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策略

2022-01-01河北大学图书馆王静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智能化图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王静

一、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俗地来讲,大数据技术蕴含着巨量资料,其被当作一种信息资源,为人们提供数据支撑,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和行为选择。大数据时代,带给了人们肉眼可见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如果被应用到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上,对于推动公共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海量化储存模式,让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方便便捷

采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传统公共图书馆向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第一,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海量化、数字化储存。图书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的纸媒时代,这项工作难度系数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以海量化数据储存为特点的大数据技术,将会为公共图书馆破解图书资源管理难题。第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图书馆的综合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知识,仅仅依靠人力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因此,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和工作站,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向各级工作站下传,从而减少了时间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人工操作产生错误。

(二)扩宽信息资源渠道,打造“智能化”图书资源宝库

图书馆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不仅仅收藏着大量纸质资料,同时还包括一些以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信息资源。当下,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信息资源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为了满足广大读者需求,必须增加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方式,这也为公共图书馆扩宽信息资源来源渠道、丰富信息资源宝库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排队等位的时候,习惯性地进行碎片化阅读和刷网络视频,而蕴含丰富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图书馆将会成为他们消闲娱乐和学习的最好选择。

(三)挖掘信息资源数据,精准定位用户需求

公共图书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仅仅以报表分析为主要管理模式,但是这在信息化时代,很难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图书馆管理服务要求,比如说,一些读者的借书、还书记录、用户访问图书馆网页或者公众号产生的浏览记录,这些都是我们精准定位读者读书需求、提升管理服务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但是这些数据很难通过报表分析去大范围获得,更无法通过报表的形式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而大数据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结合,能够建立多维度分析需求模式,从读者留下的搜索痕迹,借书记录等,就能很容易地获取特定读书群体的读书兴趣和要求,从而通过捕捉“痕迹”的方式,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数据,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思维观念,实现管理创新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实现图书馆智能化管理,首先就要更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公共图书馆要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所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更新观念,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转变思维观念,实现管理创新,首先就要具备大数据分析意识。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广大读者进行调查,收集意见和反馈信息,但是这样收集数据工作难度系数大、耗资多,并且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发展大数据思维,依托高科技对图书馆的运行、读者需求、图书资源等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与整合。其次,树立用户思维,突破传统的显性管理模式,借书互联网大数据,扩充公共图书馆隐形管理和服务。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日常运行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发现被忽略和遗漏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图书的种类、读者类别、借阅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借助用户思维,完善管理服务能力,实现由显性、被动式服务向隐形、主动式服务的转变。同时,在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中,打造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打造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提升阅读体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种移动终端和服务模式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刚开始最基础的电话人工服务、短信服务、网站服务,发展到现在的各种移动App终端服务,广大的读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和其他的高新技术,扩展移动服务,打造智能化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平台。首先,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如今网页的高速浏览功能和手机、计算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之间的无缝对接,打造移动管理、服务、交流与阅读的平台,使读者通过智能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享受移动在线提醒服务、书目查询、借阅续借、信息交流等服务,既节约了公共图书馆运行成本,又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了便利,提升了阅读体验。其次,打造图书推送平台,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由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束缚,很难捕捉到广大读者的用户需求,而借助大数据,可以通过深度挖掘读者线上查阅、浏览记录,捕捉读者阅读喜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推送服务,比如,可以在浏览过程中进行小窗口相关图书推荐,还可以在读者通过文字查阅检索、借阅图书操作中以及归还图书时进行智能化相关图书推荐。再次,打造预约平台,实现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效益。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每日到馆人数和各个区域读者分布人数进行实时监控,围绕数据统计开展预约服务,通过纸质图书资源和电子图书阅读资源的分流和开辟线上交流研讨平台,既可以避免排队拥挤现象,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同时也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最后,开辟读者信息反馈平台,因为在公共图书馆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而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反映者就是广大读者,因此,打造线上反馈平台,及时了解读者意见和建议,进行图书馆自我完善,提高用户服务体验。

(三)开辟人工智能采购途径,实现效益最大化

图书采购是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下,这项工作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图书管理者负责。这种采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很难满足读者的广泛需求,甚至会造成图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打造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的人工智能图书采购模式尤为重要。实现公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要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效益最大化。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将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更快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提高了图书更新速度,增加了时效性。其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读者阅读喜好的捕捉,扩宽图书采购种类,满足读者读书需求,降低了图书的闲置率。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社会图书资源,开辟图书资源共享渠道,提高图书利用率。比如,在图书采购之前,也可以向社会各界征集意向图书,依托网络平台,通过有偿的方式或者接受捐赠的方式,丰富图书资源宝库,这样不仅整合了社会图书资源,减少了采购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图书使用效率,实现各取所需和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模式创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模式创新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图书资源并没有被合理、充分利用,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使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质量大大降低。而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整合图书馆各项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将节省下来的成本,用于购置图书和智能化管理设备,打造一个环境优良与硬件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在人员管理模式上要有所创新。设置科学、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拨、考核和晋升制度,改变过去“以资质论一切”的人才晋升渠道,激发馆员的发展动力,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优秀的工作人员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整体提升馆员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公共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共享,在明确本部门职责,提升管理规范性与标准性的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馆藏资源共建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最后,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对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因为每个馆员的能力和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考虑到每名馆员的优点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加强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三、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是当下公共图书馆建设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要想不落后于时代,要想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转变管理思维、打造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开辟人工智能图书采购途径以及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以读者用户为中心开展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共图书馆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智能化图书图书馆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