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钩钢板固定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

2021-12-31张宇轩许亚军张兴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踝骨骨块髓内

张宇轩,许亚军,张兴飞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江苏无锡 214000)

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固定,是全身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9%,关节复位不理想极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其中外踝骨折解剖复位是踝关节骨折治疗的关键操作[1,2]。

外踝骨折按Danis-Weber分型分为A、B、C三型,最常见的是Danis-Weber B型骨折,占所有外踝骨折的80%~90%,而Weber A、C型仅约占10%~20%;其中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因骨折线位置较低,作为一种特异性骨块,其内固定较困难,目前手术方法较多,疗效不一[3~5]。

本科2016年8月—2019年2月使用新型带髓内尖钩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5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纳入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9.31±4.52)岁。其中左踝26例,右踝24例,均为单侧。致伤原因:扭伤22例,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6例,直接暴力伤6例。骨折按Danis-Weber分型全部为A型骨折。本组所有病人手术时间为受伤后1~5 d,平均(3.54±1.07)d。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器械介绍:带髓内尖钩钩钢板(美国,TriMed公司)在腓骨远段纵行固定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钢板远端有两个髓内尖钩,术中使用专业顶棒锤击后,髓内尖钩可以进入外踝尖的骨质,与远端螺钉一起在骨折远端形成三角形立体固定,提高了抗扭转性能及稳定性,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骨折远端螺钉松动导致外踝前后移位及内外移位,降低了复位再丢失的风险,钢板近端设有加压孔,通过专用加压钳可以有效的对骨折断端形成二次加压。

手术操作:经外侧切口显露外踝;复位骨折块,恢复长度与角度,克氏针临时固定;用拇指将钩板导向器(图1c)紧贴于骨面放置,使用2.0 mm钻头在外踝尖钻孔,将钩板的钩部从外踝尖插入。将置入器放在钩板的两钩之间,将钩板打入远端骨折块;调整骨块复位,在滑动孔中置入1枚3.2 mm皮质骨螺钉,不完全拧紧这枚螺钉,根据需要在远端骨块中置入额外的3.8 mm松质骨螺钉。将加压工具的改锥头插入螺钉帽中,将加压工具的固定钩端插入邻近的近端螺孔中,握紧加压工具进行加压,拧紧螺钉。在近端置入3.2 mm锁定皮质骨螺钉,根据需要在远端骨块中置入额外的3.8 mm松质骨螺钉,完成最终固定。术后第2 d在指导下行踝关节功能训练。

1.3 评价指标

采用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1994年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后足与踝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患者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优:患者对美观性、舒适度满意;良:美观性、舒适度有不适,心理可以接受;差:美观性、舒适度差,心理难以接受,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并拍摄标准踝关节正侧位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情况

5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骨折的显露及复位、钩板的放置及调整、骨折端的加压及最终固定均较顺利完成,手术均在1 h以内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术后引流充分,无严重并发症,48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2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术后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6],第 2 d 床边指导全范围背伸跖屈足趾,术后3~5 d在疼痛可耐受范围下,逐渐开始缓慢行踝关节主被动屈伸康复训练,2~3周下床行无负重训练,8周扶拐负重行走,12周以后完全负重行走。

2.2 随访结果

50例随访 12~24个月,平均(15.23±2.8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活动度测量结果见表1,与健侧比较,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小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在屈曲、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2.32±4.84)分。患者满意度评价:优46例、良4例。

表1 末次随访踝关节ROM结果(°,±s)与比较

表1 末次随访踝关节ROM结果(°,±s)与比较

指标屈曲背伸内翻外翻患侧2 3.5 0±2.8 8 4 0.2 5±2.1 5 2 0.3 0±3.1 9 2 5.9 0±4.2 5健侧2 3.7 8±2.8 7 4 3.1 3±2.8 8 2 0.5 0±3.2 1 2 6.0 0±4.0 4 P值0.1 3 5 0.0 2 1 0.6 5 5 0.7 2 6

2.3 影像评估

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外踝远端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断端经过术中加压后,断端均无明显间隙,钩钢板均在位,无移位及畸形。术后16~24周,影像显示骨折线消失模糊。1例患者在术后半年时出现骨髓炎症状,伤口红肿,局部压痛,拍片见骨折断端愈合良好,远端髓内尖钩处出现骨吸收征象,予以取出内固定后好转。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愈合良好,无骨不愈合、畸形愈合、骨缺血坏死、关节退变等并发症出现。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者,女,23岁,扭伤致左外踝Danis-Weber A型骨折,行左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带髓内尖钩钩钢板内固定术 1a:术前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移位整体观 1b,1c:术前CT冠状位、矢状位示骨折移位 1d:术后正位X线片示钩钢板固定位置良好

3 讨论

新型带髓内尖钩钩钢板设计理念借鉴了猫科动物的獠牙,该钢板设计成为两个长尖钩的形状,可以较深的嵌入骨块内,从而牢牢地把持骨块同时控制旋转[7,8]。另外它也借鉴了建筑学中支撑作用原理,也是骨科内固定中经常会用到的支撑固定方法,小而薄的外形可实现超远端的放置,能够更好地支撑关节面,同时低切迹的设计能够保护更多软组织[9]。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满意度均获得较好的结果,虽然在背伸活动中相比健侧略差,作者考虑为骨折术后小腿后侧跟腱及屈肌挛缩所致,但相比以往螺钉及钢板固定明显较好[10~12];作者总结带髓内尖钩钩钢板的优势及特点:(1)踝部钩钢板远端10°外翻设计,解剖贴服,无需再次塑形,配有专用导向器,提高手术效率;(2)踝部钩板远端为双长尖钩设计,形成双平面固定,可嵌入骨块,配合锁定螺钉实现腓骨远端骨块多维空间把持;(3)踝部钩钢板在下胫腓联合位置设有滑动孔,便于下胫腓螺钉固定和钢板调整,配合专用的加压钳可实现强大的压力;(4)踝部钩钢板较传统腓骨远段锁定板更薄,术中术后对皮肤及软组织的激惹更小;(5)对于外踝远端撕脱及粉碎骨折,螺钉及钢板难以固定的骨块,带髓内尖钩钩钢板有着良好的适应证,对于骨块的把持力更高,稳定性更佳[13]。

本研究过程中1例患者在术后半年时出现骨髓炎症状,伤口红肿,局部压痛,远端髓内尖钩处出现骨吸收征象,予以取出内固定后好转。分析原因,考虑骨折远端骨块较小,术中软组织剥离较多影响骨块远端血运所致,但骨折断端愈合良好,取出内固定后好转。提示应熟练掌握钩钢板置入的技巧,避免软组织剥离过多及操作不熟练导致的反复钻孔等重复操作。

综上所述,带髓内尖钩钩钢板其骨块特异性固定设计理念,对Danis-Weber A型外踝骨折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其设计精巧,手术操作方便,对骨折端可以二次加压,钢板对软组织的激惹小,尤其对远端粉碎骨折块以及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康复训练,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踝骨骨块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可吸收缝线结合Nice结在长骨干骨折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