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学生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
2022-01-01秦璐
秦 璐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上饶 334000)
0 引言
为了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国内很早就建立了相关资助体系,其中就包括大学生资助体系。但该体系建立初期就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资助精准度不足,该问题不仅导致经济资助压力剧增,还导致部分大学贫困生难以得到充足资助,因此国家在近些年一直致力于提高资助精准度,提出了精准资助体系概念。而此概念的提出给资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无论是国家政府部门还是高校相关部门、人员,都很难准确确认大学生是否符合贫困生标准,故资助精准度难以提高。这一现象长期困扰着我国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该现象得以消除,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精准自主体系可以开始着手建立,故为了尽早实现该体系建设工作,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 高校大学贫困生资助重要性
为了支撑教育工作运作,教育组织有理由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随即再提供教学服务,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高校收取的学费相对较高,故对于贫困生家庭而言,可能无法承担高额学费,导致贫困生受教育流程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早期不少贫困家庭普遍会作出两种选择:第一,家长自知家庭无法承担学费,故只供学生上完小学或初中后就要求学生辍学回家,参与实际工作来补贴家用;第二,家长会“砸锅卖铁”供学生上大学等,但这会使得家庭生活负担剧增,容易出现家庭变故,导致学生上学不安稳,不能静心学习,故家长“砸锅卖铁”的苦心可能白费。从此处可见,贫困生的受教育之路非常困难,单纯从贫困生及家庭角度上难以解决问题,而这种现象在现代视域下视作是一种剥夺,或阻碍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现象,故国家政府连同高校开始对大学贫困生进行资助,旨在保障每个人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起到开发国内人才、改善贫困家庭生活的作用,故高校大学贫困生资助非常重要,是目前解决贫困生受教育问题的主要手段。
2 高校大学贫困生资助现状问题
2.1 贫困生资助认定误差
2.1.1 经济指标信息真实性难以核实
贫困生认定标准体系包含了多项指标,其中经济指标是核心之一,即经济指标主要用于判断学生家庭收入来源、家庭收入水平等,若收入来源丰富、收入水平较高,学生就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反之符合标准既为贫困生。着眼于这一点,理想化的资助认定工作需要搜集相关信息,并且进行真实性核实,但实际情况中因为家庭收入来源与水平等信息的动态性变化较大,所以难以核实信息真实性,诸如某大学生确实出生于贫困家庭,入校以来的表现也足以证明其是贫困生,但该大学生大二时,其父亲外出做生意成功,家庭收入来源不仅丰富,收入水平也大有提升,因此不能将其认定为贫困生,而因为早前表现,学校难以察觉学生家庭收入情况的变化,所以依旧将该学生认定为贫困生,予以其资助,由此出现误差[1]。
2.1.2 贫困生认定方式不合理
通过现状可知,贫困生认定方式主要依靠搜集得到的信息以及同学之口,而这种认定方式明显存在漏洞,即搜集所得信息可能是过时的,也可能是虚假的,同时同学并不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且在接受询问时有可能“讲人情”,故难以界定信息真实与否,因此这种认定方式不合理,应当整改。
2.2 缺乏后续管理意识
不少高校在资助管理中都存在后续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即高校认为只要完成了贫困生认定,并按照规范定期发放资助即可,故很少关注学生在得到资金后的表现,包括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学习情况。但理论上这两个情况非常重要,首先在学生资金使用情况层面上,因为学生年纪尚幼,社会阅历较少,所以克制欲望的能力不强,且容易上当受骗,这就会导致学生将资金用到与学习无关的地方,诸如某个贫困生在得到资助资金之后,为了感谢寝室同学在以往给自己的照顾,当即花费数百元请客吃饭,不可否认该贫困生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方法有误,说明该贫困生资金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合理使用资金。其次在学生学习情况方面,不少贫困生在得到资金之后会出现学情下滑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放纵自己,心理上有所松懈,这种现象就使得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不良变化,自然会出现学情下滑现象,而高校教师理应对这种现象监督,了解具体原因,再予以相关辅导,但现代很多高校教师并不会这样做。
2.3 信息更新缓慢
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过程性,因此工作人员要考虑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诸如某些大学生原本并不符合贫困生认定标准,但可能因为家道中落而达成贫困生标准,针对这种现象也要对大学生提供资助。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便于第一时间对大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随后展开补助,而事实上很多高校很难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因此导致很多此类大学生无法通过贫困生认定,得不到补助,甚至有不少学生因此被迫退学或者兼职打工,同样对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造成了影响。
3 大数据下大学贫困生精准资助要点与体系建设策略
3.1 精准资助要点
大学生精准资助要点有三:第一贫困生标准建立与认定,即遵从“落实到人”的原则,贫困生资助政策与服务必须针对贫困生,故产生了贫困生界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贫困生标准,所有完全符合标准的学生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确认这一点后才能进行资助;第二贫困生资金及学习情况全过程监督,即为了保障贫困生在得到资助之后能用心学习,高校要负责对贫困生的资金使用情况、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若发现贫困生乱用资金或学情下滑,则要进行针对性指导,若情况特殊要适当调整资助力度,资助当向品学兼优贫困生倾斜(但不可完全取消其他贫困生资助,或者将资助金视作奖学金,两种行为均属于违规操作);第三贫困生信息获取,即为了对每个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高校或相关部门必须搜集学生信息,再将信息与预先建立好的贫困生标准进行对比,确认学生是否符合标准,明确资助人,同时要保障信息及时更新[2]。
3.2 精准资助体系建设策略
3.2.1 利用大数据完善贫困生认定方式,并合适信息真实性
贫困生认定标准主要由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随着多年的实践,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完善,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贫困生认定方式与信息真实性核实两个方面。针对这两个方面,建议高校应当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即政府部门理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平台主要负责搜集各地区家庭收入信息等,构建贫困生认定大数据,随后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家庭当前收入来源与收入水平,故能准确对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同时因为信息源于政府部门,故具有可靠性良好,所以大数据的建立同步也解决了信息真实性核实的问题,若高校还有疑虑,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询问,然后更好地予以完善。
3.2.2 采用大数据进行全过程监督
大数据当中包含的信息多种多样,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资金消费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具体策略为:第一、交于学生的资金应当存放在制定银行卡内,学生拥有使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权利,而每当学生使用银行卡,就会生产对应的信息记录,根据信息可知学生资金用途,或者了解学生是否从银行卡中提取了现金,若提取现金数额较高,高校教师理应询问学生用途,并要求其拿出证据。这一基础上,学生的消费信息将形成大数据,根据大数据可知学生是否有乱用资金的情况,若发现情况则要进行指正;第二、高校理应建立完善的学情监督信息系统,该系统将统计学生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的学习表现,包括作业正确率、测验成绩以及综合考评结果等,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形成学情大数据,根据大数据中各项信息的变化,教师可知学生学情发展情况,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了解原因后进行指导,同步继续进行监督,直到学生学情恢复往常水准。
3.2.3 定期观察大数据
首先大数据本身与互联网相同,而现代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极快,故利用互联网系统建立大数据,可保障信息及时更新。其次在互联网大数据基础上,高校必须安排专人对学生信息进行定期观察,尤其在学生主动提出资助申请时,要第一时间进行观察,若大数据显示学生当前家庭收入来源少、收入水平低,且满足贫困生认定标准,就应当予以资助。
4 结语
综上,高校大学贫困生资助非常重要,因此高校与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重点关注资助精确性,建立高校大学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为实现目的高校与相关部门可以使用大数据解决当下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可大幅提高资助精准性,全面遵从“落实到人”原则为贫困生提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