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形势下生源基地校建设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2022-01-01北京联合大学刘春玲鲍桂莲毕菁华
北京联合大学 刘春玲,鲍桂莲,毕菁华
越来越多的省份陆续加入新高考改革,新高考的模式必然导致高校之间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从而需要改革招生宣传工作。招生宣传面临两个变化:一是各个省市招生录取模式的多样化,改革省市采取全新的投档方式和录取规则;二是考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迫使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必须有所创新,而建立高中生源基地校,为有不同需求的各年级考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招生宣传服务,已成为各校的共识。
一、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下生源基地校建设的问题与困境
(一)新高考招生制度形势下各校面临的招生宣传挑战
2019年北京开始实行高考录取一、二批次合并,2020年,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迎来新了高考改革元年,要求全面按新的高考规则录取,考试内容和形式、志愿设置以及招生录取等都发生了变化,给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带来较大冲击。从此次高考改革的特点看,每一项变化都给招生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文理不再分科,使专业的招生宣传变得异常复杂;其次是实行“两依据和一参考”的录取机制,两依据是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则是起参考作用;第三则是改变录取模式,也就是从过去的多梯队、多批次转变为合并批次录取。改变了原来的学校优先在本批次可以有最后托底的情况,录取线可以下滑到本科线。专业优先意味着一个专业就是一个志愿,靠调剂录取即将成为历史。专业从后台走向前台,直接面对考生和家长挑选,这就凸显了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综合实力在招生宣传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从而使得一些仅依靠地缘优势和学校品牌而存在的非优势专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以致于有些高校直接停招了一些专业。2020年是北京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的首次大考,各专业的录取结果都对以后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对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二)当前生源基地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高校在选择生源基地方面还不够科学。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来说在本省更大,因为地域的便利优势,这些高校与本省的生源基地校的联系更密切,而省外基地校由于距离原因导致基地校设置数量较少,互动内容不够丰富。第二是重数量导致生源基地建设质量不够高。个别高校为求宣传效果,甚至一次性签订百余所生源基地校,只是侧重于基地校挂牌、签订仪式和签订共建协议的宣传,但缺乏持久可行的建设方案和考核方案,在后续各类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可持续发展计划,建设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此外,高校与生源基地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对接方式,缺乏具有实际促进作用的建设内容,很多互动交流仅局限于高考前后和填报志愿期间的材料发放和现场咨询,只是进行了程序性的对接,而在录取结束后,对基地校的持续关注和日常交流建设由于日常繁琐的工作而束之高阁。缺乏在录取完毕后的互动回访,难以形成生源基地建设工作的闭环。
二、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形势下生源基地校建设的原则
生源地建设必然有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因此高校在选择生源基地时,要基于自身招生规模、招生需求、办学特色和培养方向,尽量着眼于契合合作中学的生源水平和历史录取数据,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中学作为生源基地。
(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
基地校建设要取得实效,首先要着眼于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开放和特色发展这几个目标,依据“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换位思考、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等基本原则, 提高政治站位,本着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态度,本着长远发展、重点突出、持续增长的精神,从资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职业规划、学生实践、招生宣传等方面与基地校展开全方位合作。高校首先自身定位要清晰,明确自身的办学属性、办学层次等因素,全面分析已录取考生近年来志愿填报变化情况及相关录取数据等,从而科学选择一批中学建立适合自身专业优势的优质生源基地。对于合作较好的中学,可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优秀生源基地校。基地校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生源基地校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提高高校美誉度和报考率,同时也有利于发挥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的作用。
(二)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原则
针对以往招生宣传的时间段固定,高考前后集中大量宣传的弊端,应将宣传常态化、常规化以及内容形式制度化,落实到具体细节执行层面,规范宣传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机制。比如对于考生在专业计划投放区域、考生对录取专业满意度等方面,在招生录取后与生源基地互动,听取基地校对招生工作建议。比如可以建立基地校与新生互动机制,来自基地校的学生开学后,基地校对其进行跟踪随访,及时了解学生对大学人才培养情况的反馈,通过对大学生活的评价,反过来对中学培养进行完善,完善中学培养方案,优化教育模式、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培养等。通过制度化建设,高校可以提前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基地校的中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就是培养一批有志愿意向的考生,增加未来报考意向、增强其专业认同感。要坚持建设对高校有利、中学有利、学生有利的三方共赢的制度,与基地校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必然有利于高校提高生源质量,也有利于基地中学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职业规划和升学指导课程,为保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提供制度性基础。
