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视域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2022-01-01游灼梅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游灼梅

(宁德师范学院 语言与文化学院, 福建 宁德 352100)

文化是文学作品讲述故事背景的重要元素,尤其对于《京华烟云》而言,若想准确传达其中的精神内涵,必须站在文化翻译角度展开翻译工作,以帮助海外读者真正理解《京华烟云》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京华烟云》翻译水平关乎作品的海外传播,因此必须重视针对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转化翻译,使《京华烟云》在海外传播期间保留自身文化气息。

一、《京华烟云》文化翻译背景

苏珊·巴斯奈特提出文学作品翻译不应仅停留在语言表面,需打破符号限制,将语言植根于文化语境,实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交织。 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互动,语言具有交流工具与文化载体双重身份,为保障翻译效果,必须注重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不同民族与国家的风俗、思维习惯等均不同。 翻译《京华烟云》期间应正确处理海内外的文化差异, 做好文化转换,以促进《京华烟云》在海外的传播。 文化负载词为承载文学作品文化信息的词汇。作为一种文化意象,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作品的翻译水平。《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在清朝灭亡后的悲欢故事,中国特色显明,逼真呈现了民国时期的生活状态、社会风俗、思维方式。而因文化差异,文化负载词难以在英语表达习惯或海外文化中找到词义、意义且文化内涵相近的词汇,为良好传递《京华烟云》中的文化情感,应在文化翻译视域下恰当处理文化负载词,以展示中国特色文化。

二、在文化翻译视域下《京华烟云》的翻译技巧

(一)归化翻译策略

翻译《京华烟云》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采用了归化翻译,主要有间接翻译法、补偿翻译法、转移翻译法。间接翻译法应用在原文中心思想与英译表达方式出现矛盾时,此时若采用与《京华烟云》原文相同的翻译方式,则无法表达出文化负载词的核心思想,应在保留原文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采用海外语言进行翻译。 例如文中提到夫妻之间应彼此信任,不可违反礼仪规定。 在英译期间,将“礼仪规定”翻译为“rules of etiquette”,即“礼节”,虽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仪规定”有出入,但可以帮助海外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部分内容。补偿翻译法是在直接翻译基础上,增添补偿翻译词汇,以此帮助海外读者理解,弥补直接翻译带来的文化缺失现象。例如《京华烟云》中提到“义和团”。在英译期间,将“义和团”解释为中国社会民间的抵抗外部侵略的组织。转移翻译法主要运用不同内容表达同一目的,采用直接转移对等语的方式,准确传递原文内容。例如《京华烟云》中珊瑚讲了一段绕口令,并强调了相似音节带来的语言惊艳现象。 在该段内容的英译中,若将原文绕口令直接翻译,则无法表达出绕口令的相似音节,所以带入了英文绕口令,采用转移翻译方式补充了文化缺失现象, 使海外读者更易理解原文内容。

(二)异化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技巧是指在保留原文内涵基础上,采用海外读者更易接受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而异化翻译技巧则能充分保留文化意蕴,使英译更加原汁原味。 在翻译《京华烟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采用了直接翻译法、省略翻译法等异化手段。 直接翻译法是指在不引起文化误解的情况下,采用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原文真实含义。例如《京华烟云》中提到了“翘辫子”一词。 “翘辫子”代指“死亡”,该说法主要来源于清朝斩首死刑犯时的“拎长辫”及清洗尸体时将辫子拎高的做法。 虽无法考证“翘辫子”一词真正的来源,但不难看出,“翘辫子”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为准确表达,在英译“翘辫子”时可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省略翻译法主要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表达原文,避免引起文化误解。 例如《京华烟云》中提到“重阳节”。“重阳节”的说法来源于《易经》,“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为两九重合,即重阳,海外没有类似的节日,因此在翻译期间无法归化,继而采用省略翻译方式,既帮助读者理解,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1]。

三、《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实例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国家、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其在作品中不仅具有促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还可作为传递文化思想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受文化差异影响,文化负载词在英译期间难以借助适宜的译入语进行表达转述,无法实现词意对等,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出作品原作者所期望传递的文化特色。因此,若处理不当,则会给译本读者带来较大理解障碍。

