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内涵式发展研究

2022-01-01黄柳梅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民办高校

黄柳梅

(广东培正学院 科研处,广东 广州 510830)

现代民办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责任,而其中的科学研究工作会推动民办高校其他基本职能的实践与履行,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现阶段,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受到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是民办高校快速吸引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无疑存在一定差距。在目前教学资源不足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必须要寻求合理的对策来改善目前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状态,否则将不利于民办高校培养人才和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学术环境浮躁

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的学术环境非常浮躁,逐渐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一味地苛求学术研究的数量[1]。高校若想进一步发挥科研管理方面的优势,就必须要立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参照市场需求。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上过于重视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评判科研管理的成效也越来越以是否被社会采纳作为标准。

从个人层面来看,目前的学术环境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在很多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当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长期以来的行政权力占据优势,导致民办高校科研人员在学术上缺乏自主权,很多科研人员的成果很难得到有效合理的评价。除此之外,一些民办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当中,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监督,有极个别的研究学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影响了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成效的提高,让学术环境越来越浮躁。

(二)科研人才储备不足

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科研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从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也和公办高校的科研人员差距相对较大。通常,科研工作人员中如果高学历人才偏多,那么其团队开展科研工作的潜力也相对较大。目前的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远远落后于公办高校,不利于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内涵式发展。除此之外,现阶段民办高校科研人才选拔上还存在问题,普遍缺乏标准、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在人才选拔上,没有遵照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规律,同时,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协调好人才外引与内留之间的关系,一味重视人才的外部引进,不重视内部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后,又对人才使用不当,不利于内部科研团队人才之间的和谐,进而导致民办高校内部科研人才的严重流失。

(三)缺乏资金支持

很多民办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与公办高校相比总的科研经费投入存在很大差距,让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缺乏资金支持,让科研人员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和限制,同时也制约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民办高校很多科研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在进行科研资金的支配上,经常会出现预算超支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挤占项目经费的情况。[2]除此之外,很多民办高校研究经费的使用上缺乏统一的科研支出标准,有一些个别的科研人员认为在科研经费支出上如何使用科研经费并不重要,这也暴露出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种种因素导致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支出与管理存在矛盾,给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科研管理体系不完善

民办高校在科研管理上不重视二级管理,对科研管理中的二级管理认识还不深刻,也没有对二级管理进行深入、合理地运用。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与创新方面,和公办高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重大科研项目执行力度弱,项目推进非常缓慢,同时无法深入挖掘重大项目中的有效资源,在科研管理工作当中无法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热情,让民办高校的科研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除此之外,一些民办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科研考核管理机制,没有落实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不利于民办高校科研氛围的营造与形成。

二、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对策

(一)管理、服务并重

为了更好地提高民办高校科研文化水平,民办高校要转变思路,提高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始终存在重视管理、轻视服务的现象,将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视为普通的行政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也一味地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忽略了科研管理过程当中的人性因素。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只抓立项和结项工作,只重视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科研结果,轻视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将科研的一系列工作视为几个固定的静态环节。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制约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

民办高校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必须要更新管理理念,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由学校层面进行项目宏观设计,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设计制度,并进行科研督促、考核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落实二级学院的过程管理工作,发挥出民办高校二级学院在科研管理中的价值,进一步赋予民办高校二级学院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一系列职能与职责,推动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增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向心力。另外,民办高校也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服务,强化科研经费的监督力度,不断促进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科学支出。

(二)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关键因素就是科研人才。与民办高校的资金、设备、工作环境相比,民办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才是最重要的。民办高校要为科研人才营造舒心的发展平台与环境,让科研人才在民办高校发挥科研价值与优势,在科研管理工作当中突出人才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首先,民办高校需要完善内部用人机制,在用人方面做到尊重、重视科研人才;完善民办高校内部的人才聘任制度,科学设置科研岗位和岗位职责考核,选拔出真正优秀的科研人才,鼓励人才发挥科研价值。同时,民办高校还要提高对人才环境的重视程度,在政策制定上要有利于留住民办高校的科研人才,同时还要做到吸引外部人才。其次,在人才培养上,民办高校要不断地根据内部科研发展水平和需要,适时地开展人才脱产学习,选拔人才参加外部深造,让民办高校的人才能够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再次,还要在内部开展短期科研管理培训,帮助人才尽可能地掌握新知识与新观念,促进民办高校的人才科研水平提高。

(三)畅通学术交流渠道

民办高校可以进一步畅通学术交流的渠道,不断完善学术交流机制。不断发挥科研专家的影响力,提倡科研管理过程中的老带新制度,既要放手使用年轻的科研人员,又不能完全不管不顾。为了帮助年轻科研人才成长与发展,让经验丰富的专家提供指导,推动民办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同时鼓励内部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会与科研研讨会等等,让民办高校的科研人才能够走出去学习,还可以邀请国内相关专业的科研专家来民办高校进行科研指导,帮助民办高校攻克科研中的难关。

(四)重视社会服务,扩大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的影响力,促进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内涵式发展,民办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科研社会服务。首先,民办高校可以与当地的政府或企业进行交流与沟通,畅通民办高校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当地行业协会的沟通渠道,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联系机制,了解并获取政府与企业的相关科研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做好对接工作。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借助示范区等项目,利用培训或者相关的服务咨询,运用校企合作、校县合作等模式,根据当地发展水平利用科研工作助力当地三农发展与经济发展,通过民办高校的科研服务来推动当地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次,民办高校可以改变过去传统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模式,围绕当地相关重点区域,争取与政府的重大项目进行合作,促进技术规模化转移。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专门的科研示范基地,为当地提供科技服务,并利用网络来扩大民办高校在当地的影响力。

(五)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现代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3]。为了解决民办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要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朝着科学化、可操作化的方向发展。第一,民办高校要树立科研成本核算意识,对科研成本进行专业核算,确保科研经费的数额合理,能够满足科研团队的正常支出,避免因科研经费不足制约科研工作开展的问题发生,同时避免因经费过多而导致科研经费滥用现象的产生。第二,民办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科研经费支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既不能一味地僵化管理,又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合理的经费支出惩罚措施。第三,民办高校要对开支的范围与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严格相关审批权限,避免人员在报账时出现随意开支的现象。第四,民办高校在进行课题结题时,对于经费的收支情况需经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核与批准,并由财务管理部门出具相关报告,对于随意盲目的科研经费支出材料,不予进行审批和盖章,严禁违规使用科研经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如果对此不加以重视,必然会影响到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民办高校必须要重视科研管理的内涵式发展,解决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经费管理等多个环节,在实践中一步步提高民办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人员民办高校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刍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