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01陈素娟
陈素娟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前言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不停教、不停学”政策,全国各类学校纷纷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各高校历史学专业的课程也都利用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实现了线上教学。然而,由于互联网普及度有限等原因,作为应对疫情突发采取的措施,完全线上教学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 疫情缓解,学生返校后,多数学校转而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充分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实现了“将互联网与数字媒体技术与常规的师生面授教学相结合,在教育学的过程中汲取了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各自优点”[1]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翻转课堂” 最早出现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2011年首次引入中国[2]。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年高等教育版》将“翻转课堂”定义为:“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生的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3]在中国,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翻转课堂”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的传授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 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4]。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传统课堂结构以及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了重组。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在课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料或者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课堂上,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课后安排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混合线上与线下、课堂内与课堂外,让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和真实感受到学习过程,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养成和学业成绩提升的目的。 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会颠覆传统历史学课程教学中班级授课制度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对新时期历史学课程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在过去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在混合式教学理念之下,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中去。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教室的限制,实现了教学时空的翻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就混合式教学理念下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与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改革。
二、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现状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历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等。总体来看,国内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讲授为主线,更注重史实梳理和理论讲解,忽略学生兴趣导向,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学教师授课多以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上课、听课、记笔记、背笔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力以及积极性。 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脱节,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高效的师生互动无法开展。 在中小学填鸭式教学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初入大学,专业知识储备薄弱,面对教师开展的课堂讨论,学生不能积极回应与参与,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充耳不闻,要么一言不发,课堂最终仍旧是教师的“一言堂”。 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打击了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3.考核方式单调,评价体系单一。 历史学课程考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为识记性的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为主。 这一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史料研读、分析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 一些学生考前 “临时抱佛脚”,通过强行记忆,也顺利通过考试,甚至获得高分,考核结果缺乏公平性、全面性与综合性。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仅限于识记教师课上讲授内容,无法进行更高层次的深度学习。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历史学专业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未能形成系统的历史学知识体系,不具备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现代人才市场对史学人才的要求。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材—教室—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于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的要求。 因此,为了提升历史学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改革。
当前,教育部提倡各级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的背景下,在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识记由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充分利用宝贵而有限的课堂时间,设计各种项目及活动,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勤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翻转课堂”模式在历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重点在“翻转”,即打破传统课堂上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角色以及教学时空的翻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学生、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到高校历史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1.备课阶段。 任课教师需在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学生与学习作为教学中心,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设计。 首先,充分了解学情。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通过发布问卷、微信交流、小组谈话、小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期待,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状态,以便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需要。其次,研究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与整合,使教学从内容、难度到方法,更加适应学生。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设计并向学生发布导学案,让学生提前了解本次教学的具体任务和实施计划,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大脑转起来。 第三,发布教学资料。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按具体知识点,将一节课的完整课程内容,解构成具有内在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几个小问题,通过制作课件、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方式讲解重难点内容,同时准备好试题库、参考书目等配套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慕课(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等平台的资料,也可以自己制作“私播课”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5],来满足班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授课阶段。 教师应着重强调任务的驱动,从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和评价交流等出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微信、QQ、钉钉等网络平台构建本课程的课程体系,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源,供学生在学前使用,完成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平台的教学资源。 有关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基本史实,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课前自主学习和识记。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目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无法解决,可向教师反馈。
课中,也是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下教学时间。 教师应充分重视宝贵的面授时间, 高度关注师生互动,改变原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卷等方式,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设计好问题,做成任务包,下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问题式、探究式学习。好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隐含着概念或者原理,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回答“对不对”或“是不是”,必须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走向批评、质疑、反思的更高境界。 当然,题目的复杂和难易程度也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鼓励学生以合作方式探讨问题,经深入思考后,与同学结伴讨论并参与班级讨论,实现头脑风暴,让更多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点评与讲解,关注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学习置于真实的或者是接近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之中。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将会改变大学课堂中教师一味讲,学生闷头听的状态,可以培养学生构建知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课后,教师发布课后习题或者测试,供学生习作,以便查漏补缺,加强记忆与理解,巩固教学效果。 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3.考核阶段。 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的考核方法,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师制定恰当的评价原则,既要重视考核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应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基本的史学素养。 具体考核中,应改变传统单一笔试的考核模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纳入考核范围,可以采用课程论文、现场答题等更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从过程到结果的系统性评价,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笔试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构成的动态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系,实现由“知识”考核向“能力+知识、定向+定量、考试+表现”动态综合考核的转变。
四、“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在高校历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混合“线上+线下”并实施“翻转课堂”,将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将学生卷入学习,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娴熟的教材和讲义编写能力, 优秀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导师”,让学生在课外学习知识,课内参与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2.提升信息素养。 中国已经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 国家的教育政策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混合式教学理念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历史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历史学专业任课教师除了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创新中的应用方法,能够利用各种工具制作课件、视频、微课等,最终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可视化呈现。
综上所述,在高校历史学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均发生了“翻转”。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范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节点,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理论,能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问题紧密结合,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