为更好地传递文化精神,翻译学者尝试将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以便更精准地传递负载词中蕴含的文化。 在《京华烟云》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中,为便于讨论《京华烟云》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本文选取翻译学者尤金·奈达的文化负载词分类。 他指出, 文化负载词可进一步分为语言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五大类。 考虑到《京华烟云》时代背景为民国时期,地方特色浓厚,故本文在上述五类文化负载词基础上, 增添了习俗文化负载词,以确保文化翻译视域下的《京华烟云》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更为全面。

(一)语言文化负载词

语言文化负载词是作品整体文化背景与风格氛围的具体表现,通常在作品中的占比较大,因此在实际翻译时,应根据文化负载词的语言氛围进行恰当处理, 最大程度保留语言文化内涵。 《京华烟云》中的问候语,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例如“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该句具有问候内涵。 海外读者在理解该句时存在一定难度,较难理解“风”这一天气词语与“matter”间的关系。 结合原文语境来看,“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还代表着木兰对曼娘、曾太太来提亲时的惊讶。为帮助海外读者理解木兰此时的惊讶,在翻译时,采用异化翻译技巧,最大限度保留汉语特征[2]。 此外,丫鬟银屏与莫愁提到了“既往不咎”,将其翻译成“Let bygones be by-gones”,意为“过去就让它过去”,以此帮助海外读者理解“既往不咎”的含义。 这里在语言转换期间实现了语义对等,保留了文化特色,传递了文化价值。

(二)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负载词涉及宗教信仰,若宗教信仰存在差异,则易出现文化误解。因此在英译时,需结合海内外文化差异及原文语境,准确表达宗教文化负载词。 例如《京华烟云》中提到的“天台山”,为道教南宗、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在翻译时,采用音译方式将“天台山”翻译为“Mountain Tiantai”,还以插入语的方式解释“Mountain Tiantai”在佛教、道教中的特殊地位,帮助海外读者正确理解木兰父亲的人物特点。 在英译时通常混用增译、音译两种方式来翻译宗教文化负载词,音译用以保留文化气息,而增译则是补充解释。《京华烟云》中解释庄子“道”的概念时,借助“杂草、蚕、碎石、排泄物”表现“道”的无处不在,翻译时强调了“杂草、蚕、碎石、排泄物”在自然生态演化中扮演的角色,突出“道”的规律法则韵味,以此准确翻译出了“道”的内涵[3]。除此之外,《京华烟云》中木兰对婆婆表达祝福时提到了“老天爷会保佑您”。 此处的“老天爷”具有一定的宗教信仰含义,代指人们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在翻译期间,为准确表达出木兰对婆婆的殷切祝福,采用异化翻译技巧,将“老天爷”翻译为“Father Heaven”,用以阐述“老天爷”在中国的特殊含义,此处若将“老天爷”翻译为“God”,则会丧失“老天爷”这一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京华烟云》中提到了“五行”,译者将其翻译为“five elements”,但在海外文化中,无法运用含义对等的词汇进行表达,若单独音译,则极大地提升了海外读者理解难度,因此为帮助海外读者正确理解“five elements”, 采用了注释的方式,将“five elements”解释为“including metal, wood, water, fire and earth”,弥补了因海内外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失。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京华烟云》反映了民国时期三大家族的悲欢离合,作品中蕴含着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继而出现了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与《京华烟云》中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为确保英译版本能真实地展现当时社会特征,在翻译时需以社会文化负载词为切入点,彰显《京华烟云》社会性内涵。《京华烟云》 中木兰父亲为保护甲骨文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在翻译期间,应解释“甲骨文”的形成过程及材料特点,突显“甲骨文”的文化价值,重点强调“甲骨文”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以此衬托木兰父亲的英勇大义与民族气节,从而在准确表达木兰父亲这一人物特征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 《京华烟云》中的社会文化负载词较多。 在英译期间,应灵活运用解释与替代两种方式,主次分明,深化译文,提高《京华烟云》整体翻译水平,确保海外读者正确理解社会文化负载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通常承载着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在《京华烟云》中,多用普通物品表达隐含意义,以调节语言氛围,深化读者印象,但海外读者对于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为使海外读者更加全面真实地理解《京华烟云》这一优秀文学作品,在翻译期间,应结合民国背景和中国文化正确处理物质文化负载词。《京华烟云》中有一片段讲述了“腊八粥”的背景及相关食材。国内读者比较了解“腊八粥”相关背景和食材,因此仅用单一词汇“腊八粥”即可表达,但对于海外读者而言,仅将“腊八粥”翻译为“Lapacho”,无法明确“腊八粥”的背景及食材。 此时可运用英文长句辅助解释“腊八粥”,将“腊八粥”从词汇转化为长句,在长句中增加“腊八粥”基础信息,以此帮助海外读者准确理解“腊八粥”与中华饮食文化。 物质文化负载词还可丰富人物形象,整合故事发展线索。 《京华烟云》中在刻画冯舅爷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瓜皮帽”一词。 对于海外读者而言,“瓜皮帽”这一物品较为陌生,此时将其英译为“melon cap”,同时用“with a red button on top”进行解释补充,可以帮助海外读者正确理解“瓜皮帽”。在后文中,冯舅爷佩戴玉制接口装饰,说明冯舅爷家境殷实,结合其方脸体态偏瘦与瓜皮帽特征,完整地塑造了民国时期商人形象[4]。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应尽可能尊重原意,若海外读者较难理解, 则采用增加基础信息的方式加以补充,从而在异化翻译技巧帮助下,准确表达物质文化负载词中的文化内涵。

