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

2022-01-01刘昊旻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州661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疗医院设备

刘昊旻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州 661100)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对医院各方面的要求开始逐年增加,其中医疗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能否开展相关的医疗活动。很多医院为满足各类患者的需求,开始大规模引进各种高精密、高适应性的新型医疗设备,以此来降低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误差率,但是医疗设备经过长期的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指数偏差或者失灵等状况,这为医院的相关医疗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文章就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简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指标、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措施展开分析与论述。

医疗行业在新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朝着标准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医疗设备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保持医疗设备的完善化、稳定化、安全化运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医院各项诊治工作的稳步推进,实现医院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医疗设备的长时间运行下,还需做好其质量控制与维护检修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从而制定与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医疗设备的性能以及寿命,这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简述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主要指的是对经常使用与比较重要的医疗设备进行全方位、定期的维护与检查,通过深入的维护检查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排除,以此来避免其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诊断与治疗的风险。质量控制主要指的是对医疗设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使用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全过程监督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保证其应用质量,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以及医院使用标准,这就需要医疗人员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其完好度与安全性,关注其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以此来降低设备维修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因医疗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达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

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指标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指标可分为风险评估方面的指标、电气安全方面的相关指标两种,以下进行简单论述。

2.1 风险评估方面的指标

在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指标中,风险评估方面的指标是其主要组成内容。根据相关调研显示,现阶段很多医院采取的是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的方式完成质量检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完成风险评估,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保证医疗设备在测试周期内保持一定的准确性,很多医院还会选择将评估内容作为设备检测的主要参考,从而使得管理工作与质量控制更加有序的进行。在医院实际的质量控制中,实现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全方位贯彻落实,不仅能够准确预测设备的实际性能,还能对设备监测周期进一步明确,避免出现重复检测的状况,避免检测成本增加、减少维修成本,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1]。

2.2 电气安全方面的相关指标

除了上述的风险评估指标,电气安全指标也相当重要,在设备质量控制过程中,电气在安全方面的测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测试电气设备在接地阻抗方面是否合格;其二,监测与患者连接部分的电气设备,避免出现漏电情况;其三,监测电气设备外壳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避免其损坏与漏电;其四,检查电气设备线路以及终端两个部分的绝缘性能;其五,监测电气设备的插头、电缆、终端结构等,对这部分的监测可通过目测方式实现。

3.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措施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措施可从多方面进行论述,在此不能完全涵盖,从以下数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主要包括:对维修与质量控制全过程工作进行完善、强化先进质量控制体系与设备维修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3.1 对维修与质量控制全过程工作进行完善

对维修与质量控制全过程工作进行完善,能够实现质量控制工作与设备维修工作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价值与优势,以便更好地解决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可从以下三点进行维修与质量控制全过程工作完善的把控。

3.1.1 风险管控。在管理医疗设备的过程中,有机融入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做好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在医疗设备使用前,安排专业人员对医疗设备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对经常出故障的部位进行记录并开展针对性的维护与保养,并贯彻落实各项风险测评,制定完善的维修计划与维修方案,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以此来提升维护保养质量,降低维护保养次数,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

3.1.2 保障电气安全。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控制好电气安全,在使用电气设备进行临床诊断时,因患者体内脏器与组织电阻较小,会有一定机率出现电击危险,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设备接触患者的部分存在漏电状况,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将设备的金属机壳进行接地,实现设备漏电电流分流,避免患者遭受电击[2]。

3.1.3 性能测试与维护。电气设备的性能测试,确保电气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各项参数在国家以及医院安全使用标准之内,在使用前对使用手册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针对各个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维修保养信息、检测信息、使用信息等进行统计、归类与记录,并以此为参考做好定期维护、定期保养与定期检查工作,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医院的诊疗工作做好设备方面的保障。

3.2 强化先进质量控制体系与设备维修技术的应用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时,需该方面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对其进行检查与维修。大部分的医疗设施属于高精尖设备,需维修人员掌握高超的维修技术才能进行相关的维修工作,因此需强化先进质量控制体系与设备维修技术的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该方面的强化工作。

3.2.1 强化厂家指导作用。在购进医疗设备时,生产厂家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与安装人员来指导设备安装、使用、保养及维护工作,医院在此过程中应安排院内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方法与维修保养方法等进行跟随学习,以便掌握更多的质量控制技术与维修技术,实现维修工作的全面落实。

