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分析
2021-12-31陈蓓蓓时书音
陈蓓蓓,时书音
(1.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 辽阳 111000;2.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病,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是其主要诱发因素,临床依据其症状可分为稳定性冠心病(SCAD)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相关研究[2]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等方面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类似,因而CHD 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提示,研究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CHD 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具有积极意义。常规超声检查不能较为准确的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局限性较大,而超声造影(CEUS)属于非侵入性技术,可清晰呈现血管的空间位置,利于获取斑块内特征信息,使斑块内的微血管灌注实时动态呈现。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CHD 患者颈动脉斑块CEUS增强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CHD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00 例,根据CHD 类型分为ACS组(n=102)和SCAD组(n=98)。ACS组男56例,女46 例;年龄43~77 岁,平均年龄(60.23±5.87)岁;体重指数18.36~25.87 kg/m2,平均(22.13±1.24)kg/m2;颈动脉斑块共135 个。SCAD 组男 53 例,女 45 例;年龄 45~78 岁,平均年龄(60.58±6.07)岁;体重指数 18.23~25.76 kg/m2,平均(22.42±1.76)kg/m2;颈动脉斑块共106个。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SCAD诊断标准[3](存在至少1个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50%,存在休息后可缓解的一过性心绞痛);②符合ACS诊断标准[(4]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型或非ST段抬高型,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正常值上限的2倍,有>20 s的持续性心绞痛);③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②肝功能异常者;③存在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④不具备正常认知、书写、沟通能力者。
1.3 方法 超声造影剂:将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Bracco Suisse SA,国药准字J20130045)5 mL人工震荡,形成白色乳状混悬液,在6 h内,所有患者均进行CEUS检查。选择患者的肘正中静脉,经团注法注入超声造影剂2.4 mL,并用5 mL 0.9%氯化钠溶液立即推注冲洗;同时采用超声诊断仪(GE 公司,型号:LOGIO E9),11 L 线阵探头,频率5~8 MHz,调整0.12~0.20 MHz 的机械指数。检查时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固定探头,连续观察2 min,存储造影动态过程,并进行图像采集,收集记录增强模式脉冲反向谐波。斑块出现增强的新生血管信号判断:动脉外膜处或斑块内存在移动的高回声信号。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CEUS 对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的检查结果;②分析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不同类型CHD 间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不同类型CHD 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EUS 对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的检查结果 200 例CHD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斑块共241 个,其中ACS组斑块135 个,斑块内有增强94 个,占比69.63%,无增强41个,占比30.37%;SCAD 组斑块 106 个,斑块内有增强39 个,占比36.79%,无增强67个,占比63.21%;ACS组斑块内有增强个数高于SCA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89,P=0.000),见表1。
表1 CEUS对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的检查结果
2.2 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不同类型CHD间的二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 将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作为自变量,将不同CHD类型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CHD类型呈正相关(OR>1,P<0.05),得到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Y=-0.541+1.371X,见表2。
表2 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不同类型CHD间的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冠状动脉循环异常会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心肌因血氧供给不足而诱发心脏病,SCAD、ACS 是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中SCAD 是由长期发展的冠脉发生粥样硬化诱发,患者主要表现为劳累型心绞痛;而ACS多起病急骤,因不稳定斑块破裂而引起[5]。临床通过研究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可为CHD诊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二维超声检查颈动脉系统疾病,其具有价格低廉、无创性等特点,但受限于操作手法及经验,不能可靠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CEUS 作为新型显像技术,是基于超声造影剂的背向散射增强原理,通过增加周围组织的声阻抗差,促使强回声散射形成,所获取的图像分辨力较高;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微泡,可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可实时动态显示微血管灌注情况[6]。通过CEUS检查,可直观清晰的获取斑块新生血管动态变化情况,使斑块内特征信息完全呈现,利于医生判断斑块易损性,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ACS组斑块内有增强个数高于SCAD 组(P<0.05);二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与CHD 类型呈正相关(P<0.05);提示CH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相关,通过CEUS 检查可有效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情况,为CHD 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原因为,在血流的冲击下,不稳定斑块更易出现破裂、脱落,进而诱发ACS。研究[7]发现,斑块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且稳定性斑块受炎性反应、新生血管、脂质成分等影响。在常规情况下,动脉滋养血管可供应动脉外膜部分,并横向、纵向环绕动脉,而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阶段,在炎症作用下,机体需大量的氧供给,但随着动脉管壁的增厚,血管管腔扩散距离增加,营养物质及氧供给减少,会造成局部缺氧,进而在缺氧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下,已存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会增殖,形成新生血管[8]。此外,因新生血管无完整基底膜围成,其脆性较大,斑块内更易出现破裂、出血,进而形成不稳定斑块,诱发ACS。因此,通过CEUS 评估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可有效反映新生血管检出情况,利于直观判断斑块稳定性,有效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情况,帮助ACS患者早期防治,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CEUS检查可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增强程度,且与不同类型CHD相关,可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