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建引领“青马工程”提质增效的四维路径研究

2022-01-01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张 学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办公室, 江苏 南通 2260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有约9 200 万名党员,其中青年人占比近1/4。广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逐渐壮大,他们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2007 年,共青团中央在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旨在为我党培养具有坚定信仰、突出能力、优良素质、过硬作风的大学生青年政治骨干。“青马工程”实施10 余年来,共培养近200 万优秀青年,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传播、探索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实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2020 年6 月,共青团中央联合多部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人才举荐,做好学员推优入党工作,这为高校党建工作助推“青马工程”培育质量指明了方向。

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的契合点

就实施的对象、方式、目的而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契合点多,契合度极高。要拓展“青马工程”内涵和外延,实现培养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准确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1)培养对象契合

高校选拔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等,主要对象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青马工程”的选拔培养对象主要为青年学生骨干、团干部及青年知识分子。二者均将视线对准优秀青年学生骨干,意味着广大高校对优秀青年学生的培养落实了两条主线,通过大学生党员培养和“青马工程”,共同推进高素质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

(2)培养方式契合

大学生党员培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均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党员培养的理论教育主要包括党史、党章、党的指导思想及组织纪律等内容;实践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青年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先进性和模范性意识。“青马工程”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骨干进行理论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与大学生党员培养的理论教育相契合。同样,社会实践、社会服务、企业认识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是“青马工程”实践教育培养的主要着力点,旨在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不断加深“青马工程”培养对象对社会的认知,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服务人民、效忠祖国的意志。

(3)培养目的契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需要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投身其中。高校党委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目的,是从广大青年学子中选拔优秀人才,经过系统的党的理论、实践教育,助其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马工程”的目的,是为党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2],助其通过层层历练,提升理论和实践素养,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中,与大学生党员培养目的契合,二者协同联动培育也应是大势所趋。

2 新形势下“青马工程”实施的现实困境

“青马工程”是加强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委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传播,使高校成为先进思想汇集、优秀青年成长的理想平台。但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1)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囿于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对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具体体现在部分高校未能将“青马工程”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团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及领导干部的个人履职,导致部分学校片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而相对弱化或淡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同时,仍有部分高校党委思想解放度不够,对“青马工程”的认识不全面,错误认为这只是团组织工作任务,造成部分高校的党委不想管、不会管的局面。

(2)共青团建设趋于弱化

当前部分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活动由高校学生工作处与共青团共同组织开展,两方面工作多点交叉,导致部分高校未能将学生工作与共青团工作明确区分。共青团组织建设有弱化现象,教师参与团建、党组织开展针对性团建、学生融入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各方面对共青团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对二级学院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基层团组织工作活力不足、团建水平低下、教育活动成效不明显、团建工作引领能力较差等问题逐步暴露。

(3)共青团活动创新动力不足

部分高校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行政化、机关化倾向,这种倾向影响了共青团干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工作条理不清晰、工作思路不明确、工作作风不端正等问题困扰着部分高校的共青团工作。机械性地转发上级文件、套用往年活动方案、对活动应付了事成为阻碍共青团建设的顽疾。部分团干部安于现状,对工作疲于应付,不注重工作实效,脱离学生群体实际,忽视大学生群体对团活动的高层次需求,导致共青团建设的活力、创新力大打折扣。

(4)“青马工程”与高校学生党建的关联性不强

首先,部分高校未将“青马工程”纳入学校党建体系范畴。高校开展“青马工程”培养多是团组织的“独角戏”,而学校党委和二级学院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未真正参与“青马工程”的培养工作,导致“青马工程”的理论性、创新型和实践性不强,呈现组织弱化、活动固化的现象[3]。其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工作衔接机制不完善。“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对象高度契合,能助推相关工作可持续性开展。但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牵头部门不同,加上二者在相互衔接时缺乏科学的机制予以支持,导致二者成为平行关系,难以交叉,执行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 以高校学生党建为引领,推动“青马工程”提质增效

培养思想过硬、素质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的一项长期工程。为确保执政党的稳固地位,“青马工程”必须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工作思路和举措也应与党建工作同向同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高校必须重新认识“青马工程”的重要性,以党建带团建,从基础保障、资源保障、实践保障、持续保障四个维度持续发力,推动“青马工程”提质增效。

