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诗家三昧”

2022-01-01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诗风活法陆游

张 贺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南宋中兴诗人之一的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下来的诗篇九千三百多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陆游的诗论是一座珍贵丰富的思想宝库,虽没有专门论诗之著作,但是可以从散见的诗文、笔记和序跋作品中管窥,是研究陆游诗学见解的重要资料。其诗论中,“诗家三昧”之论富有独到见解,且对后世的文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诗家三昧”之论见于陆游作于绍熙三年(1192)的《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在嘉定元年(1208)所作的《示子遹》中,再次提到了“三昧”一词:“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三昧”是佛教用语,来自梵文“Samādhi”,大意概指凝神专注,心无杂念的境界。陆游没有言明“诗家三昧”的确切所指,将两首诗对比观照,结合创作背景,大致可理解为陆游入蜀后形成的一种言不尽意的诗歌创作状态,并在创作诗歌的实践中努力践行。

学界对此也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撮要如下:观点一:“诗家三昧”在于强调现实生活和诗歌创作的关系。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这首诗说明了他中年诗风的转变,并且认识到现实生活对于作品的重要关系。”[1]观点二:“诗家三昧”与爱国之情有关,凸显了陆游悲壮的创作风格。游国恩先生等《中国文学史》:“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并使他领悟到‘诗家三昧’,从现实生活中,从火热的斗争中汲取题材,因而形成了他的宏丽悲壮的风格。”[2]观点三:莫砺锋先生将“三昧”等同于陆游诗歌转变后的雄奇奔放的风格。“‘诗家三昧’是指陆游找到了属于他的主导风格——雄奇奔放,以及与此风格相适应的诗歌形式——七言古诗。”[3]以上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学者的观点均有其合理性,根据陆游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和社会背景,知人论世,笔者依托前人的研究,作出自己的论述,拙认为“诗家三昧”内涵当作如是观: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子遹》:“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此诗涉及到了陆游的一个重要诗论,即“工夫在诗外”。诗中“工藻绘”“怪奇”代表作诗所需的辞藻、韵律、手法等元素,应意指诗内工夫。陆游指出,如果想要作好诗,应专注于诗外工夫。再读《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军中的生活是陆游诗风转变的关键条件,作者亲身体验战场的厮杀,将成为他宝贵的创作素材,写出真实可感、宏丽悲壮基调的作品。正如顾易生所说:“诗人已自觉意识到现实生活对于创作的决定性的作用,并进一步体会到创作的正确途径”,“‘诗家三昧’主要植根于生活土壤之中。”

陆游十分重视现实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感兴》:“饱以五车读,劳以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山川与风俗,杂错而交并……感慨发奇节,涵养出正声。”只有作者亲身见识了山川与风俗,才能在笔尖描绘出来。《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其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比事要躬行。”这一论述与“工夫在诗外”的内涵不谋而合。其他如“村村有画本,处处有诗材”,“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先有诗”等等都是诗外工夫的内涵指向。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也有这一创作思想的体现,他认为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诗歌创作要遵循真实的原则,不可违背生活的规律,对于不符合真实性的诗歌,陆游在《笔记》一一指出,如卷二:

吴几先尝言:“参寥诗云:‘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五月非荷花盛时,不当云‘无数满汀州’。”廉宣仲云:“此但取句美,若云‘六月临平山下路’,则不佳矣。”几先云:“只是君记得熟,故以五月为胜,不然止云六月,亦岂不佳哉!”[4]26

此句诗出自诗僧道潜的《临平道中》,笔记录入的是关于五月该不该有荷花无数长满汀州的一番景象的讨论。依据常识,五月份荷花并不会普遍盛开,对于不符合生活真实的诗文,陆游总是用严肃尖锐的态度指出错误。他坚决反对为了形式美就去违背生活的客观规律,作诗必须要以生活真实为准则。

又卷五:

张文昌《成都曲》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此未尝至成都者也。成都无山,亦无荔枝。苏黄门诗云:“蜀中荔枝出嘉州,其馀及眉半有不。”盖眉之彭山县已无荔枝矣,况成都乎?[4]62

此则材料中,陆游批评张文昌并没有去过成都却言成都有荔枝,完全不符合地理实际情况。

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是和作家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作家创作的取材来源绝不仅限于书本。作家只有投身于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体验、发现和积累,在艺术上才能达到“天机云锦秒在握,剪裁妙处非刀尺”的境地。

二、“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蜺”

“养气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孟子提出“知言养气”论,开“养气”之先河,陆游诗学思想中也有对这一内容的强调。

