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2022-01-01刘亚丹燕树勋

河北中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机健脾中医药

刘亚丹 段 飞 燕树勋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河南 郑州 450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由于胰岛素抵抗(IR)而引起的物质代谢失常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脂代谢异常及原发性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的症候群[1]。MS的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等代谢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的潜在发生密切相关[2]。有研究显示,MS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较常见,MS在COPD患者中的患病率达50%,当MS与COPD共存时,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则明显加重,并进一步增加死亡风险[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热量摄入过剩,多食少动的生活方式使MS患病率日益增加[4],MS现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5]。中医药治疗MS有着显著优势,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COPD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兹将中医药治疗MS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中医学并无MS的记载,但因其临床表现多类似于头痛、眩晕、肥胖、消渴、胸痹等中医病证[6],故现代医家多结合这些病证对MS进行论述。秘红英等[7]认为,MS的发生与饮食失宜、情志失调、过逸少动、年老体虚等密切相关。王泽等[8]将MS病机归结于“虚”和“郁”,以虚为本,其中脾虚是发病的基础因素,肾虚是发病内因;以郁为标,气郁是病机转化的先导,痰郁、血郁、毒郁是最终的病机转化。杨宇峰等[9]对MS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究,认为MS中医病因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劳逸失调、肥食少动、情志所伤;其主要病机为脾胃亏虚,痰浊膏脂内生,脾肾两虚,痰瘀互结;病位以肝、脾、肾为主,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性,肝、脾、肾三脏失调,日久则脏腑功能衰败。张月颖等[10]认为,MS青年发病多因饮食不当、过逸少动、情志失调等,以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为主,多为实证;中年多肾气亏虚,津液气血运化失常,痰瘀互结,多虚实夹杂;老年肾气亏虚,火不暖土,日久发展成肝肾阴虚、脾肾两虚,多为本虚标实。陈晓欣等[11]将MS病因概括为饮食失调、情志不畅、久坐少动、先天不足等;病机为中焦脾胃气血阴阳失衡,湿热壅滞,阻遏气机,酿生脂浊,日久以致浊毒瘀滞脉络。卫玉等[12]认为,MS发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肥食少动,劳逸失调,情志所伤所致,主要病位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亏虚则机体气化失常,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聚为痰湿,痰湿不运,日久成瘀,痰瘀为该病主要病机关键。赵玉雪等[13]研究发现,MS发病与饮食油腻、饮食喜咸、久坐少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此外情志不畅、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小觑。王坤根教授将MS病因归纳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情志所伤;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司,肾气虚衰,肝失疏泄,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与肾、肝密切相关;痰、浊、膏、瘀为主要的病理产物;本病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内停为标[14]。

综上可见,研究者普遍认为MS发病多为过食肥甘、饮食不节及情志不畅等,使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脏腑气机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停,日久成瘀而发为MS。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虚,痰瘀内停为标实。

2 中医辨证

2.1 分阶段辨证 仝小林将MS的临床动态演变过程分为郁、热、虚、损4个态别,3个阶段:肥胖阶段,机体以“郁”态为主;脾瘅阶段,机体以“郁、热”态为主;络、脉并发症阶段,机体以“虚、损”态为主[15-16]。蒋小敏教授将MS分为早、中、后期3个阶段。MS发病早期阶段多为气郁痰浊证,以行气解郁、涤痰化湿降浊为治则,以逍遥散加减为基本方;中期阶段多为痰瘀互结证,治疗上以化痰消瘀、健脾益肾为主,予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后期阶段以虚证多见,如脾肾阳虚予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以健脾益肾,若肝肾阴虚予滋水清肝饮以补益肝肾[17]。刘莉教授认为MS具有“痰、瘀、热、虚”特征,将MS分为3期,初期痰浊滋生期,以痰湿为主,多体胖多食,喜静勿动,以预防为主,饮食合理,调畅情志;中期痰瘀形成期,以痰浊、瘀血、瘀热为主,治疗以化瘀通络、清热豁痰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黄连温胆汤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为主;后期痰瘀入络期,以脏腑功能衰退为主,治疗以扶正祛邪、活血通络、降浊化痰为主[18]。

