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与初中英语课堂融合的实践探究
——以Unit 1 Could I ask if you’ve mentioned this to her听说课为例

2022-01-01王姗姗

英语教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戏剧文本

王姗姗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不少中小学开始关注并致力英语特色学科建设:借鉴西方的自然拼读法,将其运用到音标教学中;引入原版报刊读物,有效增加学生的英语输入,培养其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聘请外教开展系列课程,如辩论课、戏剧课;组织英语故事大赛、英语演讲、英语广播、制作英文小报等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拓展和创新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旨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英语戏剧因其具备趣味性、创造性而广受师生喜爱。将戏剧元素引入英语课堂,正是“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的运用。那么,作为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教育戏剧如何开展,才能给英语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呢?

一、教育戏剧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一)教育戏剧的内涵

教育戏剧顾名思义,即将教育与戏剧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形式。它起源于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Rousseau)“在实践中学习”“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博尔顿(Bolton)在《迈向教育戏剧理论》中把教育戏剧命名为Education in Drama,简称DIE,此命名逐渐在西方世界成为主流。卡丽·米亚兰德·赫戈斯塔特(2019)在《通往教育戏剧的7条路径》一书中指出:教育戏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门以赋予学识与体验为目的的艺术学科;通过充满象征意义和艺术性的戏剧语言进行交流、互动与学习。

(二)教育戏剧的理论基础

1.教育心理学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Dewey)提出的“做中学”理念是教育戏剧的中心原则。维果茨基(Vygotsky 1978)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儿童通过戏剧性游戏能够提前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皮亚杰(Piaget 1926)的建构主义理念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认知作用,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非知识的“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汪静雯 2018)。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2013)认为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且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拥有9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种智能并非单独割裂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协作的。

综上,将教育戏剧与英语课堂融合符合教育“启蒙”“唤醒”“塑造”人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经历,通过生动的协作学习体验,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戏剧与初中英语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一)初中英语听说课现状

1.听说教学模式化,缺乏对创新性思维的关注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往往受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局限,循规蹈矩地按照“播放录音—完成练习—核对答案—跟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模式开展听说训练,忽视了对听力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大量简单、机械的活动占据课堂,剥夺了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赵 2020)。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难以被激发出来,课堂会停滞在“一千个读者里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局面。

2.“听”与“说”比例失衡,听后活动缺乏高品质“说”的输出

传统的听说课堂的重点在于“听”的反复输入及听中和听后“读”的检查验证。听得太频繁容易造成学生“听无感”的局面;而把“读”的时间配比调到最大化,“听说”课就容易演变成只是在“听”的导入活动后的阅读课。

3.局限于“听”“说”已知文本内容,缺乏对空白问题的创造性解读

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审视传统的听说课堂可以发现,传统的听说课堂对文本解读的重点主要聚焦在基于文本的问题上,而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的需要探讨的问题不多,导致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得不到长足发展。

基于此现状,教育戏剧中对文本的解构过程及运用教育戏剧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十分契合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对文本的内化和理解,并在基于学生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迁移,有助于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其体验的学习经历,从而促进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把能力内化为素养。

(二)教育戏剧与初中英语课堂融合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部2022)。一方面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突出表现为学生英语听、说、读、看、写技能掌握不平衡;另一方面“人文性”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得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的鉴赏、共情、同理心等能力相对缺失。运用教育戏剧“支架”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入境入戏”,能够有效点燃其学习热情,增加课堂活力。

2.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型,深化师生关系

教师对教学研究与探索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受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及教学风格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认为“尊重(respect)”“同理心(empathy)”和“真实(authenticity)”是 3 种核心的教师特性。阿德里安·昂德希尔(Adrian Underhill)认为基于教学风格,从广泛意义上可以将教师分为3类:Explainer(讲授者)、Involver(参与者)和Enabler(促成者)。吉姆·斯克里温纳(Jim Scrivener 2011)认为,真正被学生认同的教师是那些“教”得最少、除去教学技巧、真性情的教师。多年后回想,学生记住的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而是“我”做了什么;不是教师的教授而是“我”的学习体验。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热情

教育戏剧融合游戏元素,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点燃课堂活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演戏”抱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兴趣。

综上,教育戏剧与英语课堂的融合能够促使学生创新性发挥英语作为语言表达思想、观点、情感的“工具性”,并能够通过肢体、声音、想象等方式代入角色和情境,与自己产生联结,从戏里、戏外不同角度进行回顾、解读与反思,培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突出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也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三、教育戏剧与初中英语课堂融合的教学策略

结合前人研究及实践经验,教育戏剧可以与各种类型的课堂进行相应的融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践、学情进行灵活变换。

