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地方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人才

涂 娟

(西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1 后疫情时代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1.1 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中,知识体系相对孤立,主要注重了对外语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所学知识相对滞后,没有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无法引导学生对当前现象的积极思考。

当前外贸市场变化瞬息万变,特别是疫情的爆发由于停工停产,大大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这减少了对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导致了全球贸易的衰退。而另一方面是数字化贸易的迅猛发展。当前的世界经济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趋向于智能化以及数字化,这也对当期的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掌握理论知识外,更加注重其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1.2 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多从宽口径,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融合的角度来考虑。一方面,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使国际贸易专业对使当前的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例如电商平台的管理和运营等,并且能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活学活用。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逆全球化”思潮开始盛行,中美贸易战恶化了我国的经贸环境,特别是针对知识产权相关的高技术产品以及服务贸易。而“一带一路”倡议也促使中国的贸易伙伴以及贸易产品更加多元化。从事服务贸易以及数字贸易要求从业人员还应具备对各国的法律法规的熟悉、跨文化管理、跨境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这也决定了当前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更加综合知识体系和更强的学习能力。

2 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强调了人才的“实务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导致了培养的人才与高职人才培养差别不大。有的却偏重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务技能的学习,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整体课程设置单一,具有很一定的重复性,培养目标缺乏具备区域特色以及与时俱进的学科结构,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

2.2 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少问题,其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没有体系化。课程更倾向于国际贸易理论、商务谈判、进出口的业务流程等方面,但在国际贸易专业的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知识涉及很少。而当前国际贸易专业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能力,还应具备电子商务、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多学科知识。而目前贸易专业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2.3 缺乏仿真实践的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当前的课程设置缺乏对实战能力的培养。疫情的爆发对数字贸易人才有了巨大的需求。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展实训多采用软件的形式,而当前外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规则变化快,软件与实际的环境脱节,导致了当前的学生即使进行了仿真的实践学习,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处理实际环境的问题。

2.4 缺乏双师型人才

师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新文科”建设要以中国的观察和分析为对象,来探讨能从中国本土经验和知识中提炼的知识。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任课教师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疫情爆发导致了世界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业态,和传统的贸易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而教师们的知识结构相对滞后,有待更新和提高。

3 后疫情时代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

3.1 合理设置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学院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知识对专业人才需求作为驱动,根据当前世界经济变化的新趋势以及企业的需求,重新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地方经济的特色,挖掘新的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构建“通识学习+专业学习”的培养模式。黄汉民教授提出,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以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通过通识教育,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识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在专业学习方面,应有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合作,通过对当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业态方式各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在课程体系上既要重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要加强对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知识的融合,在学科边界上形成与拓展新的知识领域的有效重组,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新技能和融通发展的能力。

3.2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疫情的爆发以及数字贸易时代的来临要求老师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而学生的多样性也决定了课堂单一的模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学为主导”,填鸭式的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应该转向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第二,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教学评估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固有模式,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对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的互动式多元化课堂模式,通过对前沿性问题的课堂研讨,论文型的考核方式促进国贸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3.3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高技能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负有为当地企业培养高级人才的需要。而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将学生派往基地进行实习,有效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既加强学生的通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满意度的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们创造充分的条件,并从企业邀请实务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在当前的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的实际业务,促使产教学之间可以紧密联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疫情的爆发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贸易专业的改革,而地方高校既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需要进行研究型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其中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其中的关键。当前的国贸专业的师资配置上,更多是具备高学历的贸易理论研究的专职教师,而对于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还培养不够。

学院应从两方面来提审师资队伍的质量。一是拓展国际交流的渠道,通过与国外的大学和国内优秀的大学的交流促进国贸专业的国际化程度。同时通过引进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教师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第二,学院教师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结合当前贸易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贸易人才
人才云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