2.2 分证型辨证 夏淑洁等[19]研究发现,MS证型分布以痰湿中阻证、脾虚湿盛证、痰热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为主,病性证素以痰、湿、瘀、气虚、阴虚、气滞为主,病位证素以脾、肝、肾为主。朱莉莉等[20]采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将2284例MS患者分为痰湿中阻证、脾虚湿盛证、痰热互结证、肝火亢盛证、兼夹血瘀证、肝肾阴虚证6种中医证型。聂玮等[21]对1733例年龄为30~59岁的M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确定证型为脾虚肝郁证、肝郁化火证、湿热壅滞证、肝肾阴虚证,其中脾虚肝郁证占比最大;常见证候为脾虚、痰湿、肝火、气郁、肾虚等。高维等[22]对北京市丰台区10 920例40~90岁MS患者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MS常见证型为痰湿证、气虚证及阴虚火旺证,证候要素以痰湿、气虚、阴虚为主,病位以肝、脾、肾为主。郭宏敏教授将MS辨证分为5种证型:痰浊内阻证,治以燥湿健脾化痰为主,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湿浊瘀滞证,以祛湿泄浊、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予泄浊通瘀方加减;肝阳上亢证,以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阴虚血瘀证,宜采用养阴祛瘀法,选虎杖、何首乌、枸杞子、黄精、川芎、葛根、地龙等;气阴两虚证,以益气养阴为主要治则,常用生脉散加减[23]。

综上可见,研究者普遍认为MS证候多为早期的气滞、痰浊、瘀停,后期发展成气虚,阴虚。治疗时可从肝、脾、肾着手辨证,分清MS患者所处的早、中、晚期阶段,正确区分痰湿、痰热或虚损病理变化,根据痰浊中阻、肝郁脾虚、气阴两虚、痰瘀阻络、阴阳两虚等证型合理论治。

3 中医药治疗MS现状

3.1 基础研究 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如丹参、葛根、知母、黄连等都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对MS有很好的临床疗效。Lim C等[24]探究丹参甲醇提取物(SRme)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脂代谢影响,研究发现SRme通过抑制血清中甘油三酯(TG),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高脂血症,并初步确定微染色体维持蛋白(Mcm)为改善高脂血症的分子靶点。杨雪等[25]观察葛根素联合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葛根素联合丹参酮ⅡA可明显降低大鼠血脂血糖水平,减轻冠状动脉组织病变,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相关氧化应激,减轻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张国改等[26]发现,知母醇提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著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增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细胞总量增多,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因糖尿病高糖所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状态,证实知母能促进正常胰岛细胞增殖,并能增强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细胞自身的IR。张宏等[27]对黄连素改善MS大鼠IR进行研究,实验显示,黄连素治疗的大鼠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G明显下降,证实黄连素能降低MS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改善MS大鼠IR,有效改善MS大鼠机体代谢紊乱状态。严丽洁等[28]探究姜黄素对MS大鼠主动脉的作用,发现姜黄素可降低氧自由基生成,改善MS大鼠主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对其主动脉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姜黄素在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物四氢姜黄素能显著降低高脂饲养大鼠的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PG、FINS,降低肝脏组织中TC和TG含量,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改善MS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状态,同时改善肝脏抗氧化系统功能。Shafiee M等[29]认为,藏红花及其活性成分能显著降低包括原发性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及血脂异常等一系列MS危险因素的发生。

3.2 临床研究 在MS的临床研究中,众多研究者根据前人理论总结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研制出各自具有临床特色的中药复方专方,在临床中发挥着显著疗效。邓一聪等[30]将100例M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治疗组50例予参苓健脾化湿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泽泻、薏苡仁、砂仁、薄荷、三七)治疗,对照组50例予二甲双胍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糖负荷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FP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具有祛湿降浊、活血化瘀及益气健脾的中药复方能控制MS患者的血糖指标,临床疗效显著。许然等[31]将54例M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方(药物组成:瓜蒌、半夏、陈皮、虎杖、海藻、郁金、当归、川芎、赤芍、知母、黄芩、三七)治疗,对照组2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降脂方能改善MS患者中医症状。张海利等[32]将76例M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饮食、运动及中药汤剂加减方(药物组成:山楂、葛根、丹参、泽泻、苍术、枸杞子、茯苓、党参、三七、薏苡仁、决明子)治疗,对照组38例予饮食、运动及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MI、血压、HbA1c、FPG、FINS、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该方能改善MS患者血脂、血糖、血压指标,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延缓MS进程。