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的程序一般分为八个:计划、暖身、解说与示范、讨论、演练、评论、复演和结论(张晓华 2011)。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基于以上8个步骤,选择合适、具体的教育戏剧活动解构文本、设置情境。常见的活动“脚手架”有8个:warming-up(热身)、roles on the wall(角色分析)、teacher in role(教师入戏)、still image(画面定格)、golden line(黄金台词)、conscience alley(良心小巷)、radio-drama(声音表演)、roles on the wall again(角色印象复盘)。

戏剧教学的3个阶段为Action(行动阶段)、Reaction(反应阶段)、Motivation(主动阶段)。热身环节是一堂课的最开始活动,一般持续5分钟左右,旨在从肢体、声音、思维层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常用一些戏剧小游戏热身,让其兴奋并动起来。游戏能够唤起积极的情感,如兴奋、感兴趣、乐观等(麦戈尼格尔 2012)。教师通过“破冰活动”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放松身心。热身活动之后的重要步骤是创设情境。实施教育戏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创造和呈现出让参与者(表演者、观者)“信以为真”的想象世界,使其在此情境中认识内在自我与探索外部世界真相(张晓华 2004)。常运用的教育戏剧文本解构的活动可以设置如 roles on the wall、still image、golden line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代入角色去体验,作出语言、思维情感表达的反应,同时教师和观众基于积极反馈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后,可以采用conscience alley、roles on the wall again 的活动激发其主动思考。

四、教育戏剧与初中英语课堂融合的教学案例

下面,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9 Unit 1 Could I ask if you’ve mentioned this to her听说课为例,探究教育戏剧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际关系—友谊”。本堂听说课的语篇类型为电话对话,主要内容为玲玲和好朋友之间出现矛盾,自己无法解决,于是向友谊热线求助。玲玲和好朋友是超过5年的好友,虽然分隔两地,但一直保持联系。后来两人在同一所学校求学,再次相遇,原本是开心的事,可是在新的环境中,好朋友却要求玲玲不能和其自己的朋友玩、只能和她在一起。两人沟通无果便产生了矛盾。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也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女生由于身体发育和情感更加细腻,往往更容易形成多疑、敏感的特性,也容易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基于此特征,该单元的话题内容十分贴近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暖身游戏:Two truth and a lie

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最近心情不太好,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描述3个最近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是谎言并说明判断依据。

1.My husband refused to do the housework so we fought with each other.

2.I didn’t pass the exam of being a volunteer of school counseling(咨询)helpline.(此条为 lie,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证)

3.One of my students gave me a delicious cake but I had a stomach ache after eating it.

【设计说明】通过猜谜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作好情绪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通过对truth和lie的判断,一方面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另外,预处理听力中可能产生障碍的生词refuse、helpline,提升学生的听力信心。

Step 2:Free talk(Lead-in)

设置自由谈论问题:

Q1:What helpline do you know?(图片示例:119,110,114,12315,school counseling helpline...)

Q2:What can they help us?

【设计说明】通过猜测谎言游戏,引出讨论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他们对helpline的类型、作用等的已知,同时引出本课听力文本的载体:friendship helpline。

Step 3:Predicting

教育戏剧活动Teacher in role(教师入戏)

(背景声音:手机铃声响起,教师接听电话)

T:Hello,Friendship Helpline.Who’s calling please?

Hi,Lingling.How can I help you?

OK.So you have a problem with your best friend?It’s OK,Lingling.

Just take your time.Fine,your phone is almost power off?Hello?Hello?...

教师出戏:Just now I got a phone call from Lingling.She called Friendship Helpline and she says she had a problem with her best friend.But her phone is power off.

Q:Can you guess what Lingling’s problem is?

【设计说明】通过教师入戏,创设学习情境,示范戏剧表演课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作好后续表演的心理准备。同时,引出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听前预测文本,带着目的听,提高听力练习的效果。

Step 4:Listen and check

1.第一遍播放听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解决上个环节预测的问题,听并做笔记,弄清玲玲的问题是什么。

2.第二遍播放听力,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锻炼其分析、归纳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教师提供causeandeffect思维导图框架。)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通过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本情节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有目标地“听”,同时降低“说”的难度。

Step 5:Emotion Roller Coaster(教育戏剧活动)

教师过渡:I am sure you are very clear about Lingling’s story.But can you sense her feelings by the way she says on the helpline?Not really.Words are the tools to show our emotions.

