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双导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

2022-01-01刘正

中华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徒导师考核

刘正

“双导师带徒”立足于传统“导师带徒”模式,从切实提高企业人才质量、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出发,对传统的单一师徒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延展,是企业全面提高青年人才素质的重要载体。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科技需求和政治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高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丰富“导师带徒”制度的内涵,坚持“全”“严”“实”标准,探索创新“双导师带徒”模式,从老传统中走出新传承,使师带徒模式真正成为青年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为企业开拓发展、提质增效作出更大贡献。

“双导师带徒”机制的主要背景与意义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同时由于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大,需求领域广,建筑施工企业员工构成较为复杂,企业员工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工作领域跨度较大。以笔者所在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为例,35岁以下青年占比32.46%,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在具有高学历、高追求的同时,青年员工往往也具有个性较强、思维跳跃,甚至在工作中跳槽频繁的特点,目前亟需设置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有区分性、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技术、思想双对口”的培养模式。

现代社会,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对于员工的政治素质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大多数“导师带徒”制度仅仅是从员工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上进行引导帮助,却忽略了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企业忠诚度,这与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性存在偏差,同时也会导致青年员工政治觉悟不够,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从而致使人才流失。“双导师带徒”制度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教授方式,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企业青老人才之间的交流,帮助青年人才更快地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优势,形成谦恭谨慎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师傅的责任意识,坚持以身作则,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在“双导师带徒”培养模式中,尤其注重对于青年人才政治素质和思想方式引领,通过师徒之间的思想精神传承,在企业中形成相互尊重、同舟共济的团队氛围,从而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双导师带徒”模式运行原理与流程

“双导师带徒”制度运行原理。“双导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推行的旨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青年人才工程,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政治人才和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长远支持。坚持以“德、能、勤、绩、廉”为标准,选拔一批思想政治水平高、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组建导师队伍。然后,再通过专业选配,自愿结对,为每名青年员工选配一名政治导师和一名技术导师,全方位地提高青年人才素质。双导师带徒应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培育企业竞争力、培养人才为宗旨,本着组织推动筹划、师徒双向选择、方案措施明确、考核引导有力的要求,系统促进青年职工的知识、经验、技能、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全面提升。

“双导师带徒”制度运行流程。一是组织职责设置。“双导师带徒” 青年员工培养模式采用集团公司工作领导小组监督指导、小组办公室主抓落实、基层单位具体执行的三级管理模式。为了加强 “双导师带徒”实施的过程监督,要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各级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通过这种上下衔接、层层递进的管理方式,避免出现制度执行过程只重形式,忽略实效的现象,确保制度可以落到实处,切实达到促进企业青年员工技术能力和政治思想双提高的效果。

导师资格选定。为了选拔能够切实适合青年人才需求的导师,需要企业严格把关,在重视导师专业技能、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导师的政治素质和日常作风,对导师的选拔需要遵循业务水平优秀、理论知识扎实、文化适配度高的原则。为了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增加企业归属感,笔者提出在技术导师之外,单独设置政治导师,时刻关注青年员工的政治意识和思想趋势,并进行引导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政治责任、政治意识、政治担当,使青年员工建立强国强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徒结对,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徒结对上,要采用双向选择方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个人自愿与企业选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导师配置,面对培养情况变化和工作调动等情况时,要适时调整导师。技术导师、徒弟原则上为同一单位、同一专业结对。技术导师可一带一、多带一、一带多,但一名导师同时带徒不超过三人,政治导师可一带多,但一名导师同时带徒也不应超过三人。

培养方案。为了实现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估标准,对培养方案的编制需要区分专业、区分培养阶段。首先要设置培养大纲,培养大纲可以由知识要点构成,对于专业技术的知识要点可以根据技术难度和工艺次序排列,对于思想政治的知识要点则应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纲领进行汇编,大纲理论上应当涵盖青年员工应当掌握的所有知识点。其次,应当依据青年员工的个人特点和职业方向来量身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不同的培养方案每个阶段甄选不同的知识要点,各基层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专门组织人员制定适宜的学习内容,使“双导师带徒”人才培养更加具备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考核与表彰。绩效管理制度是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有效考核方式,如果将“双导师带徒”制度的考评融入绩效中,必然可以弥补传统“导师带徒”考核环节的缺失,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对导师和培养对象,都应该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培养对象的考核结果也应当作为导师年度考核与绩效的重要参考,对于考评优秀的导师和徒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也可以有效提高试图双方的积极性,将“双导师带徒”制度的人才培养效果最大化。

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高素质人才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国有建筑企业应当有效运用“双导师带徒”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对青年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培养,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政治人才和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后备力量,本着组织推动筹划、师徒双向选择、方案措施明确、考核引导有力的要求,系统促进青年职工的知识、经验、技能、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师徒导师考核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唐僧师徒再就业
内部考核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V eraW an g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爱情导师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