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乘务员客舱失火应急处置措施的改善策略

2022-01-01重庆师范大学林珂妍蔡慧琳

区域治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火警客舱乘务员

重庆师范大学 林珂妍,蔡慧琳

一、引言

民航客舱紧急事件种类繁多,失火的可能性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其带来的后果却不容小觑。再加上机上空间狭窄、环境特殊,机上灭火设备有限等因素,在灭火处置程序上就对乘务员有了很高的要求,否则对机上人员来说很可能将是致命的伤害。自从飞机上能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之后,有些乘客不顾乘务员提醒擅自使用禁用的设备就有可能会造成客舱火警。在此背景下进行乘务员对于客舱失火应急处置措施的改善策略研究,以便未来客舱发生火警时能使乘务员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灭火。增强旅客安全感,减少航空公司的经济、人力损失。

二、客舱失火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一)主要原因

1.乘客机上吸烟或携带火种上机

即使已有明文规定旅客不得携带火种上飞机,但仍有人心怀侥幸通过不正当渠道将火种带入客舱甚至直接在盥洗室吸烟。吸完烟之后将未熄灭完毕的烟蒂扔进废物箱造成盥洗室失火。同时,也正因为中国民航以往安检上的疏漏,让乘客有了可乘之机。

2.乘客使用锂电池设备致其发烫甚至燃烧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每名乘坐飞机的乘客都可能携带手机、笔记本电脑、充电宝等含锂电池的电子产品。锂电池受到碰撞、冲击、过充电等影响时,有可能自发冒烟起火甚至爆炸,影响飞行安全[1]。因此根据《危险品规则》规定锂电池设备不得托运进入货舱,只能随身携带。但乘客将充电宝等电子设备带入客舱后不听从乘务员指挥擅自使用造成其发热起火。

3.机上电器设备短路断路

电线在飞机中虽不起眼,但却是电气系统相当重要的元件。通常情况下,电线是由铜导体覆以薄层绝缘构成的。当电线老化时,绝缘可能变脆甚至产生裂痕。绝缘层的损坏可使铜暴露,引起电弧、短路以及电磁辐射与干扰[2]。客舱中隐藏的电线电路繁多,并且大多数并未直接暴露在外;除此以外还有内话、灯光、空调系统等大量的电器设备来支撑飞机的正常使用。若机务检查不到位或是常年使用老化都有可能造成电器短路而失火。

4.烤箱内油脂过多或使用不当

乘务员烘烤餐食时选用了错误的烘烤时间或温度都极有可能会造成烤箱短路;因为长期的烘烤,烤箱内必定残留食物油脂,若未及时清理也会造成失火、冒烟事件。

(二)客舱失火的特点

(1)疏散难度大:受到飞机空间结构的限制,飞机无法像建筑物那样设置充足的疏散设施,疏散条件相对较差[3]。由于民航客机机舱内人员集中,火灾发生时乘客急于逃生造成人员拥挤堵塞,无法及时疏散,更为严重的是燃烧产生的浓烟大大降低了能见度,给逃生增加了难度。

(2)蔓延速度快:客舱可燃物多,如座椅布、旅客衣物等。一旦发生客舱失火,必定迅速沿着可燃物将火势蔓延,其燃烧的趋势必定只增不减。

(3)有毒气体多:机体产生了较多的高分子化合物,火灾时这些物质产生一氧化碳、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而飞机飞行过程中舱门必须保持关闭的同时机窗也完全封闭,客舱内空调系统对烟雾产生不了很大的作用[4]。有毒气体不易排出,很容易造成乘客中毒死亡或昏迷烧死[5]。

(4)隐蔽性强:突发火警的几率大,且有些失火位置如客舱壁板、电线电路等十分隐蔽,很难轻易被人发觉。

三、乘务员客舱失火应急处置措施的现状及问题

(一)客舱失火应急处置措施的现状

1.失火应急处置程序相对完整

从发现客舱失火开始一直到灭火结束,所有程序贯穿始终非常清晰有条理。具体到每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同时在每个灭火阶段都有对具体措施和要求进行描述。细节化的工作使得整个灭火应急程序在编写上比较完善。

2.乘务组人员分工较为合理

客舱一旦失火,离火源最近的乘务员便成为第一灭火者,由她再指定第二、第三灭火者。在第一灭火者灭火之时,第二灭火者赶紧帮火源附近的旅客调整座位,维持客舱秩序,以免旅客因慌张乱跑导致配载失衡。然后在客舱中收集可用的其他灭火设备蓄势待发,与此同时第三灭火者立即用内话或面谈方式向乘务长报告,再内话报告机长。在同一时间,乘务员采取了不同的处置办法,推进了灭火进程。

3.失火应急处置措施灵活程度较好

第一灭火者当机立断选用合适设备灭火后,第二灭火者会开始接替灭火,而第一灭火者则开始维持客舱秩序。第三灭火者报告完之后也可以接替灭火或安抚旅客情绪。人员的分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这使得灭火程序有了个性化的调整,并能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人在履行职责。