Like this one:Hello,this is Lingling speaking(教师以没有感情、伤心、紧张、抽泣的情感读),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I have a problem with my best friend.(worried/sad/angry)

I see.I will encourage her to join in more.(upset/happy/relaxed)

【设计说明】通过“情绪过山车”活动,让学生体会语言是有情感的,是活的,激发他们的情绪,同时为radio drama作铺垫。

Step 6:Radio drama(教育戏剧活动)

1.感知活动要求:发给学生听力文本,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到7人,让各组人员通过组内合作,将文本改编成剧本,以增加旁白、人物、物件等方式创作并读出来,要求只能通过声音、情绪表达角色,无需肢体表演。

增加角色的锦囊:有什么旁白/物件(如电话)/人物……

2.评价角度:情感是否匹配角色、小组合作力、小组创造力、整体印象。

3.学生表演:在某个小组表演时,其他组认真观看,表演结束根据评价角度进行评价反馈。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理解文本,用情绪和语言表达角色,培养同理心、小组合作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Step 7:Still image and Golden line(教育戏剧活动)

1.教师基于文本空白提问

Q:What will Lingling do after talking on the Friendship Helpline?

Possible answers:call Lingling,write a letter,talk with Lingling face to face...

2.分组、分角色

人数:4到6人一个小组。

要求:每个小组想象一个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并用一个动作体现典型情节。每个组员为这个画面配一句经典台词,台词必须是完整的句子且最能体现当时人物的情感。

可供参考词汇和句型:宾语从句句式(使用一句加1分)

例如:

I don’t know why/how...

Could you tell me whether...

I’m sure that...

角色:旁白、热线员、玲玲、玲玲的好朋友、其他同学,也可以是物件:电话、信封等。

3.评价

评价参考依据,评出最佳小组和全班公认的优秀演员。

4.表演

学生开始表演,先定格画面,其他组猜,然后该组继续进行“黄金台词”活动。一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结合对人物的理解和个人的生活经历进行小组创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解文本到创作文本的过渡,发展其多元智能。

Step 8:Conscience alley(教育戏剧活动)

过渡语:We know that Lingling called the helpline,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with her best friends.Actually,her friend is also very worried and upset.

1.Teacher in role(教师入戏)

“Umm,To talk with Lingling or not talk with her,that is a question.”

(教师用不同的情绪念,犹豫的、担心的、生气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入戏)

Q:Should I talk with Lingling face to face about our problems?

S1:I think you should talk with Lingling because...

S2:I don’t think you should talk with Lingling because...

2.要求

(1)分成两队,面对面各自站成一排,教师扮演玲玲从中间走过。观点多且不重复的小组获胜。

(2)可参考句型:(文中的重点词和教师补充的高级词汇)

get separated,stay in touch,encourage,hurt one’s feelings,Do you know why/whether/when...I’m sure that...,put yourself in others’shoes,self-esteem,understand,care about,make up with...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使其通过正、反方的观点呈现形象化演绎玲玲的好朋友内心的焦灼,而这也是文本的空白之处,能使其深刻地体验人物的内心,而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视角评判他人,有利于促进后续同理行为的发生。

Step 9:Think and create

过渡:Just now we can understand the inside feelings of Lingling’s friend.By sensing others’feelings,we can try to understand and solve many problems.In your real life,are you a good friend?How to be a good friend?

情境创设:The Friendship helpline正在向社会咨询意见,作为青少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别人心中的好朋友?请小组谈论,整合观点。

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正反方面描述成为好朋友的标准:I believe that...a good friend should(not).../

【设计说明】在真实的主题情境下,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生活中好朋友的标准,引导学生进行同理关怀,把同理心实践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实现英语的学科育人目标,促进其文化品格的培养;运用宾语从句句式给学生口语输出提供“支架”,锻炼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Step 10:Soup of the day(教育戏剧活动)

Teacher in role教师入戏,端着一个“知识之碗”(PPT图片展示)

教师请学生分享今日收获: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教师把每个学生的分享都很有仪式感地倒入“知识之碗”。最后,教师分享学习心得:The process of growth is filled with problems and challenges;happiness and sadness.It’s important for everyone to learn to accept the lost of friendship and learn to begin again.The value of friendship lies in who we are when we are with our friends.Remember to be a better self in any relationship.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soup of the day分享课堂所获。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内省智能、归纳整理能力及倾听的能力。通过师生的分享,促进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成内容的内化,揭示主题意义,有仪式感地和学生一起“喝下属于本堂课的知识之汤”。

Step 11:Homework

讲述一个曾经自己和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最终化解矛盾的故事,并将音频发给Friendship Radio Station,分享给更多有同样困惑的青少年。

结语

《课程标准》要求现代英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戏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自我理解的情境中体验语言和情感、唤起好奇心和学习内驱力,还能够点燃教师创新教学的热情。如何才能更深入、精确地理解和把握教育戏剧,是值得所有英语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戏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有趣的戏剧课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