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学科特质 根植红色精神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探微

2022-01-01姜东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五壮士革命文本

文|姜东英

统编本教材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小学阶段选编了多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既有描写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又有描写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在平凡岗位上乐于奉献的文章。此类文本的教学应兼顾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以语文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突出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质,通过关注语言文字的习得、积累和运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品析词句、阅读理解的全过程,达到持久浸润、根植心灵的精神引领。

一、关注语文要素,落实文道统一

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合的方式编排单元。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既要关注人文主题的有机渗透,又要注重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在不同学段,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承载的功能也不相同。低段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课文,主要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教学重点,而中段则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的教学重点展开教学。如《不懂就要问》一文所处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学时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到了高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从而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组课文时,指导学生探究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运用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品读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精神

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作者运用高超的文学艺术,塑造了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反复研读揣摩,探究字里行间的意蕴,读出可触可感的人物精神,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思想教育。

1.关注细节描写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通常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品质特点。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教师让学生抓住“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仔细看看”“扶正”等一连串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生动再现邓小平爷爷当年植树的情景,感受伟人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再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分别用“斩钉截铁”“大声”“激动”等作为马宝玉三次简短话语的提示语,刻画了人物的英勇无畏。关注这些具有特别表现力的词语,能突显人物形象,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2.关注特色表达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语言特色鲜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语句反复出现,传递着特别的情感;有些语句内涵较为丰富或具有提示引导功能,在情节上有勾连;有些语句能点明主旨或显示脉络层次;有的句式整齐、感情饱满,读来铿锵有力。如六年级上册《桥》是一篇小小说,几乎整篇都是简短的句段。文章开头描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用句号间隔短语很少见,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铺垫,而老书记指挥乡亲们过桥时掷地有声、简短干练的话语,则表现了老汉的果断坚定。关注文本具有特色的表达形式,可以在体会文本主体思想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关注对比呈现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大都语言具备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价值倾向,作者将爱与恨、美与丑、善良与凶残、崇高与卑鄙对比呈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爱恨情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进行教学,使思想教育和文本研读融为一体。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分别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描写五壮士的英勇,另一组描写敌人的狼狈,并引导学生交流作者为什么选用情感对比这么强烈的词语,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读读作者是怎样写敌人,又是怎样写五壮士的。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作者正面描写了五壮士誓死杀敌、英勇跳崖的壮举,侧面描写了日寇的凶残与狼狈,用凶残来衬托无畏,用狼狈来衬托英勇。

三、体悟表达技巧,挖掘文本内涵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规律和内在的特质,阅读教学要想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领会作者真正的言语意图,应立足语言文字,在了解文章表达技巧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文本内涵。

1.抓文体特点与文本对话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居多,但也有少量的现代诗歌、文言文、律诗、小说等多种文体,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文体特点采取具体策略深入研读文本。如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同志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词,属于论说文范畴,重点教学“如何围绕观点展开论述”以及“怎样在论述中做到逻辑思维严密”。以课文第2 自然段为例,围绕“死的意义”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证明观点,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三组问题让学生感受层层递进的严密思维:(1)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毛泽东同志是用了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2)张思德是个怎样的战士?他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的深入追问,既帮助学生领会有效论述的方法,又让学生深刻领悟了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抓结构思路悟情感表达

叙事性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安排顺序方面大致有三种类型,如《狼牙山五壮士》属于事情发展型,《开国大典》则是按“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逐层推进型,《小岛》根据将军心理变化过程组织材料,是情感变化型。但有时也会在描写事情经过时先制造悬念,再步步释疑,使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就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后追述原因的方法。一开头就向读者展现了修身课上,魏校长和同学们围绕“为什么而读书”展开的对话情境,周恩来和同学们的读书目的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借魏校长的想法盛赞少年周恩来的抱负和胸怀。在此基础上再揭示人物身份,阐明立志缘由。

四、拓展文本宽度,传承红色文化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作为社会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学时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多途径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相关信息,把革命精神内化为当下的职责与担当,用文学艺术特有的形式去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1.补充背景资料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描写的事件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大差距,制约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备课时也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以便能适时补充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城里孩子对井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借助井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井对于当时农民生活的重要性。此外,教学此类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对伟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补充《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等文章。

2.链接时代精神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记叙的历史事件涉及不同时期,其中新时期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有着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如《桥》中老支书在危难关头沉着冷静、先人后己的精神品质,与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精神品质十分相似。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雷锋有着《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的影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重新审视革命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3.讲述人物故事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讲述敬佩的人物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提炼人物精神品质,可以多维度讲述故事。如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可从事件参与者的角度概述,用沃克医生的口吻抓住要点概述刘伯承摘除坏死眼球拒绝用麻醉剂的故事;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文可从故事阅读者的角度复述,在组内分工按小标题进行串讲;《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讲述向上级军官汇报狼牙山之战的具体情形。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述,让红色文化基因深入学生心灵。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应该基于语文教学的立场,凸显语文学科特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精神深植心田。

猜你喜欢

五壮士革命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狼牙山五壮士
——根据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编写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中国的出行革命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奇变偶不变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