3.3 方法学研究 研究者采用数据挖掘等方法学探究MS的临床常见中药,为M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指导。孙玮等[33]对中药饮片治疗MS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在治疗MS中药复方中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药物用药频次较多,其次是祛痰、理气、清热、消食药,丹参、泽泻、山楂与补气、祛湿药物是主要配伍。姜月蓬等[34]通过对近年来MS中药疗法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发现陈皮、白术、茯苓、黄连、泽泻为治疗MS的核心药物;陈皮、茯苓为核心药对,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治疗MS。周秀娟等[35]研究发现,健脾化痰类、活血化瘀类、清热类、疏肝解郁类中药是MS的高频药物,主要核心用药为黄连温胆汤加丹参、黄芪,认为中药治疗中应多使用健脾化痰药和活血祛瘀药,改善MS脏腑功能失调,调节MS患者机体状态。王晓雪等[36]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药治疗MS的用药规律发现,茯苓、半夏、陈皮、泽泻、黄连、丹参、白术、黄芪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的中药较为常用,“陈皮-半夏”为其核心药对,“健脾和胃,化痰祛湿”为其主要治疗思路。MS在治疗上应多选用健脾化痰和活血祛瘀药物,改善脾失健运,痰湿内停及痰湿日久成瘀的异常代谢状态,降低机体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调节脏腑功能,发挥中医药治疗MS优势。

3.4 针刺法研究 中医治疗MS不仅可以采用中药内服,还可以配合针刺疗法,通过内外合治来缓解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MS临床疗效。傅杰英教授应用针刺治疗MS,取神阙、气海、关元、命门、中极、肾俞补元气,鼓舞肾气;膻中、中府、内关畅上焦;天枢、中脘、带脉畅中焦;气海、归来、三阴交、水道畅下焦,通过调畅三焦气化,助机体运化;取上下巨虚、足三里调控食欲,泻胃热;从元气三焦理论出发,总结出独特的MS诊疗思路[37]。陈杰等[38]将76例MS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9例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取穴:中脘、关元、膻中、天枢、足三里、支沟、脾俞、肾俞、肝俞)治疗,对照组39例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MI、FPG、2 hPG、FINS、HOMA-IR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针刺能显著改善MS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提高临床疗效。盖晓丽[39]认为MS在临床上采用针刺疗法有较好疗效,选穴以胸腹部俞募配穴为主,如背俞穴的脾俞、肾俞、肝俞、肺俞、心俞、膀胱俞,配伍腹部脏腑募穴天枢、关元、膻中、中脘,通利三焦,调畅全身气血津液,使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整体调治MS。吕占强等[40]对和胃运脾针法治疗MS的疗效进行研究,证实中脘、大横、水道、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丰隆、太冲、内庭、曲池为主穴的和胃运脾针法能改善MS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4 问题与展望

MS是主要以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或糖耐量受损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认识及标准。研究者多认为MS因过食肥甘、情志失调等而发病,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和肾气亏虚,出现脏腑气机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停,日久成瘀。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虚,痰瘀内停为标实。MS在中医药治疗上以健脾、疏肝、补肾为主,选用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及活血祛瘀中药改善脏腑气血运行,调畅全身气血津液,改善机体代谢紊乱的异常状态,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但中医药治疗MS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首先,中医对MS的临床证候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无详细系统的中医诊治指南,各医家辨证不同,且有着很大主观性。其次,中医药治疗MS的临床疗效观察有较大局限性,研究周期较短,研究样本数据较小,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片面,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或增加临床研究的时间和周期。再次,中医药治疗MS机制仍不明确,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探究MS发病及治疗机制,为中医药治疗MS的临床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治疗MS的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病机健脾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