《剑南诗稿》卷十九《桐江行》中提到“文章当以气为主”,《渭南文集》卷十五《傅给事外制集序》一文中,陆游引述了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但陆游心中“气”的含义不同于曹丕强调的才性,也不同于理学中鼓吹的玄虚之性。结合陆游诗文著述,意指三个方面,如下:

(一)作家的气节和品性

在《傅给事外制集序》一文中,陆游称赞傅给事:“公自政和讫绍兴,阅世变多矣,白首一节,不少屈于权贵,不附时论以苟登用。每言虏,言畔臣,必愤然扼腕裂眦,有不与俱生之意。士大夫稍有退缩者,辄正色责之若仇,一时士气,为之振起。今观其制告之词,可概见也。”此段言及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其文可写其人,文人之气为文章之气注入了鲜活的人格力量。

(二)陆游重视养“气”,更主张悲愤之气

南宋初年士人的抗金士气受到秦桧等投降派的压制,空有报国之心却无可奈何,心中产生郁积不平之气,加之爱国之心,反映在诗歌上则表现出愤懑之气。从诗言志的角度来说,诗是悲愤之气的产物:“诗首国风,无非变者,虽周公之豳亦变也。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己,故其诗为百代法。”[5]

(三)雄放豪宕的诗风

陆游的诗文里有多处提及“气”:“地胜顿惊诗律壮,气增不怕酒杯深”;“惟恨题诗无逸气,媿君阵马与风骚”;“心空物莫挠,气老笔欲纵”。概而论之,这种气在作品中外化出的就是一种豪迈宏大的诗风,也正是莫砺锋先生指出的“陆游所悟得的‘诗家三昧’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雄浑奔放的风格,从而跃入了诗歌的自由王国”。

三、“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

陆游所悟得的“诗家三昧”也即当时人所称的“活法”。放翁参透了之后,也就进入了创作上的自由境界。此处再要言及《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长期的军中生活启发了陆游,使得他顿悟“诗家三昧”,世界万物皆可以供他驱遣,剪裁入诗,挥洒自如。正如江西中人所言“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地步。陆游称作文“沛然要似禹行水,卓尔孰如解牛”,对外部规律有了透彻了解,方可如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诗文创作也是如此,“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情随处有,信笔自成章"。对于悟得活法后的创作妙处,放翁深有会心。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他终于登堂入室,进入诗歌创作的自由殿堂,任情挥洒笔墨,如风行水上,信笔成章。诗艺上得心应手,圆融无碍,“活法”的悟得,促使陆游凭借诗笔驱遣世间万物,诗歌创作没有固定之法,不可自设桎梏。

陆游早年服膺于江西诗派,其诗论和江西诗派文学理论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在《吕居仁集序》中自述:“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6]此外,陆游又跟随曾几学诗。可以说,陆游的早期诗风和终身服膺的文学思想就是在江西诗派的影响下形成的。虽说在其晚年诗风有所转变,抛弃了江西诗派形式主义的衣钵,走上了客观实际的现实主义道路,[7]但是并没有完全脱离江西诗学。最受用的当是吕本中总结的活法,“所谓活法者,规律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8]心中有规矩但是可以不被规矩所束缚,才能创作出不刻板、不流俗、行云流水般的作品。陆游认可这一理论,《赠应秀才》曰:“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9]在《老学庵笔记》中,也可以探究陆游对这一作诗宗旨的推许,如卷五: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词多不协。晁以道云:“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酣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4]63

指出苏轼之词不符合律令并非苏轼本人不能唱词,只是不喜欢被声律捆绑。苏轼曾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10]这种灵活运用法度的思想与陆游一致,备受陆游推崇。陆游服膺“活法”理论,《赠应秀才》曰:“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不参死句、运用活法,因此评诗能不拘声律、不为成法所缚,达到行文肆意挥洒的自由王国。[11]

这一观点也影响了后来的诗论家,如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一三》中“须参活句,勿参死句”就是承袭了陆游的“文章切忌参死句”。

要之,“诗家三昧”意指作者自身须具备不朽的士人气节,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的土壤,写出个中滋味,“饱以五车行,劳以万里读”。但是绝不可偏废诗内工夫,李翱曾论及此言:“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亦不能传也。”锻炼辞藻韵律又不可以之为作诗全部,既知规矩而不被规矩掌控,运用好“活法”,达到自由的创作状态,也是陆游诗歌创作转变成熟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诗风活法陆游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换一种活法活吧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活法
把孤独变成一种活法(组诗)
盛唐精神的缩影
除夜雪
学苑诗风
初夏绝句
陆游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