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对小学英语视听课课程开发的初探

2022-01-01

英语教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纪录片动画语言

闫 韵

皮亚杰(Piaget)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现与发明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自发地学习。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其作用是间接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挖掘其思维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特长。因此,小学英语视听课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视听教学,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其乐学、善学、会学英语,提升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冯飞 2019)。

一、学科课程哲学

(一)学科价值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构成要素,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 2020)。其中,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课程标准》首次增加了“看”这一技能,并指出,“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邓雪 2020)。虽然《课程标准》是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要求,但对小学生来说,“看”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抓住了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英语视听课的设置更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刘鑫 2011)。小学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学习专注度,对抽象的语言符号认知能力不强,但对色彩、图像、声音等形象化的学习内容很敏感,基于以上考虑,视听说拓展课基于英语原版视频、动画、电影选择合适的资源作为小学生的英语拓展内容,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直观、具有冲击性的因素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学科课程理念

利用多媒体形式,让语言学习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把“听”和“看”两种感官加以结合,输入知识,再通过建构自身掌握的知识,形成知识输出。视频的观看及模仿,从音、形、图、演等方面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视频的形式同时从视觉、听觉、感觉、思维等多维度创造了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学科课程目标

(一)学科课程总体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合理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课程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真实情境中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内容多样的课程资源。

(二)学科课程年级目标

所在学校作为英语特色学校,不仅设置了六年的英语教学体系,还设置了包含核心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基于学校丰富的特色英语教学经验,视听特色课程的设置不仅符合学情,还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

下面,分年级分别从教学目标、视听课的内容、教师如何指导三个方面,探究所在学校英语视听课程的设置。

1.一年级

(1)教学目标。

①会唱简单的儿歌,能随视频一起做动作。

②能看简单的动画片段、绘本视频片段,说出其中主要人物、角色的姓名,并能理解其意思。

③理解视频中的指令,能做出相应的TPR动作。

(2)视听课的内容。

①Simple English Songs系列儿歌动画;

②PAW Patrol(《狗狗巡逻队》)系列教育动画;

③An Elephant and Piggie(《小猪小象》)绘本动画。

(3)教师如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开口模仿语音语调,以pair-work和role-play的形式表演。在释放学生天性的同时,使其听觉、感觉、视觉多种感官共同感知,感受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激发其积极参与。

2.二年级

(1)教学目标。

①看动画视频能理解大意并基本模仿。

②能流利地演唱学过的英语儿歌。

③能讲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2)视听课的内容。

①Simple English Songs系列儿歌动画;

②Pet the Cat(《皮特猫》)系列绘本动画;

③迪士尼、皮克斯系列动画电影。

(3)教师如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模仿,杜绝把观看视频当作娱乐,寓学于乐,在愉悦的视频欣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输入。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动画、视频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在真实的感官体验中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表演的角色,更深刻地体会动画、视频的含义,也更有参与的激情。

3.三年级

(1)教学目标。

①看绘本故事、寓言故事,理解并复述。

②能模仿动画、视频中的一小段。

③能讲述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2)视听课的内容。

①国内外经典寓言故事;

②皮克斯、迪士尼系列经典动画;

③“丽声”系列绘本故事。

(3)教师如何指导。

三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极大的兴趣,喜欢说、看,并能自主模仿。在三年级英语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国内外经典寓言故事、绘本故事的学习,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思维品质。

4.四年级

(1)教学目标。

①能看懂简单的纪录片、科普片视频等。

②学会欣赏,初步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能够向他人展示。

③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

(2)视听课的内容。

①Planet Earth(《地球脉动》)纪录片;

②Blue Planet(《蓝色星球》)纪录片;

③迪士尼、皮克斯系列动画电影。

(3)教师如何指导。

通过三年的英语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英语学习能力,也有了基础的听、说、读、写、表演的英语语言技能,对世界有综合的感受及认知,形成了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设置中,增加了基础的纪录片。通过学习纪录片,学生开阔了文化视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听视频、动画中的关键词并模仿,能区别并对视频内容进行分类、描述。同时,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指导其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并谈论。

5.五年级

(1)教学目标。

①能看懂简单的纪录片,并简单描述主题。

②学会辨别与选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深入了解。

③能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主题进行讨论并展示。

(2)视听课的内容。

①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电影;

②Spy in the Wild(《荒野间谍》)纪录片;

③Wonders of the Universe(《宇宙的奇迹》)纪录片;

④Civilizations(《文明》)纪录片;

⑤Africa(《非洲》)纪录片。

(3)教师如何指导。

五年级学生已经进入小学高年段,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还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应给其提供维度更宽、范围更广的学习资料,培养其文化意识,在本年级选取了更加丰富的纪录片,内容涉及宇宙探索、动物生活习性、世界文明的发展等。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其识别纪录片中的关键点,让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发表观点,提升其思考能力、语言总结能力、质疑能力,从而多维度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6.六年级

