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2022-01-01杜志忠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试题要素考查

文∣杜志忠

视角决定高度。提高备考针对性,需要从命题者、答题者和改卷者的不同视角来审视备考过程,加强对高考试题、高三学生和评分标准的研究,使高三地理备考具备高起点、低落点、重出口的特点,提高备考效率,提升学生获得感。

一、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方向

研究高考试题的过程就是与命题人进行对话的过程,是使高三备考能够有的放矢的最重要的教学行为。

1.深入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及专业人士的研究文章,如《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教育部考试中心 史辰羲)。从政策面、理论面把握新一轮高考改革对高考试题的要求,确定宏观备考方向。

2.研究试题特点,明确备考内容

(1)自然地理类的试题主要以时空尺度的变化来实现考查目标,考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尺度:其一是以景观类型单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尺度区域,考查地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其二以地理要素单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尺度(生态系统甚至个体尺度)区域,考查地理现象的内在成因及其发生机理。

(2)人文地理类的试题主要以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来实现考查目标,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

(3)区域认知类的试题主要以中小尺度区域(如沿海地区、岛屿、半岛、复杂地形的小区域等)为背景或信息载体。一般要求考生具备宏观尺度的地理知识(如经纬度判读、大洲大洋分布、大气环流、大洋环流、自然带等),而微观尺度的地理要素需要学生从材料中去提取或推断。虽然要求学生“记”的区域知识有所减少,但对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综合思维推导要素关系的能力的要求却大大提升。并且,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同一要素在不同区域下的形成过程、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均有差异,使区域认知类题目的难度陡增。

二、研究学生学情,提高备考效率

高三备考在备考思想、试题研究和教学内容上要保持高起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和认知能力出发,落点要低。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遵循思维成长渐进性的教学规律。不能罔顾教学实际,一味强调备考高度,从而抹杀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

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面对所有试题,教师要把自己放到与学生一样的视角。在面对创新情境和设问时,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基本还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面临的状态和问题,也就更能理解学生在提取信息、明确设问、把握意图、调用知识和能力、答案生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备考更具针对性。教师一旦提前看了答案,就会被答案说服,自动去寻找题设和答案之间的唯一合理性,就难以理解学生在处理庞杂信息时的视觉盲点,从而错过寻找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机会。其二,不以参考答案来否定学生的思维火花。要以鼓励和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和指引学生,从他们的基础出发,向完整答案靠拢。其三,不要迷信各类模拟题。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及时修改和调整相关内容,补充相关材料信息、删除冗余信息、规范设问。

(一)夯实基础

2021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必备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考查,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备考务必夯实基础。但高考试题对基础的考查不是呆板的、死记硬背的,而是要灵活运用的。特别是基本原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基本原理的形成、发展、变化,内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差异等。

(二)思维培养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认识地理环境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已经渗透到大部分试题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以及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1.从高一开始进行学科知识融合教学,逐渐建立地理现象(事物)与要素、空间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单向、多向乃至网状联系。

2.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训练学生的演绎能力和归纳能力。

3.教会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使之成为训练综合思维的支架。

(三)差异复习

自然环境类地理试题(偏自然的科学世界)关注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发生、发展、耦合关系,比如: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演变、物种变化、自然环境变迁等,是全国卷试题里的难点所在,科学情境陌生,设问艰涩难懂,可以呈现较多的小尺度概念,在考点上可以更微观和细化(不易偏离地理学科)。其所考查的核心知识和原理差异性较大,需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学科逻辑推理上作一定要求。学生要不断巩固自己的区域认知水平,加强综合思维(归纳或过程推理)、理性推导和科学表述能力的训练,强化“由果推因”和“存在即合理”意识。

生产生活类地理试题(偏人文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类社会地理问题,如产业发展、城乡规划、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程建设、区域发展等,运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难度不大,试题相对易于理解和掌握,多以中尺度概念呈现,难以微观和细化(易偏离地理学科),试题考查的核心知识和原理差异性较小,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的一种定性研究。其更多地依赖情境创设来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这类试题是学生的得分题和增分题,要确保生产生活类地理试题的精准备考和作答。在备考复习时应以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为主,选择题部分切记不要形成思维定式,学生要关注材料信息的时代背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地理问题,要充分结合材料信息来解题。对主观题部分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归类,寻找问题创设和答案生成的共性。

(四)能力内化

进入高三备考之后,学生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查漏补缺,一般会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但多数还处在“建模”阶段,并没有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内化。要提升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积累进行总结和梳理,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环。在核心知识上要特别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文地理的区位理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在形式上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其中,大专题的总结要重结构组建,小专题的总结要重地理要素梳理,微专题的总结要重分析和能力应用。在“一模”之后尤其推荐通过小专题和微专题的形式来实现。

1.大专题重结构组建。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整体性、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区位分析等等。关注核心知识结构再现和重组,唤醒学生记忆,形成知识联系。

2.小专题特别要注重要素梳理。如:日照方位、热力环流、气候条件、天气变化、洋流、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等等。关注要素的变化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3.微专题重分析和能力应用。以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为研究对象,如:光、风、雨、雪、河流、沙丘、山等等,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和过程推理能力。

三、研究评分细则,提升输出水平

(一)高考题考查学生解决“真”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新”情境创设和“新”问题创设,这样就把提取信息和明确设问的能力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材料为王”的审题理念,关注命题人创设的明示信息,尽力推导出暗示信息。在明确设问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事物(现象)概念、空间、时间、特征、数值、连接词、使动词等。近年来,设问方式有通过细化角度和添加限定词改变熟悉问题的新趋势,要求学生切记熟悉问题按生题来做。

(二)高考题的设问在表述上有概念异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要训练学生破题的能力——把异化和复杂化的问题口语化和简单化。如把问题转化为:什么时候?在哪儿?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没了?为什么又有了?怎么样?怎么办?这样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

(三)对主观题分数占52分的地理科而言,分数不仅是考出来的,更是评出来的。必须规范学生的答案输出,研究从评卷场反馈回来的评分情况和评分标准,使答案生成向利于评卷老师给分的方向靠。答案生成要求做到:有据有理,模仿为先;由果推因,原理为先;拆分观点,短句为先;材料观点为主,推理观点为次。

(四)积极践行基于学生输出导向的教学

输出导向教学是以输出导向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诱导和推动学生的认知输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输出,及时掌握和评估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更加有深度、有效率。

1.讲授课

讲授课是目前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形式,也是最容易出现教师满堂灌的课型。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推行“主题(情境)—问题”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践行输出导向教学。

通过思维导图或知识结构图可以快速完成知识唤醒或输入的任务,然后通过设计一定主题(情境)下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串(链)来推动教学过程,由学生作为主体来完成问题结论的输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和评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寻求支架支持。教师及时进行跟踪和追问,使学生输出过程真实、有效,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讲评课

高三地理讲评课是最适合学生输出的课型,也是最易实现学生输出的课型。但是,就像讲授课不能教师满堂灌一样,讲评课也不能全由学生一路讲完,两种方式都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般而言,中档题或思维难度不大但提取信息或表述要求有难度的题目适合让学生来讲评,教师及时进行跟踪点评。而对于思维难度较大或答题思路创新的题目,建议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来分析。对于设计有缺陷的题目,教师要谨慎使用,可以引导学生来评议甚至修改题目。

对于学业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要有等待学生养成输出能力的耐心,要坚信通过有效输出训练一定会大幅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述能力。可以通过分解输出环节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信心,比如先让学生指出关键信息、关键问题、关键对象,然后让学生写出关键词,进而画出解题思维导图,逐步完善结论综述。

猜你喜欢

试题要素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