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的融合路径

2022-01-01徐州市睢宁环境监测站孙蔓

区域治理 2021年50期
关键词:双碳能源转型

徐州市睢宁环境监测站 孙蔓

县级经济发展中心往往以能源经济为核心,但“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发展面临着优化转型。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就当下县级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发展优势进行剖析,进而探索县级绿色金融与经济转型的融合途径。

一、“双碳”目标下县级的经济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以县域发展为例,县域空间属于碳减排薄弱环节,相关工作重点得不到落实,因此县级空间碳排放也是当下国家治理的重点目标。县级经济发展往往以能源消耗型企业为主导,此类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就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来讲,能源消耗型企业需要不断转型。从现阶段县域经济与空间碳减排环境来讲,不同县域之间面临的问题具有差异性,但从总体上来讲,县级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始终面临着严重的碳减排问题,这也是“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二、“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转型发展趋势

为顺应当下的“双碳”目标,县级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转型,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碳达峰与碳中和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发展战略,对当下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具有重要价值。当下我国推行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进行约束,而资源消耗型企业作为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使得县级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绿色发展理念在各行业的中推广与落实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县级经济发展需要落实转型,以此加快低碳绿色产业的升级。

(一)以低碳生态化发展为核心

国家“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转型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创新机遇。绿色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相关产业链与供应链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相关激励措施与政策的出台使得县级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双碳”目标也为县级经济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县级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国家发展理念对自身区域内碳排放标准进行控制,加强对县级地域内绿色资源的利用,进而实现减碳目标。以低碳为基准的县级发展理念更加符合当下低碳理念,基于此在县级经济发展统筹优化的过程中,低碳思想与绿色转型需要贯彻于整个工作过程中,同时的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正确处理绿色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而加大绿色产业在县级经济中的占比,同时加强县级群众对绿色产业的认同,进而将绿色低碳理念不断融入县级经济发展过程中。

(二)以能源改革为基础

在县级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型企业作为高排放企业不符合当下绿色经济理念,因此“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转型发展能源消耗性企业首当其冲。能源消耗不利于低碳理念的落实,为实现“双碳”目标,煤炭、石油等传统高碳能源企业需要加速淘汰,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需要不断进行应用,县级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对绿色资源的利用进行选择,以此实现能源改革。

(三)以绿色产业升级为重点

产业升级主要是以低碳生态为主的产业发展理念,绿色产业作为当下绿色生态化发展的主要产业结构,县级产业需要加快对当地绿色产业的升级管理。在县级绿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县级绿色产业发展缺乏经验,且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此情况下,绿色产业需要从基础着手,根据县级资源储备与人力资源情况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借助其他产业发展经验,不断就自身绿色产业发展框架进行调整。县级绿色产业发展初期,各绿色产业需要降低成本,致力于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在取得发展成效后逐步对高科技技术进行引入,以实现县级绿色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绿色城镇化发展为目标

城镇化发展作为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落实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传统能源发展背景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煤炭资源与森林资源等高碳资源,此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使得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绿色产业生态化发展背景下,县级环境与生态得以改善,为加快绿色产业在县级经济中的渗透,县级政府部门可通过乡村建设等方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绿色城镇化建设是以新能源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协同作用的绿色产业集约化发展,这也是当下县级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双碳”目标下县级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县级经济发展转型需要依托绿色金融理念,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基于能源经济企业的转型。“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各县区面临着严格的减碳要求,基于此县级经济发展需要顺应当下社会发展理念,不断与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相结合,进而与地方政策对接,实现县级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

(一)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政策

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县级群众思想相对传统,因此地方职能部门需要依靠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政策的方式,普及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以优化地区群众经济发展思想。政策出台与落实过程中,职能部门需要采用各类途径使群众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从而帮助县级企业对自身发展进行优化转型,以落实“双碳”目标下碳减排理念。绿色资源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驱动力,政府需要不断鼓励乡村与县级相关企业的转型,通过绿色金融扶持政策的落实,对接上级政策要求,以更加贴近县级实际情况的政策促进绿色金融企业发展转型的落实。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为绿色金融项目招商引资,以为其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建立绿色金融发展协同机制

绿色金融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以低碳能源与生态化理念为基础,因此县级经济发展为实现低碳经济的不断转型,需要建立绿色金融发展协同机制。在绿色金融发展协同机制的建立过程中,由县级金融部门牵头,与辖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成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针对实际情况切实部署县级绿色产业发展,并对相关新能源的利用进行资源配置,明确绿色金融发展重点,对奠定转型企业进行公示。同时工作小组需要及时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建立有效的战略合作机制与政策扶持办法,解决项目资金短缺、招商引资等环节的薄弱问题,进而为县级绿色金融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置绿色发展基金引领行业发展

绿色发展基金的设置对扶持绿色经济产业具有重要价值,其设置理念来自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与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工作经验。绿色发展基金来源主要是以县财政资金为主,同时吸收上级单位资金扶持与地方社会资本。绿色发展基金主要是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引领,其能够对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势头较大,企业发展稳定的生态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对拓展企业发展规模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绿色发展基金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项目投资,对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十分重要。相较于传统银行贷款等投融资手段来讲,绿色发展基金风险性较小,且在政府扶持下企业发展驱动力能够提升,这也是绿色发展基金设置的重要价值。

(四)探索绿色金融产品

绿色金融产品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相对成熟,但对于县级经济发展来讲,绿色金融产品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在县级绿色金融中具有限制性,因此为实现县级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区域资源特点与绿色产业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措施,以实现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探索创新。例如,对于传统能源转型项目来讲,新能源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县级金融行业可不断就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明显,在政府调控背景下,绿色金融产品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因此现阶段县级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以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为主,不断为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五)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出现

在县级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低碳转型是对传统能源企业的优化,进而以绿色产业为基础,奋力发展经济。在此过程中县级政府需要把控这一转型过程的进度调控,以减少能源型企业淘汰所造成的区域经济风险。能源型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在部分县级区域内属于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能源型企业的淘汰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在绿色金融产业难以及时接茬的情况下,地域经济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区域金融风险发生概率较大。由此可知,在县级经济转型与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保障过程的流畅性,以此减少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从而控制能源企业淘汰导致的金融风险,实现对地域风险的有效调控。

四、县级绿色金融产业发展趋势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企业需要持续优化转型,以减少碳排放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影响。县级区域作为绿色金融与节能降耗的重点治理地区,转型发展面临着一定问题,同时受当下政策与机制的影响,县级区域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机遇。低碳生态化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能源革命是发展的基础,绿色产业升级是重要的内容,绿色城镇化是转型的关键和保障。

绿色金融产业作为落实县级经济转型与低碳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县级政府需要积极对辖区内能源企业数量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按照企业在县区经济中的比重逐渐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金融产业的探索与发展。基于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完善与落实,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具有优势的发展与扶持政策,为绿色金融产业注入活力。

另外,在绿色金融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结合区域优势就绿色金融产业进行创新,以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关链接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全国碳市场推出后,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目前唯一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在市场启动初期,将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暂时不允许机构和个人参与。

针对当前国内能源发展形势,建议一是要建设多元互补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实现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多种能源于系统之间互补协调。二是要提高能效,注重节能技术的开发、推广及使用。三是要重视氢能的减碳作用。目前氢作为工业原料在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运用。未来氢能在中国重工业、重型运输的脱碳以及电力系统灵活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在于,实现氢能生产的绿色化,减少由天然气和煤炭制氢的比重。四是建设合理结构的稳定性能源为依托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兼顾可靠性与碳中和两个目标的要求下,解决间歇性电力的比例问题。

猜你喜欢

双碳能源转型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转型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