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
2022-01-01赵妮娜曾利君
赵妮娜,曾利君
1.四川省广元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2.武胜县环境监测站
环境监测能够将地区环境变化数据收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环境参数变化图像,结合图像变化与走势判断环境变化的因素,进而作出针对性调整[1]。在环境保护中,环境修复起到的效果有限,而且这种先损坏再修复的环境保护方法不具有先进性,环境保护应该以预防为主、修复为辅,所以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得到了体现。在环境保护预防工作中,环境监测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参照,环境保护人员可以借助于监测数据变化情况作出更为合理的调整。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特定的监测方法对环境中大气、水文、土壤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定期收集环境数据,分析判断环境变化的特点,总结出环境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数据主要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判断依据,环境保护人员结合环境变化数据能够分析出影响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而作出调整,以防止环境持续恶化。
(一)有助于预防环境恶化
环境监测能够定时、定性、定态对区域内环境变化数据进行收集,研究人员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如果发现其中某项数据指标超标,可以进一步分析环境变化因素,将环境恶化控制在早期阶段。例如,监测数据显示某地区空气中硫化物高于正常水平,那么原因极有可能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造成的,结合这一因素排查超标区域工业生产企业,有助于将空气污染源头控制住,进而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环境监测中,判断环境污染隐患需要集合多项指标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污染源头,特别是工业生产区域的环境监测[2]。
(二)有利于优化环境修复
在环境保护中,环境修复十分重要,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多伤害,而修复自然环境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重要的工作[3]。环境修复的效果评定主要由环境监测数据体现的,在完成修复工作后,需要在修复区域建立监测基地,对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如果环境指标与破坏前相一致,说明环境修复的质量达标,如果指标存在差异,则需要分析形成指标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完善环境修复方法。此外,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发现处于恶化前期的环境问题,此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环境修复,防止继续恶化。例如,监测到地区植被覆盖了持续降低,分析因素是虫害引起的,此时可以栽种一些抗虫能力强的植被进行环境修复。
(三)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在以往的工业发展中,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排放生产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缺乏监督管理,使得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变本加厉。而开展环境监测能够减少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定时对生产区域进行环境监测,收集环境数据信息,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违规排放的行为,这种方法能够对企业形成较强的制约,进而较少其环境违法行为[4]。由此可知,环境监测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监测环境数据,而且能够帮助环境执法者通过环境数据的变化开展环境执法,这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都形成了较强的制约,通过减少环境违法行为,可提升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议题,在环境保护中必定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发展与环境问题、经济与环境问题以及生存与环境问题等。所以,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分析这些问题。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也会带来各种影响,但是总体上看积极的影响较多。
(一)带来二次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保护区,需要建设环境监测基地,而环境监测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会带来一定的污染,进而影响环境保护的质量[5]。例如,在一些原始自然保护区,动物和植物与人类接触并不紧密,在建立保护区和监测区后,动植物的活动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动物的活动受影响较大。此外,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些监测人员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监测方法的不合理会影响当地生态结构,带来生态问题。
(二)改变原始自然结构
环境监测需要到一些区域安装监测设备或者采集环境数据,而人类的行为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当地的原始自然结构,不过这种影响十分微小。例如,监测人员在收集水文数据时可能对水生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在一些重点区域,需要采用多种监测设备对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设备的噪声和声波会影响动植物生长,设备散发的热量会对周围植物生长带来影响[6]。总体来看,如果将人的行为排除在生物活动行为之外,那么人的行为必然对生物活动带来影响,所以在环境监测中要尽量降低人的行为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三)人为改变自然环境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收集环境变化数据,根据变化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以便打造符合人们生存的空间,而一些原始的自然环境可能不适合人们生活,但是通过环境监测显示这些空间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那么一些人可能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这种人为改变自然环境的方法必然影响当地自然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环境监测理念与环境保护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7]。在过去几十年间,人为改变自然环境的情况较多,由此引发的自然灾害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试图改变自然的行为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
三、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
科学地进行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环境部门要持续深化环境监测方法的研究,尽可能在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监测的各项数据具有更高的精准性,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在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上,环境监测部门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不断强化资源的投入,建设体系化的检测系统,实现针对性的环境监测。
(一)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重要的组成,特别是大气监测设备,能够实时显示出大气污染物的含量,帮助环境部门作出调整。因此环境部门需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特别是在一些既往存在过严重污染的区域,应该加强新设备的应用,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解决监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与此同时,环境部门可以将信息化设备应用其中,监测设备在获取数据后能够自主判断环境的情况,然后将环境异常数据发送给数据中心,环境部门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这对于发现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进一步提升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二)减少人为操作的影响
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的行为会对监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数据收集时,如果人员采用的方法不科学或者存在疏忽,那么所收集的数据必然不符合要求,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为此,监测人员需要按照工作标准将收据收集工作做好,尽可能将人为操作不当带来的影响消除,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在处理监测数据时,应该通过多组实验得出数据,对于一些特殊的数据要经过多次验证,在确保验证方式无误后进行深入分析,如果验证方式存在错误,需要第一时间改正方法,防止因为方法错误带来更多监测问题。此外,要做好人员培训,确保人员的专业性是环境监测的重点,如果人员专业性差,对于监测中存在的复杂问题无法处理,会导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降低。
(三)完善监测基础设施
监测设施是否完备对于监测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环境监测部门要不断投入资金建设完善的检测体系,确保检测的合理性。在完善基础设施时,应该采取统一的建设方法,在地区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统一调度形成体系化的监测,这样能够使得监测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解决了由于监测方法不同和检测形式差异导致的检测结果千差万别的弊端,在这种监测模式下,各项监测工作的开展变得更为有序,进而也避免了由于监测模式缺失而导致的监测漏洞问题。从整体上看,通过系统化的监测模式进行环境监测,能够降低监测工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环境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环境监测能够防止环境持续恶化,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环境变化的数据,进而进行环境修复。但是,在环境监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也要求环境监测人员能够约束自身行为,尽可能降低环境监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环境监测有着重要意义,而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十分必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能够帮助环境部门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