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财经法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中的问题*
2022-01-01川北医学院任柏秋
川北医学院 任柏秋
一、创新创业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虚假业务套取高校创新创业扶持经费
由于高校创业团队财经法制意识相对淡薄,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部分高校在创业扶持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且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普遍存在价值较低且零散、票据相对较多等特点,给高校财务人员在审核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风险。由此,部分创业团队利用此中漏洞,制造虚假发生的业务来套取创业经费。
(二)税务管理的风险
高校创业团队由于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性相对集中等因素导致其很难拥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在创业初期创业团队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涉税业务的忽视,故创业企业在申报纳税、退税等环节极易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同时,国家或地方的税收政策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而创业团队没有相应的人员跟进调整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创业团队税务管理风险。
(三)知识产权纠纷
高校创业团队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意识,无法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及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申请办理知识产权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有效、及时、准确地将相关发明申请对应专利,同时,在申请专利时对于专利的衍生产物无法进行准确全面的判断,申请时存在错项、漏项情况;二是对于专利技术开发面,未对市场已存在的专利技术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对于市场反馈信息存在滞后性,极易导致其辛苦研发的专利技术一经研发便落后的情况出现,由此极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导致初创企业还未开始就惨遭失败。
(四)股权、债务纠纷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由于风险相对较高、融资相对困难,资金链由此较为脆弱,而创业团队由于缺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物权及用益物权等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了解,在筹资方面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尤其是股权融资方面,极有可能导致自己辛苦经营的成果转手付之东流;其次,债务问题频发,创业团队在资金担保,债务融资等方面,同样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五)合同法律风险
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在签订相关经济合同时无法准确全面地判断合同执行时存在的法律风险,如合同名称与内容不一致、合同结构不一致、合同术语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由此在经济业务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有效利用经济合同保护自身权益,因此招致损失。
(六)公私财物区别不清晰带来的法律风险
随着国家金税三期的上线以及反洗钱要求的愈加严格,国家对公转私的监管愈加严格。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在取得收入时通过个人账户取得收入,同时将公司账户资金随意转至个人处等行为极容易引起税务等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提高其风险水平,而相关监控部门对涉事企业往来款项进行稽核后,极易发现其可能存在的偷税漏税或洗钱行为,由此给创业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高校创新创业团队面临的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从创业团队自身来说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水平的同时应更加注意财经法规知识和意识的提升。首先,大学生创业团队应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物权及用益物权等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熟悉《税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充分利用高校及各级政府提供的相关法律援助,积极寻求法律保护,利用相关政策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在创业初期,所在学校会对相关立项创业项目进行经费扶持,此时,创业团队还应了解所在学校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对于创业扶持金的使用应坚持审慎、合规、合理、合法的原则,将资金用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之处。
(二)从学校角度来说
1.探索建立并完善创业团队法律意识教育体系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运用学校法律专业师资资源,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开设设计合同、物权、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课程,同时充分利用自身老师资源,积极开展课后实践工作,对于相关案例进行参与分析,积极避免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同时,将相关课程常态化于培训的始终,将法律意识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培训体系,使创业团队重视自身法律意识的提升。
2.建立健全创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审计监督
高校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扶持资金财务管理办法。首先,资金主要针对“专精特新”的创业企业进行扶持,在项目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创业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的变化,并结合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创业团队进行扶持。其次,在扶持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对企业相关业务进行指导,确保企业业务开展真实高效,针对无效或套取学校创业扶持资金的项目应建立黑名单惩罚机制,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再次,适时开展项目目标考核,针对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创业项目,在扶持时予以资金倾斜。最后,建立财务审核机制,学校立项的创业项目,学校有权对项目企业实施审计监督,对于项目中存在的财务漏洞予以弥补,进一步加强学校对创业企业的监督和扶持。
3.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体系
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必要的法律援助平台,积极鼓励法学专业师生对创业团队予以法律援助,在公司设立的架构层面、业务开展的合同层面、日常重要空白凭证等涉及法律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方面提供必要且及时的法律援助,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同时,对于涉及经济法律纠纷的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援助,积极帮助解决纠纷,不断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从政府角度来说
1.政策层面
政府机关根据市场变化应适时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修订,通过政策导向,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和氛围,同时调整国家及地方的税收政策,积极开展法律进创业孵化基地等相关活动,充分引导创业团队知法、懂法、用法。
2.法律援助方面
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司法援助工作室,积极解决创业企业在创立、业务开展中产生的法律问题,积极引导创业企业合理、合法地设立并开展相关业务,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充分保障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相关权益。
3.加强法律风险排查
在创业孵化园区等其他创业企业聚集区域,对涉及知识产权纠纷或其他经济纠纷的事项加强风险排查力度,增强涉事企业主动作为,保护相关者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企业持续生存和减少损失的能力。
三、结语
法律意识的培养涉及高校、政府及创业团队的方方面面,只有各方联动,才能不断提高创业团队的法律意识,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法律意识的增强主要在高校,将法律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让创业团队真正知法、懂法、用法。各级政府应制定扶持创业团队发展的法律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创业团队积极适应各项法律政策的变化,充分融入创业环境中。最后,高校创业团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向当地监管部门及公益律师团队进行咨询,让创业企业在合理合法的背景下逐渐壮大,充分利用各项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链接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随着近期我国不断走向转型化进程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职业选择方式。
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年轻高级知识人群,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相较于其他高级知识分子所欠缺的创造力,是符合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创业主要人群。但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欠缺,与创业的成功要素所矛盾,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就自行夭折,使大学生创业成为了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十三五规划中,也针对这个现象有着相应的论述,给大学生创业这个创业过程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创业也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充满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