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1-12-31胡明慧

考试周刊 2021年89期
关键词:利用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以启蒙教育为目标,其对学生的基础认知构建起到关键作用。从语文知识的本质角度来看,其作为以母语为核心的知识类型,是学生进行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础,更是保证学生日常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一、引言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知识更多局限于理论状态下的教育,这让小学语文课堂进入误区。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语文知识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健全、科学的语文素养,做好以语文课程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很有必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在进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为教学工作带来帮助的内容,其可以是一段话、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首歌、一个物品。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教材就是教学资源,通常称其为课内资源,虽然教材中的资源设计合理,但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因为觉得枯燥而出现兴趣缺失的情况。文章所要探讨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是指课外资源,即除教材以外的一切可以给教学工作带来辅助作用的内容。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角度来看,其给教师提供充分的空间去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课堂教学工作的掌握与评估开展相应工作,以确保教学资源可以获得良好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助力。

三、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意义

(一)辅助教学工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予以开发和利用,可以给教学工作带来重要的辅助作用,这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带来了重要助力。对教师而言,最基础的工作目标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当其可以根据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时,语文知识可以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进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当教师能够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时,学生的认知效果就一定比单一性教学模式更好,这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入高效状态之中。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重要意义。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虽然教材中的内容足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但其表现形式相对单一,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当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的方式进行授课,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而教师所进行的教学行为创新就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关联,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

(三)拓宽学生视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实现对学生视野的拓宽,这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小学生的认知角度來看,他们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但自己真正能够探知的方面非常有限。当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学生就能够以课堂知识为支点,完成对更多类型、范围更广知识的了解,从而有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并实现对他们的视野拓宽,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重要助力。

四、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对课程资源予以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包含很多方面,此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几点予以阐述。

(一)做好备课设计,积极进行教学资源开发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展与利用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积极做好备课阶段的工作,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并让其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助力。

以《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备课阶段就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课文内容及其教育目标予以分析,明确以“大海”“日出”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需求予以分析,并在综合考量学生见识水平的基础上,判断绝大多数学生并没见过海上日出。之后,笔者决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将课文中的“海上日出”情境进行还原,让学生在未至大海的前提下,就能够完成对海上日出这一壮美自然景象的欣赏。于是,笔者着手进行准备,在利用互联网收集海上日出的视频资料基础上,决定以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资源由此得以有效开发。

而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在分析课文内容的类型及其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选择以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仅凭一件事就断定他聪明,显然不具有说服力,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由此入手。首先,笔者先对学生的学生能力进行分析,在确定他们阅读水平、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群文阅读”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其次,笔者对《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事件进行整理。之后,根据课堂教学需求,选择《空城计》作为参照素材。同时,笔者还选择《喂鸡求学》的小故事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因为其不仅符合教学主题,还是以学习、课堂为核心的故事,这可以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促进他们努力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课程资源开展与利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在备课阶段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切勿采取统一的模式化教学,那样不仅无法给课堂带来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积极创新课堂,科学开展教学资源利用

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环节是教师开展知识教学,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备课阶段所进行的准备和设计,都要在此环节中予以应用,让课程资源变得有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为了保证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必须要进一步做好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保证课程资源可以被高效利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助力。例如,在进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笔者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片,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品质的感知。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在完成Flash观看之后,笔者会提出“你觉得司马光厉害吗,为什么?”的问题,但发现学生的状态比预想的更好,于是笔者将问题改成了“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因为该问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形成对比,这可以增强他们的感知体验,并让他们完成对司马光品质的感悟,从而对其产生敬佩之情。

又如,在進行《慈母情深》的教学时,原本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由此来帮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笔者专门设计几个问题,旨在通过问题来实现对他们的思维状态及情感引导。但发现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就已经产生很强的情感共鸣,有些女孩子甚至都掉下了眼泪。于是,原本的提问互动变成语言交流,笔者选择感触较深的几名同学说出他们的感受,这让原本教学计划中教师向学生的思维传递,变成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因为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他们的交流更具有效果,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得到提升。

(三)设计趣味训练,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让教育行为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但部分教师都会忽视训练环节,这让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大打折扣。

从语文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堂训练作为教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记忆效果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并不逊色于其他教学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其予以重视,并能够做到科学的设计。因为课堂训练是在完成教学之后予以开展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学习之后的状态,以确保训练内容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教育效果。例如,在完成《慈母情深》的教学之后,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妈妈的伟大,笔者选择为他们录制主题为“妈妈,我想对您说”的短视频,视频中学生可以对妈妈说任何自己想说的话,之后将视频发给妈妈们。在这种训练活动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情感表达和口语能力的锻炼,同时他们还可以构建起尊重、孝敬和爱戴妈妈的价值观念,这让课堂教学工作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就应当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每一门学科的教育目标都是多元化的,要能够借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成为懂礼貌、有品德的优秀学生,由此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让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可以获得更为科学、长足的发展。

(四)学科之间交融互补,拓展学生知识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发生明显的转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改变每门课程知识的独立性,而将各门学科的内容进行串联,实现学科间的交融性,有效提高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每门学科间相隔的应该是虚线,这条线可以实现科目间的交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教师要积极融入其他学科中,并以此为基础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实现小学语文与科学学科间的结合,小学科学科目中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非常多,两门学科能够互相促进,这也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带来便利性。如在学习《火烧云》这节内容时,在课文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这节内容是自然中火烧云的一种现象,其展现的景象能够归入科学学科中,体现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间的联系。因此,在备课环节教师可以查找自然科学内容,从中找出与本节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理解火烧云的由来、颜色、形状等,实现科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的结合,使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从而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助力与支持,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为了保证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保证开发的教学资源能够与之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的掌握,保证教学资源能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助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容的理解,以此来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茂银.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例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9(22):85-87.

[2]闭海青.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魅力中国,2020(22):181-182.

作者简介:

胡明慧,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利用小学语文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