(1)教学目标。

①能看懂系列纪录片,并进行分类,如动物类、自然现象类。

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发生的规律。

③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能自主表演电影片段。

(2)视听课的内容。

①The Hunt(《猎捕》)系列纪录片;

②Frozen Planet(《冰冻星球》)系列纪录片;

③经典电影,如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Forest Gump(《阿甘正传》)。

(3)教师如何指导。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即将迈入初中。从学生心理上看,他们对有深度、更具科普性的纪录片,蕴含哲理的经典电影更感兴趣,而对带有童趣的动画、视频等兴趣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应选择更有深度的纪录片,指导学生对纪录片中涉及的地理、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基础有大概了解,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跨学科的融合,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典的电影能启发青春期的学生解开心中的困惑。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排练,并自主进行电影片段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模仿、角色分配、场景设置等都由学生主导。

三、学科课程框架

(一)学科课程结构

第一个层级选取简单的英语视频和儿歌,通过边看、边说、边唱、边做、边模仿的过程,激发低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TPR的形式,引导其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技巧,建立视听思维。

第二个层级选取地道、蕴含一定哲理的英语绘本视频及动画,引导学生边看边演,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维度培养其学习能力,逐步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绘本故事所蕴含的哲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浸润。

第三个层级选取难度中等、篇幅略长的英语绘本、视频、动画,在听、说、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将故事表演出来,内化为已有知识并加以建构,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第四个层级选取较简单的英文纪录片、科普视频等,如“动物世界”的分类视频、“地球自然现象”的科普视频等,通过视觉上的观看、听觉上的感知和思维上的启发,让学生从多个维度感知并了解世界运行、变化的规律。

第五个层级选取经典电影片段、基础学科多种英文纪录片、科普视频等,如《当幸福来敲门》、“探索世界”“荒野求生”“自然现象奥秘”等,通过观看、模仿、小组讨论、思维碰撞、研讨变化规律等,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是对多学科的融合教学,使其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知世界、自然,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六个层级选取经典电影、更有深度的英文纪录片、科普视频等,让学生在视听的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分工、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观看、感知不同题材的视频,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学科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

英语文化感知课是英语视听表演课的延伸,英语视听表演课是英语文化感知课的基础。

1.课程实施

在低年段的视听课程中,多采取观看“寓言故事动画”、模仿“儿歌唱跳”、观看并讨论“绘本故事”等形式。通过观看、感知、模仿、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感知英语语言,领悟英语学习技巧,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行沉浸式体验,乐在其中。

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停顿,并提出问题,给予提醒或作出解释;也可以重复播放,以便学生模仿发音、语气、神态,打好语言基本功。

一、二年级的视频观看内容由备课组商量后统一选择。三年级的视频内容既可以由教师选择,又可以以布置“任务”的形式,由学生查阅资料后向教师及其他同学推荐。

在高年段的英语视听课中,在感知、模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内化观看及听到的内容后表演出来。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营造氛围,使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观看纪录片、电影片段、科普视频等,边看边模仿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环节设计等,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分工安排、表演环节、情境设计、形式等。由小组长进行分工,组员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练习巩固,将感知的内容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展示出来(表演、角色扮演、汇报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2.活动延伸,以活动促学习

这一阶段重点是创设各类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电影片段配音大赛、“科学知识”英语竞赛、“奥妙知多少”英语智慧大冲关、“经典比拼”英语故事大赛等。本阶段主要目的:第一,在课后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第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体现个性化教学方式,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四、学科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时间保障

每周的课后服务时间。

(二)课程实施教学辅助

选取的视频、影音资料等,由备课组准备并共享。

(三)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以过程性评价为导向。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分层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保护他们的个性。同时,评价应是多元、开放、立体的,而不是片面、短暂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适当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明白进一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2.评价方式

(1)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生生互评,取长补短,共进双赢;口头评价,师生间面对面交流;书面评价,师生间无声胜有声地对话;体态评价,用眼神、微笑、点头、手势等传达,给予学生鼓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常规评价。

每堂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次数、给予相应奖励。

每月评价。年级组每周从每班评选出一名“最具表现力”的学生,并给予其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其荣誉感。

学期评价。每学期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讲故事大赛、英语趣配音、英语电影表演赛、英语知识竞赛等,在总结学期视听课开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所在学校开展的英语视听课课程建设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充分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的调动,让其在浸入式的学习环境中感知。通过对视听课的探索发现,小学英语教学如果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能从听、说、读、写、表演等多维度、全方位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

猜你喜欢

纪录片动画语言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语言是刀
我的动画梦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