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与中药学专业融合的设计与实施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22-01-01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曾艳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曾艳
新时代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上好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时代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政课不能停留在纯粹的理论阐述,要使思政课的内容入脑入心,紧贴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并且根据目前上好一堂思政课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编制活页式教材。各高校当地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本校特色专业相结合,打造一堂高质量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文化”和中药学专业相结合为例,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学情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药大专的大一年级学生,课程的总学时为48学时,每周安排两个学时的课程,课程最终的测试是对学生进行闭卷考试。从政治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与方法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导向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1)理论基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说较好,但不太重视思政理论课,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不喜欢纯粹的理论灌输,喜欢与自己生活和专业紧密联系的、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2)思维比较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平时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为短视频、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较少关注官方媒体的新闻,对于信息的分辨和分析能力比较弱。
(3)大部分学生都具备正确的三观,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针对这些学情,教师需要采取的策略为:对课程的观念方面,教师要力求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状况;对教学的观念方面,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观念方面,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设计目标
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认同传统非物质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牢记青年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提高创新能力,勇做创新实践者和生力军。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提升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设计原则
将两门不同的课程进行融合,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课程设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思政教师要在政治理论内容的知识框架内有机融入相关专业课知识进行教学。在中药学专业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我国博大精深的中药材文化,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香文化中也涉及很多中药材,这就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条件。二是思政教师在对三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课堂上加入新鲜的元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政课教师可以针对授课的内容邀请专业课教师进课堂共同授课;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中环节教师讲述知识内容,课后环节学生动手完成相应的作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其职业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
二、课程实施要求
(一)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自身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样在与其他专业融合的过程中才能设计出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这是对新时代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对于涉及党的建设、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知识要不断更新;其次教师自身平时要不断充电,赶得上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抛弃。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日常课余时间要积极了解本学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并能把握此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和职业前景,积极了解、学习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对各方面资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在思政课中加入这些元素,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三章,里面讲述到“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在这部分的内容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和运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文化,中国的香文化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精神气质等内容,例如楚国屈原就以“香草”比喻为君子的德行,在唐代时期,我国将香药的使用价值领域继续扩大。香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兴盛时期对外进行了传播,其中日本的香道就是传承我国的香文化,而我国香文化在发展中却走向没落,因此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上讲述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邀请中药学专业课教师讲述各类可以用作制香的中药材,使学生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思政课教师还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限制,尝试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开发第二课堂,在思政课、专业课、传统文化的三重融合下实现协同育人。在讲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结合中药学专业,教师可以在当地的非遗文化展览馆讲课,在现场设计环节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展示传统技艺,然后邀请学生自己动手体验。这种把实践与理论加以结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把文化的力量传递给学生,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班级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最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得到全方位有效落实。
(三)完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对教师对学情的分析、教学效果的检验、学生是否愿意上课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符合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虽然本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但是最终评价结果还需要加入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和评价。总的来说评价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评价的占比为10%,评价要素分别为学生对课件的预习情况、推送资料的观看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的主体为教师;课中评价的占比为70%,评价要素分别为考勤得分、课中小测得分、项目完成情况得分(思维导图绘制、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评价的主体为教师、专家和小组互评;课后评价的占比为20%,评价要素分别为课后知识小测得分、项目完成得分(作品)。从这些评价项目中,通过对数据的全方位分析,教师既可以在过程中实时了解数据并进行反思,后续进行调整教学设计,并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课程实施反思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本门课程的教授对象为大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较多接受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理论讲授法运用较多,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形成的学习习惯就是聆听老师讲述,在听课时也不愿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会多样化一些,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因此思政课教师不能为了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而忽略了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在进行课堂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或者展示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热情。
(二)注重拓展和反馈
课堂的时间比较有限,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不能在课堂上完整呈现,因此教师一定要设计相应的课后任务,可以课后环节给学生推送当下比较热门的优秀影视作品,例如在今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拍摄了很多优秀的历史剧《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课后可以要求学生观看并在线上教学平台或者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设置相应的课后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教师得以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还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实践项目,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三章内容时,教师在授课时融合了中药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文化,根据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分为识香——闻香——制香,这些实践活动都是环环相扣的,到第三章最后一次课上完,实践活动也完成,学生的实践作品也可以拿出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既做到了思政与专业相结合,又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布置任务而不注重收集结果,这样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也就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作用,教师也要认真对待课后的反馈结果,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为基础,将专业课知识、当地优秀非物质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丰富课程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课堂既有理论知识的深度,又有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自觉主动开展深入学习,在思政课程中既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把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又能紧密贴合专业,提升学生专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