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美视角的散文教学方法探析

2022-01-01宋亚利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珍珠鸟意境散文

文|宋亚利

统编本教材选编了不少散文,这些散文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散文的时候对文体特征没有过多关注,只是把散文教学与普通的阅读教学等同,很难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挖掘散文之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善于从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欣赏美、理解美、感受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一、创设情境,闭目想象,感受文本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灵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对小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经验不够丰富,很难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意境。教师依据散文的内容特点,创设出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情境,鼓励学生闭目想象,感受文本所描述的意境,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真正使学生领略到文本的意境之美。

如五年级上册《月迹》一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在月下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的想象以及为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内心世界。这篇散文意境优美,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尤其是中秋的圆月,更会给孩子们一种别样的情怀。一开始,作者主要是从对月亮的追寻展开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闭目想象一下月亮逐渐落在门前穿衣镜前的情景,并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这一切都营造出了一种意境之美。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配上适宜的音乐,引导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这种美好的意境,再让学生把自己眼前浮现的画面说一说。在教师精心营造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月的情怀。

在《月迹》这篇散文中,依据学生所学内容特点,教师提供背景音乐,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描述感受作者笔下的意境之美,可以使学生对作者营造出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有深刻的感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关注语言,感情诵读,感受文本语言美

散文之美美在语言。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让自己感觉特别优美的语句,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与内涵。在反复诵读中,对于文本语言美在何处根本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讲解与说明,学生自然就可以心领神会。教师以读代讲,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积累语言,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奠定基础。

如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写的经典散文,清秀隽永,纯朴简练,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教学这篇散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品读叠词和短句中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伶伶俐俐”“轻轻悄悄”等,在学生诵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以重读的形式去体悟与感受。除了短句与叠词的运用之外,这篇散文在表达上的又一特点就是修辞手法的妙用,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主要以排比的形式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教师可以先范读,再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读的节奏与语气来读,直至读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除了排比之外,文中还有许多比喻句写得也非常优美。对于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教师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的诵读中,文本的语言美已经在学生心中内化与积累,促进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散文之美不仅美在意境,还美在语言。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促进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真正在诵读中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奠定基础。

三、紧扣主旨,用心品读,感受文本情感美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作者深刻的主旨与内涵,这也是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动力与源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凝聚,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散文更是如此。在散文教学中,在学生感悟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紧扣主旨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如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这篇散文,就是一篇充满深厚情感的文章,这种情感的流露自然而不刻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出文本中体现深切情感的语句进行品味,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文本蕴含的情感之美。文章中的情感之美贯串课文始终,作者一开始就写道:“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作者在这儿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接着作者又通过描写与珍珠鸟的相处情形来进一步表达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珍珠鸟是怎样一步步与“我”亲近起来的句子品读,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于是,学生抓住珍珠鸟先是离“我”较远,后来甚至是落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等内容,对珍珠鸟逐步与“我”亲近起来的原因也有了同感与共鸣。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可以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之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本蕴含的情感,就需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这样才能让散文蕴含的情感真正沁入到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读画结合,动手动脑,感受文本画面美

要把文转化成画,就需要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的描写构筑画面。在教学中,读画结合这种阅读方法不仅适用于古诗文教学,还适用于散文教学。对于一些画面感较强的散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读画结合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散文流露出的画面之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如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向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温馨的田园风光画卷。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乡下生活的美好,首先,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然后一一还原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群鸡觅食图、鸭群嬉戏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乡下的什么生活画面,一边细读课文,一边把这段话中描写的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有学生选择第1 自然段“瓜藤攀檐图”的时候,那稠密的藤和叶,那累累的瓜,在学生眼中是那么诱人。就这样,随着各种生活画面图的展出,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这不仅是一篇美文,更是一组美丽的生活画面,真正应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

在《乡下人家》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读文和画画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眼,把文字还原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画面之美,促进了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

从审美视角展开散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出散文中蕴含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画面美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珍珠鸟意境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珍珠鸟
珍珠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说谎的珍珠鸟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