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12-31邱彤
邱彤
(锦州市全民健康保障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血液安全一直是献血站永恒不变的主题,至1998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献血站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随着医疗检测设备的更新,相关检测试剂不断组合优化,灵敏度也不断提升[1]。近年来,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也不断创新,医疗机构中临床用血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输血安全性、有效率成为提高治疗的重要环节。虽然输血引发的传染病事件明显减少,但仍需加强保障医护和患者的安全。临床中ELISA的检测仍存在较长的“窗口期”,在慢性携带、变异、静默感染等低病毒载量检测中存在漏检情况,因此,还需提高血液筛查的高效手段[2]。核酸检测(nucleicacid test,NAT)是一种新型的血液筛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外临床,可有效弥补ELISA检测的不足,将其用在献血志愿者血样检测中,对保障输血安全、缩短血液检测的“窗口期”发挥积极作用。但其在我国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NAT 在无偿献血中对HBV 的筛查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无偿献血者150 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 名,女83 名;年龄18~48 岁,平均(30.58±10.27)岁。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相关规定;年龄18~50 岁;意识清晰、沟通顺利,无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有遗传病史者;经期女性志愿者。
1.2 方法 血液样本采集:所有血液样本均取3份,约5 mL依次置于抗凝管(EDTA-K2)和核酸专用管中,提前做好样管标记。4 ℃下3 000 r/min,1 600 g离心20 min,保存于2~8 ℃环境下,于48 h 内行完成检测。如实记录样本采集日期、编码等信息。
仪器设备:离心机、多功能酶标仪、STAR全自动加样仪(瑞士,帝肯)、COBAS-201 核酸检测仪(美国,罗氏)、BEP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瑞士,帝肯)、COBAS AmpliPrep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COBASAmpliPrep 全自动PCR 分析仪(美国,罗氏)。
样本检测:所有操作均由专人严格遵守设备说明进行;①ELISA检测:每份血液标本均开展HBsAg 检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室内质控品组。判定标准如下:阳性,样本光密度值-临界值(S/CO)≥1;此时血样检测结果不合标准;S/CO为0.5~1.0为灰区,此时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阴性:S/CO<0.5,检测结果满足标准。②NAT 检测:混样法,每级设置6 个混合样本,同时设定内对照,混合测定为阴性者即为阴性,混合测定结果为阳性者再进行拆分;拆分后检测为阴性即为NAT 阴性,反之为NAT 阳性。③追踪随访:对于NAT 阳性、核酸阳性,但“两对半”和核酸均为阴性者开展追踪随访,于2 个月后进行重新采样。
1.3 观察指标 参考ECLIA 的检测结果,统计两种检测方法HBV的准确度、灵敏性和特异性。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ECLIA 检测中,血液样本 HBV 阳性 37 份 ,阴性 113 份,阳性率为24.67%。NAT检测准确度为97.30%(36/37),灵敏度为100.00%(10/10),特异度为96.30%(26/27),见表1;ELISA 法准确度为 75.68%(28/37),灵敏度为 60.00%(6/10),特异度为77.78%(21/27),见表2;两种检测方法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0、5.000、4.103,P=0.007、0.025、0.043)。
表1 NAT中HBV检测情况
表2 ELISA中HBV检测情况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是因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所引起的慢性肝炎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进行传播,目前尚无治愈的可能性。AIDS 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虚弱、厌油等症状,且症状不典型,一旦被HBV感染,通常会经1~6 个月的潜伏期而发展为乙肝,期间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最大[4]。HBV 由禽嗜肝和正嗜肝DNA 病毒组成,其中后者是诱发乙肝的主要菌属。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检查一直是肝炎病毒的检查金标准,主要通过检测病毒表面抗原发现病毒的存在。HBV常用检测指标有HBsAg、抗-HBs、HBeAg、抗-HBe 和抗-HBc,即俗称的“乙肝五项”。其中前三项为阳性者即为“大三阳”,后三项为阳性者即“小三阳”[5]。
截至2011年,全球HBV携带者近3亿,我国占30%。近年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所部署的乙肝育龄妇女预防开展,母婴传播途径已明显被阻断。最近的一项调查[6]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血液采集样本中,5%~20%存在HBV、丙型肝炎、HIV 3 种病毒,且因输血或非安全性注射所造成的HBV感染人数年均高达1 600万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为阻断HBV的血液传播,其最重要、最主要的途径即提高献血群体的血液筛查质量。安全输血的重要环节在于受筛查病毒的“窗口期”,即从被感染到能检测出体内对应抗体的时间间隔,因无法检测到抗体,窗口期中临床不能及时确诊,如患者的血液中已带有病毒,并有传染性,仅通过血液检测无法检出。
ECLIA 主要通过三联吡啶钌与蛋白质、半抗原激素、核酸等化合物进行结合,检查乙肝五项指标,其免疫检验期间无外来光源干扰,消除了光散射、噪音干扰,是HBV 标志物的检验金标准[7]。ELISA作为临床常用的HBV诊断方法,主要检测HBsAg 指标,凭借操作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点在血液筛查中广泛应用。但由于HBV隐匿性、窗口期等问题,该技术的漏检系数较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NAT 能补充血清学诊断中的缺陷。NAT 通过逆转录扩增后,经PCR法进行体外自然状态下DNA分子复制,模拟形成核酸扩增,快速定量样本中HBV-DNA 的水平,直接反映HBV 的感染情况,该检测方法本身较敏感,特异性、灵敏度均较高[8]。据统计,NAT可将40%~75%HBV、丙型肝炎、HIV 病毒的“窗口期”缩短为25~60 d、7~15 d 和9~36 d内,从而弥补ELISA法的缺陷,避免被漏检的病毒感染者在血液输送治疗中出现病毒传播、感染风险,明显降低病毒经输血而造成的传播风险,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NAT检测准确率为97.30%、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6.30%,均高于对照组的75.68%、60.00%、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AT 检测显著优于ELISA 检测;研究中的150 份样本,共10 份HBV-DNA 阳性标本,无HCV-RNA及HIV-RNA阳性情况,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在收集至检测期间受温度影响,病毒RNA 被降解所致;此外,本实验中所检测的核酸标本量较小,应加大检测力度,加强样本从采集至检测每个环节的质量管控。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血液标本HBV筛查中,NAT检测价值高于ELISA,可提高HBV检出率,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