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测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为例

2022-01-01文|汤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胡子胡萝卜细节

文|汤 剑

预测的阅读方式重在让学生学习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的阅读技巧,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通过猜测、验证、反思,强化阅读效果,提升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天马行空地胡乱猜想,而需要整合文本的信息,进行有依据的猜测,从而将预测的能力训练落到实处。现以三年级上册策略单元中《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紧扣细节,在“蛛丝马迹”中预测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将思维放置在文本内容的轮廓上,尤其是叙事性文本,只能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对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一些细节描写,容易忽略,而这些细节描写又极可能是作者铺陈情节的重要线索,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紧扣文本表达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为学生后续预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在开篇就交代了“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这样一句看似可有可无的信息,其实就给学生进行情节的猜测提供了一个伸展点。教师如果无视这一资源,而将其忽略,不仅会丧失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的重要契机,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紧扣细节展开猜测的意识形成。为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紧扣“浓密的胡子”和“每天刮”这两个核心要素进行猜测:“浓密的胡子”会给胡萝卜先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每天刮”有可能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呢?再比如课文第2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为什么要强调果酱是胡子的营养品呢?很多学生阅读这句话时容易一带而过,但从后面“胡子疯长”的情节来看,这句话其实是作者精心预设的伏笔。教师要顺应作者行文的思路,紧扣这一细节大做文章:得到果酱滋润的胡子一定会有怎样的变化?这对很多学生猜测到胡子的疯长,提供了充分的认知依据。

上述两个案例并没有真正涉及到情节的发展,只是作者轻描淡写地在交代信息,但从整篇文本的结构来看,对于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紧扣细节,借助“蛛丝马迹”,进行合理的预测。

二、链接生活,在激活储备中预测

黑格尔说过:“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学生的任何猜测,即便看上去是天马行空,都应该是其内在思维习惯与原始经验产生的结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或者武断地纠正学生的所谓偏差,而需要在呵护其积极猜测热情的基础上,找准故事内容与生活经验的链接点,让猜测既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同时又能够在合理的故事逻辑范畴内。

比如这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长长了之后,先后出现了两个小故事,分别是小男孩放风筝和鸟太太晾尿布。每个故事主人公一出现,所遇到的经历一呈现,学生猜测的契机就会出现: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会与长胡子发生怎样的故事?自然是用长胡子做风筝绳子。鸟太太在晾尿布时,又会怎样用长胡子呢?自然是做晾尿布的绳子。这一猜测由于过于顺理成章,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忘却背后所蕴藏的猜测缘由。我们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猜测出来,且与故事的情节发展一脉相承?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告诉学生,童话虽然是神奇的,虽然需要大胆想象,但也有着其基本逻辑,不是想到哪里就编到哪里,这对于学生认识儿童特质以及创编童话意义重大。

相同的道理,作者之所以会想到放风筝与晾尿布,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这两个故事都可以顺理成章地用到绳子,这也是基于生活的认知经验。因此,鼓励学生再创编一个故事,就需要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创作思路,努力与生活实际链接,选择可以顺理成章运用绳子的故事情节,比如可以用长胡子当作跳绳、可以用长胡子来做腰带、可以用长胡子来拔河……这些故事都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跳绳、腰带、拔河等需要长长的绳子,都高度契合了学生故事所设定的背景、情节,能够与原始的故事内容相得益彰。

三、紧扣规律,在行文思路中预测

当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拓展了新的故事,此时才是提出了一个创意,明确了一个创编的方向,但如何将这个故事呈现出来呢?就需要学生将刚刚形成的故事模型拆解开来,并对故事的情节、细节再进行补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前两个故事统整起来阅读,发现两则故事在叙述上的共性特点,而这一共性特点,正是学生进行积极预测和细节补充的重要依据。

比如学生在统整联系中发现,这两个小故事都是先交代出现的角色(小男孩、鸟太太),然后描写遇到怎样的困难(风筝只能飞到屋顶、找不到晾小鸟尿布的绳子),最后描写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利用长胡子来解决问题的。(小男孩剪下一段作为风筝绳子……)这一发现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算难,但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非常具有价值。这样的发现,已经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件完整事件的基本结构,即要清晰地交代好故事的起因、经过与最终的结果,相机帮助学生建构起故事预测、细化的板块。至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点拨者的角色可以告一段落,暂时退隐课堂之后,让学生在基本板块的框架中尽情猜测、自由想象、细致补充,从而为这篇文章增设一个全新的故事。

为了帮助学生强化故事的整体感,当学生分享交流了自己的故事之后,教师不能马上结束课文教学,否则学生就会误以为这个故事就会在不断遇到新人物、遭遇新故事中循环不停,而要引导学生共同为这个故事收尾,将原本被编者省略掉的故事内容补充进来。教师也可以再次结合前文的表达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很多童话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我们可以仿照前一个情节来模仿预测,也可以找到一个方法来终结这个故事,这也体现了预测的不同角度。

四、借助验证,在反思调整中预测

在学生大胆预测的同时,需要进行必要的验证,并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没有验证的猜测,就失去了校准的标尺;没有反思的预测,只能让预测停留在原始的认知层面;而没有调整的预测,更是行走在原始的老路上。

比如在教学课题和第1、2 自然段时,很多学生对胡萝卜先生长胡子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时,就出现了偏差。有学生从课题中猜测:“课文和我想的不一样,我还以为他是因为没胡子才发愁,原来胡子很多很浓,也会觉得很麻烦。”为什么会出现偏差,很明显是对文章题目品读不够,既然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即表明胡萝卜先生有胡子,而且是“长”胡子,出现的偏差,暴露出学生对文章题目理解的错误。同时,也是生活经验的缺乏,大家都知道胡萝卜细长的根须,如果联想合理,自然能猜测出这便是童话故事中的“长胡子”。

再比如,在对“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这句话猜测时,有学生认为可能胡萝卜先生不太喜欢果酱,这根胡子就不会再长了。这样的猜测显然与故事的发展背道而驰,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这句话,并紧扣“营养品”这一关键信息进行反思:既然是营养品,一定可以滋润胡子的成长,你说故事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虽然我们倡导鼓励和呵护学生的预测热情,但验证、反思和调整也是必要的,这也是训练学生预测能力的重要方法。

预测策略单元重在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找准这一语文要素与文本之间的融合点,引导学生“顺着”文本表达出来的信息,学会预测。

猜你喜欢

胡子胡萝卜细节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胡子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飞起来的翘胡子
鲃鱼阿胡子
胡子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