3.2.2 培训学习。为设备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与学习机会,使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学习与掌握相关的先进维修技术,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以此来为未来阶段的设备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厂家进行实习学习,参观各项设备的制作过程,学习专业人员的维修过程,以此来加强技术人员对各项设备的把握程度,在了解各项设备具体构造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维修工作,并切实保障设备的使用质量。此外,还需掌握先进的各种质量控制方式,提升设备使用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并将其贯穿于设备的使用全过程,保障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质量控制与维修工作的全面结合[3]。

3.2.3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设备管理制度,需把握以下数点:其一,医院的一切设备管理工作都需按照制度展开,并据此建立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保障制度的权威性,并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反馈对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其二,要求医院管理人员探索更加有效的质量管理技术,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其可将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贯穿在其日常工作进程中;其三,制定并贯彻落实“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其四,要求设备管理制度覆盖到设备的进购、使用全过程,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建档入库、使用管理、维护维修、保管调剂、报废销账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实现规范、制度、标准的管理目标,使医疗设备的管理由台账管理为主向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过渡[4]。

3.3 质量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要实现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稳步发展,需建立与完善设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此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而且能够使得维修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到位,从以下三点来进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的相关工作。

3.3.1 建立三级管理体系。第一级管理体系包括:院领导、设备处、财务处、护理部、医务处与其他科室科长组成的医疗器械质量与维修管理委员会,是实现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总决策机构,其具体职责是制定各项设备的维修与质量管控条例制定并监督其落实工作,负责各项大型设备的招投标、合理应用以及报废工作;第二级包括设备管理部门如医工科、器械科、这一层级的主要责任是执行上一机构的具体决策,亦是实现设备维修与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第三级包括各个科室的主任与护士长,其为各项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人、负责人,其需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5]。

3.3.2 制定临床管控机制。实现临床质量控制相关制度的构建,主要用于设备使用之前,以便及时地发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与故障问题,并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这需设备使用人员加强对设备的了解与把握,能够以正确的流程与途径来使用各项设备设施,确保不会因个人操作失误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并要求在使用一些贵重设备时,两个或以上的人员同时到场,以此来形成对设备使用的安全监视作用,并可在因个人因素导致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时尽快锁定责任人,明确故障原因,更好地展开维修工作。

3.3.3 建设联合机制。制定质量控制与定期检测维修的联合机制,并将该项机制形成长效举措,制定对应的实施条例,在条例中细致列举各项检查内容,要求检查人员能够按照检查内容,依照固定的程序来实现对各项设备系统性的检查,但是因各项设备在结构规划、使用途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其进行维修检查时,需将各项设备进行归类分组,制定对应的检查计划,确保不会影响到各项设备的正常使用,且在设备切实出现问题并需维修时,应与需使用该设备的患者进行友好协商,征求其谅解,以此来推进质量控制与设备维修的结合与应用。此外还可参考以往的相关制度以及维修与定期检测记录,引入大数据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对联合制度进行补充与丰富,使其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完善性[6]。

3.3.4 加强保障。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医疗设备被纳入国家强检目录,这部分设备具备较大的风险性,医院需定期对该类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与定期检查,但是一些高精尖设备的故障问题隐藏性比较大,因此还需寻找生产厂家或者专业的检修人员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以此来避免潜在问题或者故障风险的持续扩大,降低医院在该项设备上的维修投入,使其始终保持在较高质量水平。

3.4 建立数字化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中心

建立数字化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中心,并将其纳入到设备质量管控环节,以此来实现对各项医疗设备的系统化管理。这需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在平台管理系统中输入各项医疗设备的性能指标与运行状态,通过各种先进的监控设备实现对其的在线监控,并需实现该监控系统、管理系统与医院决策系统、质量管控系统、数字影像评估系统的联合,以此来实现对各项医疗设备更加高效的管理。此外还需对质量控制中心进行持续完善与优化,使其依据信息化技术始终处于先进水平,可协助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实现有效结合与应用。

4.结束语

实现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能够较大程度的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寿命,这对于医疗设备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医院管理层给予充足的重视,为其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实现其进一步完善的同时,保障医院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医院设备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调试新设备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