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策略
2021-12-31林顺增
摘 要: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协同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师要发挥好自身教育引导作用,着眼于学生的知识需要和能力需要,根据课程目标灵活设计多种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纵观现阶段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优化作业设计流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文章将结合实际围绕“浅析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策略”等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设计策略
一、初中数学作业的功能
(一)巩固功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想达到高效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反复开展练习活动。只有不断进行巩固反思,才能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与知识常常只是“一面之交”,脑海中还没有多少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复习,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当学生自主投入作业活动中来,能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巩固效果。
(二)发展功能
学生的作业时间是灵活自主的,在此期间,他们会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需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当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时间后,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用以解答问题。因而可以说,作业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加强对问题的理解,使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发展。
(三)反馈功能
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展开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顺利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步骤,能够有效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学习的薄弱项有确切的把握,进而制订具体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巩固提升。可以说,数学作业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能够在师生之间无形中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切实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整合功能
学习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化知识,“学以致用”是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同样也是为了促进其更好地运用知识。生活之中处处皆数学元素,这就意味着数学作业具有整合功能,除了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还需要指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元素,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推进教育活动质量。
二、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要想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思想和基础活动经验的培养,只有稳固底层基础,才能构建上层建筑。对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注重引入基础题目,以此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基础知识点,促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遵循基础性原则进行作业设计,能够使教学面向不同能力的学生,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二)多样性原则
1. 作業内容生活化
生活处处有数学,也常常会用到数学知识。对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活动期间,教师要从生活化角度出发,结合教材中的知识重难点,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够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内容趣味化
兴趣是支撑学生开展学习探究的主要因素,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从“趣”出发,灵活设计趣味性较强的作业。比如,把数学知识以游戏、谜语等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深化学生记忆。同时,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在实践参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丰富性,当学生真正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会不断提升参与数学课程的热情。
3. 作业形式多样化
数学作业不仅使学生针对知识重难点完成练习题,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开展,比如运用数学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当学生能够在多样化作业引领下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可以更全面地感受数学知识、记忆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层次原则
设计数学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但是考虑到学生主体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遵循层次性原则,灵活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其中要包括一些基本练习,重在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吸收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上,比如简单的计算、基本作图、熟练地运用公式等。同时,还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开放性练习,以此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牢牢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对学生展开正向引导,在设计数学作业过程中也是如此。首先,要避免作业的随意性,教师要综合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可以有效调动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全面深化对知识的吸收,并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其次,数学作业有丰富的功能,对学生起着积极助推作用,如果只是单纯地设计一些基础练习,难以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进步与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转变陈旧的作业设计理念,并能够从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促使学生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等多个角度出发,灵活设计多样化作业,避免作业内容的一刀切,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需要,自主选择作业内容,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感受作业过程的多彩性,还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全面促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发展进步。
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鲜明的层次,需要避免作业难度的不合理性,在安排不同难度的题目时,还要考虑题目数量,不能使简单的问题和难度中等的问题过多,要进行综合考虑并合理搭配,以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加以灵活运用。
此外,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还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方案,遵循“轻负高效”的原则,促使学生正确理解作业的价值,并通过作业灵活调动自己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运用能力等,进而真正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作业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精简作业内容
在“轻负高效”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注重保持创新理念,遵循时代教育要求,合理规划作业内容,要看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精简作业内容,而不是只注重采用题海战术。对此,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项,并对每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清晰的认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成长。
比如,在学习《实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了解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接着,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为学生设计精简的作业内容。比如,已知2a+6与a-9是一个正数的平方根,①求a的值;②求这个正数;③求这个数的立方根。精简的作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并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注重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
一个班级内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数学学习成绩也各不相同,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作业进行分层,按照较低、中等、较高难度的梯度,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面对的学习内容纷繁复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需要凸显以人为本的特征,使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设计分层作业,如简易作业: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a,b,周长c=2(a+b),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
中等难度作业:一次函数y=-2x+2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
难度较大作业:
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18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慢车到达甲地比快车到达甲地早12小时,慢车速度是快车速度的一半,快、慢两车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请直接写出快、慢两车的速度;
(2)求快车返回过程中y(千米)与x(小时)的函数关系式;
(3)两车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相距90千米的路程?
在分层作业引领下,促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有效提升。
(三)结合学生学情,设计自选作业
为了增强学生参与作业的主动性,降低学生在面对作业时的心理疲劳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要依照教学核心目标,设计“自助餐”式作业,促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因“一刀切”作业模式使学生产生的厌烦心理,并能够帮助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与发展。
比如,在学习《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出示如下题目,并使学生自主选择:已知9x-6xy+k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已知a2+14a+49=25,则a的值是_____;9a2+(_____)+25b=(3a-5b)……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自选作业,能够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逐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并有效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則。
(四)设计实践作业,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彩,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题,还要使其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其他同学展开良好配合。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感受独具生活化气息的数学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动手,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设计一些精美且富有创造性的图案,并将其运用于班级墙饰、家庭美化中,在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作业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感受生活中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作业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对作业的优化设计。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加以运用,以便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使其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东超.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
[2]蒲娥.生本背景的初中数学前置作业设计探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2).
[3]金英.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作者简介:
林顺增,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