设成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我校海洋科学专业被列为博士培育计划,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逐年上升。但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海洋科学的重视及学科的全面发展,海洋科学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频繁。相比国内其他知名综合型海洋大学,我校海洋科学专业目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海洋生物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符合海洋科学大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无法满足国家对于综合型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基于此,笔者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分析了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探索新时期海洋强国背景下,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地方及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1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学科专业结构单一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与开发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基础性学科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研究两部分。基础性学科是直接以海洋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应用性技术研究则是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海洋科学专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分别是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及海洋生物,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也严格按照这四个方向进行,但是各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和侧重点不同。目前我们国家海洋类院校主要以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为代表,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较为完善,相比上述院校,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海洋生物为主攻方向,研究内容也多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缺乏与海洋科学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导致培养出来的海洋科学类人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很难满足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海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对大洋、近海、滩涂和潮间带进行包括海洋的水文、生物、化学调查及采样,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2],包括海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海洋要素观测与海洋样本的采集能力和海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等等。目前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包括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调查实习、海洋生物学实习、海洋生物分类学大实验、文献检索、海洋生物技术大实验、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占比相对较小,而且多依附于理论课程,缺乏独立的考核评价系统;海洋科学实践教学主要以出海实习的形式进行,由于经费和条件有限,没有自己独立的科考船,出海实习只能租用船只,因此很多实习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另外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实习教师人数少,使得海洋资源调查、海洋实习等很多项目都是一人操作,多人围观,没有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3 国际化、“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教师队伍背景单一也是目前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教师队伍背景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化教师队伍比例较低,另外教师专业背景也多为海洋生物学专业,缺少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双师型”导师人数少,现有“双师型”导师也多为企业兼职教师,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2.1 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造良好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海洋科学大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针对海洋科学专业教师背景单一的问题,学校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适当引入海洋科学专业其他方向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利用慕课等课程资源,学习海洋科学其它方向的基础知识。还可依托教师科研项目,有序组织不同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实践能力。另外在学校层面,应适当增加海洋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通过社会实践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拔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外一流海洋类院校交流与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邀请海洋科学领域不同方向的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以满足学生对于海洋科学不同方向知识的需求。

2.2 利用资源共享,开展联合实习,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海洋科学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开展联合实习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目前江苏省内涉海院校主要有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和盐城工学院,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各个学校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也各具特色与优势,因此可以通过与省内其他院校间的合作开展联合实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侧重于海洋生物学,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调查实习、海洋生物学实习等,学校坐落于沿海城市连云港,相比内陆涉海院校,在出海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有着很好的地缘优势,通过开展联合实习可以拓展我校学生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地质领域的相关知识,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海洋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的大融合,真正实现海洋科学的大学科知识体系。

2.3 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具有国际化交叉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另外也可依托国家和地方公派留学项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国际交流项目,国家会议等形式鼓励本学科专任教师到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此外,还应完善“双师型”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保证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4 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立和普及虚拟仿真实验室,来提高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海洋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出海采样、调查,受场地、设备、资金、安全等条件的限制,一般院校很难完全满足上述条件,虚拟仿真实验室则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使得海洋科学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安全、高效,在降低教学成本的同时,能同时满足更多学生的实验需求,对传统实践教学起到很好的拓展和延伸作用。

猜你喜欢

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江苏
海洋生物动起来
数读江苏
中国海洋大学作品选登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海洋生物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江苏
식민 상황과 이태준의 고향의식
La communication sino-frança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