3.1 固本培元,为“青马工程”提供基础保障

高校党委应统筹学生党建和“青马工程”工作,科学谋划,为“青马工程”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首先,高校党委应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党委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工作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对“青马工程”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细化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在经费预算上给予充分支持。其次,高校党委应利用已有的党建工作平台,集中展示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他们搭建展风采、扬个性、传能量、树典型的舞台,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再次,高校党委应发挥党建工作队伍的优势,将雄厚的师资应用于“青马工程”教育。高校中大批的党员领导干部、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在不断壮大、配齐配强工作队伍的同时,高校还应制定相关制度,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场地保障,鼓励他们投身到“青马工程”中,与两级团组织协同配合,共同开展教育活动。最后,高校党委应借鉴党建工作模式,对参加“青马工程”的优秀青年学子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按阶梯式逐层深入,根据精准施策的原则,研判出台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培养机制,使“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工作高度契合,实现二者互促互进、协同发展。

3.2 发挥优势,为“青马工程”提供资源保障

大学生党员培养程序、党校资源等均能为“青马工程”提供有益借鉴,将这些资源优势运用到“青马工程”中,能进一步推动“青马工程”建设,提升培养质量。首先,应将规范化的党员培养程序运用到“青马工程”中。“青马工程”可参照学生党员入党程序,依托学校共青团组织,从培养对象的自身条件、培养时间、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程序规范、体系合理、管理科学的考核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其次,要借助党校的优质资源提升“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理论教学是“青马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团组织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理论教育需求。与此同时,高校党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充足,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成熟、更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更高,学生也更认可。将党校教育资源与“青马工程”共享,可以大幅度提升理论学习的质量。再次,要发挥学校党校教师的典型示范效应。党校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术造诣、道德品质、优良作风等,可对培养对象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培养对象从党校教师身上了解马克思主义者的先进性,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后,要提升参加“青马工程”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高校设立党校已有30 年历史,高校党校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庄严性,将党校培养与“青马工程”结合,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学习动力,还能使学生扭转关于“青马工程”是单一的社团组织的误解,提升参加“青马工程”的自豪感,增强培育效果。

3.3 联系支部,为“青马工程”提供实践保障

党支部是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在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培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青马工程”的实施应重视党支部的作用,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优秀青年学子。首先是以榜样促互学。当前高校的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绝大多数高校设立了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成员大多担任学生干部,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优异,组织活动能力强。支部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应加强“青马工程”与学生党支部联系,让“青马工程”学员充分融入学生党员群体,融入支部实践活动,融入支部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加速学员成长。其次是以批评促纠错。“青马工程”可参照民主生活会的形式组织活动,开展思想大讨论。学员将自身学习感悟、思想动态、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等在思想讨论会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针对学员个别发言情况,及时发现不当思想,纠正错误观念,帮助学员及早走出理论与实践认识的误区,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最后是以活动促自主。高校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样板支部、党建品牌创建评优活动,以此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学生党员组织能力和自主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青马工程”的实施可以结合支部建设,由大学生党员和“青马工程”学员自主制订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方案,以学员为主体自主实施,实现从“学校让学”向“自主要学”的观念转变,以充分满足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3.4 依托组织,为“青马工程”提供持续保障

“青马工程”的实施对象决定了其工作阵地主要为高校,随着学生毕业离校,“青马工程”与学员之间的培养关系也宣告结束,教育和培养的持续性难以保障,对学员培养成效的检验和评价更难以进行。党组织关系则与此不同,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是持续性的,这种持续性关系能确保学生党员始终紧密围绕着党组织。高校党团组织应与就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在毕业生派遣、关系转移等工作中明确学生在校参加“青马工程”相关情况和受教育程度,协助用人单位开展与“青马工程”相关的延续性教育活动。同时,应通过组织关系继续推进“青马工程”的培养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和员工继续教育,帮助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马工程”学员及时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保障理论学习的延续性,打破因就业而脱离理论学习的壁垒,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借助学生就业,将理论学习的氛围带入用人单位,也有利于扩大“青马工程”的社会影响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辐射效应,对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青马工程”的认可度,促进“青马工程”深入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遵循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核心目标、注重实践导向、尊重育人规律等原则,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切实培养青年政治骨干。要实现高校“青马工程”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未来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塑造、突出实践育人、抓实日常培养,在打造“青马工程”一体化工作体系上再下苦功。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李大钊及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
高君宇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