(三)科学宣传的原则
我们进行了关于“期待谁进校宣传和感兴趣哪些内容”的调查,调研结果显示,46.74%的考生认为专业教师是做招生宣传的最佳人选;40.66%的考生认为最佳人选是招办人员。调查显示,53.77%的考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更感兴趣,希望招生宣传应加强此类内容。基于调研,北京联合大学策划了系列“大学教授进高中”活动,组织教授到高中基地校开设短期课程、举办培训及讲座。同时通过邀请基地校学生走进高校,通过讲座、参观实验室等形式,熟悉学校和专业。同时通过学生会、团委、社团等组织招募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开展隐性招生宣传,形成在校生和潜在生源的积极互动,增加考生对学校专业的了解。必须创新宣传机制,构建学校、学院、各专业和专业教师四位一体的宣传主体队伍,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灵活多样的招生机制,进一步优化宣传内容,从专业具体的就业前景、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全面细化宣传内容,以增强专业的吸引度。
三、优化生源基地校建设机制的几点思考
北京联合大学是市属高校在京录取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从2016年开始我校在京共录取考生24328人。因此我们将北京市作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的重点省份,对各个区县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深挖专业数据,分析哪些专业在哪个区县具有招生优势,找到匹配高中校对接生源基地建设。我们对学校2016年以来在京录取考生的毕业学校与所在区域进行数据统计,初步分析出在京录取主要生源校及生源校近几年录取数据变化,以期为后期生源基地校建设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作用。
(一)通过助力中学教学科研增强生源来源校稳定性
从调查数据可知,近几年我校录取学生排名前20名的高中学校相对比较稳定,从2016年开始至今,来源于这20所学校的学生占我校录取总数的比例从2014—2019年的28%上升到31.06%,生源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作为我校主要生源来源校,我们在后期的招生宣传中,应该将这些中学作为重点,可以充分利用在校生回母校、教授进中学、线上直播、进大学体验等活动,提升学校和专业知名度。教授定期在中学举办讲座,有利于引导中学生提前感受科研魅力,建立专业理想。与此同时,学校也将积极动员各方力量,争取设立更多的生源基地校。同时,坚持对高校有利、对高中有利、对学生有利的互利原则,高校要凝练专业特色,提供高中需要的职业指引和咨询服务,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做好后期互动工作。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后,学生在高一甚至初中就开始进行了选考或准备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考生选专业事项前移了,因此与高中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发现,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生源基地校建设,例如浙江工业大学在浙江省建立了100所生源基地校,浙江财经大学让学院分片承包建立生源基地校,将生源基地校建设成果纳入学院年终考核。后续,学校将继续举办高中校长论坛,争取在京建立更多的生源基地校。
(二)调动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增加招生宣传的专业性
在新高考改革推动下,学生和家长最先考虑的是专业。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比较期待专业教师的宣传,需要转变宣传重点,改变以招生办宣传为主的模式。学校加强宏观层面宣传,发挥学院专业积极性,实行以学院为主体的招生宣传方式,突出学院主体地位。学院与专业应成为招生宣传主力军,认真挖掘专业特色,加强微观层面宣传,以吸引学生报考。从以往针对学校的宣传到现在针对“学校+专业”的宣传,从而充分调动学院及教师积极性。招生宣传队伍的主体要开始向教师、教授倾斜,实现从行政化招生向专家教授招生的转移。采取措施吸引专业教授更多参与到宣传中来,利用专业优势更加清晰地解释专业问题,同时,宣传内容需结合调研数据进行专题研讨,以增强宣传专业性。我校每年组织40多场专业直播,每场直播都有学校招生办、学院专业教师和学院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网络直播答疑,每场观看人数近万人,这进一步到扩大了专业宣传的覆盖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要总结近两年加大线上宣传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专业直播内容,做到通俗易懂,以吸引考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对优质生源基地校的招生宣传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考生和家长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尤其是短视频,我们学校2021年在招办公众号上发布的小视频广受欢迎。因此,高校在招生咨询方面需加大使用网络技术使用的力度,招生宣传必然借用现代化最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才能更有效。高校要全面建设信息化招生宣传平台,全面扩大招生宣传的新媒体渠道,全面优化招生宣传的最新方式。高校要通过招生门户网站、公众号平台、各类视频号等在线宣传渠道,加强与考生的互动和宣传,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推送,增加学校美誉度和吸引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对学院基地校建设的考核
在基地校建设中,应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易于操作,这必然有利于招生质量的提升。高校应制定长期的生源基地建设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生源基地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在岗位职责中明确具体内容,科学设定建设目标,合理安排建设计划,避免盲目扩张,科学合理地设计生源基地校的地域分布。在每年招生季结束后,可根据招生情况,宣传活动开展情况,科学地分析评价基地建设效果。对招生基地校建设质量的考核应秉承过程与效果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到宣传过程的具体事例。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或访谈的形式,深入基地校去了解他们的建议,促进基地校长远发展。同时,对招生趋势向好的地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