(二)客舱失火应急处置措施存在的问题

1.客舱乘务员对灭火设备的应用了解度不够

火警发生的第一时间选用了错误的灭火设备。如A类火警如果用海伦灭火瓶灭火会降低灭火的效率,灭火效果明显低于水灭火瓶;若B类火警用水灭火瓶灭火将引起助燃加大火势;若C类火警用水灭火瓶将引起严重的电击或致命。除此之外,或是在使用灭火设备过程中没有抓住要点,如海伦灭火瓶需要左右喷射;水灭火瓶需要循环喷射。若没有搞清楚这些容易遗漏的细节,就不能在有限时间、有限设备的情况下灭火。

2.客舱乘务员对灭火应急处置的程序熟悉度不足

不同的火警类型有不同的处置程序,不能混淆运用。比如C类火警的处置就和A、B类不同,各区域的火警处置措施也不尽相同。涉及到电器的火警都需要先拔电源再灭火,而其他火警在第一时间就得进行灭火。因此,若判断不正确将影响灭火速度和效率。如果没有将灭火程序熟记于心,也没法和组员共同配合,甚至会耽误灭火进程酿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3.面临火警,机组之间配合默契度有所欠缺

在发现客舱火警时要立即就近组成灭火小组,各组员分工明确。若是对自己职责不熟悉或是对他人工作不配合都会导致灭火不及时加大火势,增加风险。灭火的进展若不能持续和机组汇报,驾驶舱内无法了解客舱状况,地空的联系就会因信息匮乏无法提供帮助和技术支持。

五、乘务员客舱失火应急处置措施的改善策略建议

(一)加强乘务员对灭火设备的学习和实操

在每年定期复训时增加乘务员演练海伦灭火瓶和水灭火瓶的次数,分清这两种设备在操作上的不同之处,同时在设备课的理论内容中也可再着重强调不同点加深记忆。不同颜色的灭火瓶有着不同的用处,除了能辨认设备之外还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设备,例如防烟面罩的佩戴方法,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顺序不可出错,每个人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边说边操作,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二)加强乘务员对失火应急处置程序的掌握和实操演练

从发现火情、处置火情到解除火情,乘务员对整个过程都要有一个认知,同时对火情火势要有正确的判断,能针对不同的火警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置程序。例如客舱中常常出现的锂电池火警,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在2017年1月下发MDTR-2017-01号文件《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中编写出了适用于航空器客舱内锂电池起火、冒烟、发热事件的应急处置、应急训练、及训练的报告流程[6]。这类通告文件就可以作为乘务员学习理论的材料。除此以外,各航空公司的《客舱乘务员手册》中也有针对客舱失火的处置内容,可依据这些概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理论扎实之后,乘务班组按期进行一些灭火处置程序的操练,不仅能加强组内的配合度、默契度,还能将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加强机组团队合作分工灭火的实操演练

机组灭火训练是民航当局强制要求机组成员进行的应急生存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7]。机组成员一定要镇静、理性思考,乘务长需要随时与机长保持联系和有效沟通并清晰的向乘务员下达指令。通常灭火小组由三人主要负责,其他不灭火的乘务员则需维持客舱秩序,减少人员大面积的走动奔跑,以便保持飞机平衡。若乘务组之间配合不到位,会耽误灭火进程使得火势难以控制。并且,熟悉组员的工作内容也可避免重复完成某项任务,节约了时间增大了效率,这样的实操演练还加强了机组成员的灭火情景意识。

(四)加强乘务员对失火应急处置细节的重视

乘务员飞行经验丰富后,对处理机上应急情况的发生非常有把握。但在处置过程中仍应该按照公司或者局方的规章和要求,不可自我判断,主观意识行动。不可让处置工作流于形式,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注重处置细节,提高对客舱失火应急处置的重视程度。

(五)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

在客舱失火时,负责通讯的乘务员应将具体情况包括火势大小、性质、烟雾颜色、浓度等信息告知乘务长和机长。除有关火情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应该报告客舱中灭火乘务员所采取的措施,使用了多少灭火设备,剩余多少储备等等信息逐条上报。这些信息都会对机长下一步操作产生影响,是继续前往目的地还是返航、备降。因此,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切不可误报、瞒报、迟报。

六、结语

客舱火警出现频率高、触发地点和方式多,要求客舱乘务员通过有效反复地学习灭火应急处置程序才能在机上突发火警时从容扑灭火情。在机组处置客舱火警的应急程序上所提出的完善措施都应尽快落实,让有所欠缺的短板能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中愈发缩小,让机组成员在了解客舱火警和灭火设备的情况下,更好地熟悉火警的应急处置措施并进行机组合作灭火,共同保护机上乘客和自身的安全,做到人机平安。

猜你喜欢

火警客舱乘务员
大韩航空取消“空姐”称呼
怎样报火警(一)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光影视界
民用飞机客舱干燥系统的性能分析
浅谈航空安全员应变能力在客舱擒敌术教学中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飞机的型号
火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