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籼粳杂交水稻浙优18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以建瓯市为例

2022-01-01刘小灿谢剑文吴云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建瓯市氯化钾秧田

刘小灿,谢剑文,吴云生

(1.建瓯市农业农村局,福建建瓯 353100;2.建瓯市玉山镇农技站,福建建瓯 353132)

0 引言

浙优18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的籼粳交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浙04A×浙恢818。2012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12020),2015年通过福建省引种(闽种引稻〔2015〕第002号)。2020年浙江省天台县远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的位于平桥镇西安村的浙江省级高产攻关方浙优18品种,经专家组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023.1 kg/667m2。在浙江省推广种植,表现出产量很高,已成为浙江省主推品种之一。

建瓯市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东经117°58′45″~118°57′11″,北纬26°38′54″~27°20′26″,年平均气温18.8℃,降雨量1700 ml左右,日照1600 h,无霜期286天,全市土地面积4233.13 km2。建瓯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市(县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33万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万hm2,素有“闽北粮仓”之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品种是水稻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浙优18从2015年起在建瓯推广,由于其茎秆粗壮、穗大、粒多,耐肥高产,增产增收效益明显,深受种粮大户的喜爱,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已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之一。

1 产量表现

从2015年开始在建瓯推广种植,最近3年的产量表现如下:2019年在川石乡川石村示范种植1.33 hm2,平均产量698.8kg/667m2,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9.6%;2020年在房道镇尤墩村示范种植0.66 hm2,经验收测产,平均产量714.6 kg/667m2,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10.5%;2021年在东游镇东游村示范种植5 hm2,经验收测产,平均产量724.3kg/667m2,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12.8%。多年总体表现产量高。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特性

2020年在房道镇尤墩村示范种植,5月26日播种,6月13日机插秧,8月27日始穗,9月10日齐穗,10月28日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55天,比对照Ⅱ优3301迟熟7天。2021年,在东游镇东游村示范种植,5月25日播种,6月16日机插秧,8月25日始穗,9月6日齐穗,10月23日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51天,比对照Ⅱ优3301迟熟6天。

2.2 形态特征

在建瓯中稻种植,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叶色深绿、分蘖中等、穗大粒多,着粒密。2021年经对东游镇东游村示范田考种,有效穗数12.1万/667m2,平均株高123.8 cm,穗长22.0 cm,每穗总粒数294.3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4.2 g。

2.3 米质

福建省引种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2.7%,整精米率47.8%,粒长5.4 mm,长宽比2.2,垩白粒率13.0%,垩白度5.3%,透明度3级,碱消值4.9级,胶稠度77 mm,直链淀粉含量13.1%。

2.4 抗性

福建省引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在建瓯种植,未发现稻瘟病,但有少量白叶枯病发生。高感稻曲稻,要注意稻曲稻防治。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选好田块

浙优18是籼粳杂交偏粳的三系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对肥力要求高。在建瓯适合在低海拔,地势开阔,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力高的田块种植。建瓯经济作物发达,尤其适合在低海拔区前季种经济作物的田块种植。在河边沙壤土田块种植,由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施肥时要注意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防止生长期间,特别是后期脱肥,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以致减产。

3.2 精量机播,暗化育秧

浙优18生育期较长,特别是齐穗后灌浆成熟期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尽量早播。在建瓯低海拔区,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的田块,可提前到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种。前作有种经济作物的,最迟不超过6月15日。播种前要选晴天,晒种1~2天,有助于提高发芽势。机播前先用强氯精浸泡消毒,可以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对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及稻瘟病菌有独特的杀灭作用,也可以减少大田生长期间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强氯精消毒法是先将水选后的种子浸种8 h,再按10 g强氯精加3.5 kg水浸3 kg种子的比例浸泡10 h,浸后反复冲洗种子,彻底去掉药味,最后再沥干至不粘手,用自动播种机播种。播种时,土壤与基质按2:1的比例混匀。用流水线精量播种,每盘播种量75 g,土壤要充分湿润,播好后叠盘堆放,每20盘一叠,用叉车移入智能化暗化室,室内控制恒温32℃,恒湿90%。暗化48 h,待种子露白后移入秧田。

3.3 培育壮秧

秧田应选择在排灌水方便的路边田块。秧田要用防虫网覆盖,减少害虫对秧苗的侵害,减少病害。秧田水管的原则是秧沟有水,底盘湿润,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秧苗长到一心一叶期时,要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水500倍液喷雾一次,促进分蘖,培育壮秧。插秧前5天施肥1次,可用45%氯化钾复合肥5~8 kg/667m2。插秧前3天喷施艾多欣(80%代森锌)600倍+遍净(70%吡虫啉)5000倍1次。

3.4 适度密植

浙优18在建瓯作中稻栽培种植,插秧密度规格以23 cm×24 cm,或18 cm×30cm为宜,栽插1.2万穴/667m2。作晚稻栽培种植密度规格以22 c m×22 c m,或16 cm×30 cm为宜,栽插1.4万穴/667m2。插秧前把田水层下调到1 cm左右,浅水插秧,1~2天后放水,水层调到5~10 cm,深水返青。

3.5 合理施肥

浙优18是籼粳杂交偏粳品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适合在高肥力条件下栽培,在肥力充足时,产量高。施肥的原则是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穗肥。在一般情况下,在大田第二次旋耕前,施45%氯化钾复合肥30 kg/667m2,施后马上旋耕;插秧后7天左右,分蘖肥施尿素20 kg/667m2、氯化钾6 kg/667m2;插秧后15天左右施45%氯化钾复合肥15 kg/667m2;在主穗开始圆杆时,穗肥施氯化钾15 kg/667m2。

3.6 科学灌溉

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管水,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项技术措施。主要原则是: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控苗、足水孕穗、浅水抽穗、干湿灌浆、落干黄熟。浙优18穗大粒多,适时晒田具有重要意义,当水稻有效分蘖数达到20万~22万/667m2时,要及时排水晒田。晒田对土壤养分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控制水稻群体、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培育大穗多粒有较好的作用。浙优18灌浆成熟期长,不能太早断水,一般在收割前7~10天断水。

3.7 防治病虫

水稻病虫防治要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在没有发生较大病虫害的情况下,一般在插秧前、封行前、破口前都要预防性喷药一次。水稻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浙优18尤其要注意稻曲稻的防治。

一般的防治方法是插秧前,施送嫁药。防治目标:防病促根,防刺吸式害虫,如白背飞虱,预防水稻矮缩病等病毒病,叶瘟,二化螟取食等,叶面补充营养,以利于移栽时根系受损伤,叶面吸收部分营养),在移栽前2~3天。用药方案:在封行前,用中农美穗(吡唑·氟环唑)1000倍+至赢(阿维·吡虫啉)1500倍+劲稻(45%毒死蜱)500倍;在破口前用百施利(肟菌·戊唑醇)2500~3000倍+翎龙(烯啶·吡蚜酮)3000倍+劲稻(45%毒死蜱)500倍。

猜你喜欢

建瓯市氯化钾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My English teacher
氯化钾对洛川苹果树腐烂病有抑制作用
感怀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晶莹的彩色树枝
食品级氯化钾的生产工艺概述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