(五)习俗文化负载词

习俗文化负载词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京华烟云》中有大量习俗文化负载词,在英译期间若处理不当,则无法准确传递文化内涵,甚至产生文化误解。 《京华烟云》中涉及年龄算法问题,提到了虚岁、周岁概念。通常情况下,虚岁比周岁大一岁,海外读者难以分清与理解虚岁与周岁,所以在解释年龄时,在“married at nineteen”后添加补充说明“or twenty by Chinese reckoning”,意为“在中国传统算法中为20 岁”,以此说明周岁与虚岁的关联, 帮助海外读者正确理解中国特有的虚岁算法。此外,在中国“成双成对”是对新人的祝福,代表婚姻美满,在翻译时就采用了“a pair of”“four jars”等词汇。 除此之外,《京华烟云》提到了婚礼中“绞脸”这一习俗,在英译时,直接将“绞脸”翻译为“pluck the hair on sb's face”, 以此让海外读者了解中国这一传统婚俗。习俗文化负载词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可真实地反映民国时代的社会习俗,凸显社会背景。 在英译过程中,为增强《京华烟云》可读性,还应灵活运用异化翻译技巧,采用注释、直译等方式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兼顾《京华烟云》英译版本可读性与文化性。

(六)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负载词主要用以表示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特点,除专属地名、地形地貌外,还包括自然现象、气候变化等,代表了人在自然生态中的某种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联。在英译生态文化负载词时,应灵活运用归化、异化两种翻译技巧,最大限度保留生态文化负载词中蕴含的文化特色。二十四节气为我国记载天气与时间的方式,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在翻译期间,应注意文化的传递与节气生态特色的表达。如可将“秋分”这一节气直接翻译为“the Autumn equinox”,表示“秋分”的昼夜等长、在秋季中间这两个特点,以实现两种语言的意像对等塑造,避免文化理解偏差[5]。《京华烟云》中提到的“五月节”同样属于生态文化负载词。 在“五月节”,人们需点艾草、佩戴方胜儿,用以驱邪避虫。“方胜儿” 为五彩丝绸小包, 将其意译为“disinfection”,可以表达“方胜儿”的作用。 而对于“艾草”这一生态文化负载词,同样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mint herbs”,运用“mints”(薄荷)这一与“艾草”功效相同的植物词汇进行代替,再借助“herbs”进行补充说明,以此帮助海外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结语

《京华烟云》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译者的要求较高。在翻译中,译者应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负载词,采用归化、异化翻译手段进行灵活处理,脱离语言字面意思,做到准确理解原文及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用最精准的译著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烟云几许著苍山
从文化缺省补偿角度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复译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
京华清明记忆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茶山烟云
烟云
重九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