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
2022-01-01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马俊
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马俊
一、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融合现状
许多高校在基层党建和专业工作中往往都是重视业务工作、轻视党建工作,党建与专业工作割裂的“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有些高校明确提出将党建与专业工作“五同步”,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很难找到两者协调并进的最佳结合点,很难真正实现有效融合和相互促进。
(一)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融合缺乏创新性
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大多集中在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工作中基本上都是对上级党组织的文件、要求、命令、指示进行传达、宣传和组织学习,但是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学习形式主要是传达上级会议内容、个别同志领学原著、观看有关党的视频材料,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难保证有真正的学习效果,不能做到学习入脑入心,更不用说与党员教师的日常工作相结合,除此以外,定期的组织生活也仅仅是缴纳党费和偶尔的组织参观学习,形式相对单一、学习内容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党员教师更多的是应付,参与主动性不高,严重影响组织生活会的作用,党建工作与专业各自为政,两者的工作几乎没有交叉结合点和相互融合的突破口。
(二)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融合缺乏主动性
许多党员教师思想上普遍存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局限性和片面性,认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就是发展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参加组织活动等,甚至有些党员教师直接将党建工作与党务工作混为一谈,也有的党员教师认为党建工作非常重要,但同时专业性、政策性强,需要由专职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来开展,作为普通党员教师,只要完成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就够了,还有一小部分党员教师从工作业绩和个人考核评价的角度出发,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与否、开展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很难在个人职称晋升、工作绩效评价中直接体现出来,这样就更加剧了厚业绩薄党建、重科研轻党建的现象。
(三)基层党建对专业工作融合缺乏引领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教师日常教学科研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基层党支部是团结党员教师、凝聚人心的重要组织,是专业工作建设和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建在工作统筹谋划及具体执行开展中极少涉及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导致其对专业工作的引领力逐渐虚化、淡化和弱化。
(四)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融合缺乏有效机制
近年来,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党建考核制度,但检查考核多、激励奖励少,直接导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忽视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高校也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科研业绩考核体系和制度,考核时更加强调指标数量和质量的完成情况,并根据业绩贡献度进行实质性的奖励,这样就进一步凸显了业绩考核的重要性,降低了党建考核的重视程度,另外,党建考核更多的时候是为考核而考核,最终的考核结果对党员教师个人的发展意义不大,党员教师只要按照上级要求,思想上不落伍、组织上不掉队、行动上不犯错就可以,抱有党建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党建考核指标值也鲜见专业考核指标的内容,更多的是集中在党建工作本身,考核结果对党员教师的推动作用和影响极其有限,没有发挥好党建考核应有的督促、激励作用。
二、党建和专业建设“两张皮”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一致导致党建和专业难以有效融合
高校基层支部党务工作人员认为党建工作主要是围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学习宣传、组织队伍建设,几乎很少会考虑和涉及专业工作方面的内容,而与此同时,专业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也普遍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对专业工作的促进作用不大,抓不抓党建工作一个样、抓多抓少一个样。相比之下,更加关注自身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专业方面的工作,在制定工作内容和计划时很少会结合党建相关工作进行统一谋划,因此,导致党建工作和专业工作难以实现有效融合。
(二)工作机制相脱节导致党建和专业难以有效融合
1.专业党支部和专业教研室的组织架构不一致
基层党支部书记和支委是按照党组织的相关程序,通过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的,负责支部日常党建相关工作的开展,而专业系(教研室)主任一般由学院或学校选拔任命,专业工作由系(教研室)主任组织,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支部书记和支委与专业系(教研室)主任或教师身份重叠的情况,但两者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内容又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专业党支部和专业系(教研室)难以有效融合。
2.专业党支部和专业教研室的工作内容不一致
专业党支部的工作主要是在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组织安排下,按照学校、学院党委工作部署开展基层党建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政治学习、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等,而专业教研室的工作主要是按照学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自身专业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日常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两者的主要工作内容相差甚远,导致专业党支部和专业教研室难以有效融合。
3.专业党支部和专业教研室的任务来源不一致
专业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础组织,主要接受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党建中心工作,完成规定动作,开展特色工作。而专业教研室是学校、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基层组织,它的工作内容更多的是围绕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任务进行分解布置,两者的工作任务来源和要求差别很大,导致专业党支部和专业教研室在工作开展和推进中难以有效融合。
(三)考核体系不相同导致党建和专业无法有效融合
目前,党建工作的考核体系与专业工作考核体系仍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例如,为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我校制定了党支部“五星创评”工作评价考核实施细则,细则中的一级考核指标有8项,都是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进行设置,重点考察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与开展实效,而教研室工作考核细则一般侧重具体专业工作情况。以我校为例,《教研室工作条例》中的考核指标包括7个一级指标,都是围绕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重点考察教研室推动以上工作的力度与成效。将党建工作和专业工作的考核指标进行对比,两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几乎没有相同之处,这直接导致了专业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专业工作无法有效融合。
三、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有效融合发展的模式探索
(一)“党建+管理”式融合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核心和引领作用,紧扣学校、学院各项重点和中心工作,始终牢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书育人责任使命,在规划、制定各项工作任务和计划时要主动将专业工作一起纳入,要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将党建与专业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专业中有党建、党建中有专业,以专业促党建、以党建领专业。
(二)“党建+教学”式融合
党建工作不能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要主动与教研室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党员教师政治学习、开展党建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将教师的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同时,党员教师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了政治理论水平,增强了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并且在今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将相关党员学习内容贯穿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三)“党建+师资”式融合
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任务就是要通过组织建设、学习教育助力专业教师不断成长,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各类“教学标兵”“优秀教学贡献奖”“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等党员教师的教学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青年导师负责制,借助基层党建的工作,在促进党员教师党性修养提升的同时扎实推动专业教师队伍发展,为专业建设与发展贡献人才。
在教师业务培训、技能提升活动中,以优秀党员人物为榜样,以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事迹为样板,让广大党员教师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夯实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广大党员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工作能力创新。
(四)“党建+学生”式融合
学生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结合七一建党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成就与学生的教育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组织学生开展党团志愿者义务活动,将学习教育真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五)“党建+队伍”式融合
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各项工作长久发展的基础,将党建工作与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这是事关党建各项工作的关键,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奖惩激励机制,利用制度优势充分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关心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拓宽人才上升通道,打破限制人才成长的体制枷锁,通过教育学习培养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为党建工作和专业工程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四、结语
高校是学科建设、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场地,党建工作与专业工作本就密不可分,是一个有机整体。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对当前我国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从3个方面分析了党建与专业工作无法有效融合的原因,并从日常管理、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党建与专业工作融合模式的探索,以期实现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工作有效融合,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