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试题贯章节 深度学习融备考
——以“清末新政”为例

2021-12-31王玉民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政史料试题

>>>王玉民

2022年备考在有序进行中,学生手中积累了大量习题,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习题呢?有的学生装订成册,有的建立错题本……每种方法各有长处,但都面临试题太多、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有代表性的非选择试题依据章节结构整理,做好粘贴,并深度分析总结。本文试以“清末新政”为例略谈,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明确规定,历史学科学业水平命题的主要原则为: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以新情境下问题解决为重心。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来选择典型试题并进行深度学习总结,当然也包括学生知识方面的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有关“清末新政”内容的典型试题和深度学习总结如下。

一、“清末新政”的概念意识

史料: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欲议振作,当议更张。”(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问题1:指出材料中核心观点并分析清政府政策上的变化

深度学习:(1)核心观点:变法、学习西方;(2)清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由破坏阻扰变法到主张变法。此问题以谕旨切入,揭示清政府政策的变化,从时间、施政主体、施政目的、施政措施等方面了解清末新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其历史概念(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过程,对于清末新政的性质、目的类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为阐释新政的历史背景打下基础。

二、指向清末新政背景的视角意识

问题2:试从以下视角对清末新政历史背景予以解释

视角一:内忧(提示——政治、经济、思想、军事)

视角二:外患(提示——军事侵略、经济侵略、政治侵略和思想文化侵略)

视角三:西方进步(提示——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军事方面)

深度学习:依时间顺序归纳、概括关于背景方面的历史事件,夯实基础的同时又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与清末新政同一时间维度其他事件之间的联系。树立视角意识,厘清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侵华史、抗争史、探索史、现代化的历史。理解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三、指向清末新政内容的特征意识

材料: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表

问题3:依据材料指出清政府新举措及说明的问题

深度学习:在再现清政府以往政策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比较,指出新举措: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废科举、修改《大清律例》和允许满汉通婚等。在这一过程中汇总巩固知识,归纳线索,形成新特点;同时也要求学生高站位、揽全局,明晰清末的社会问题,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为评价清末新政打下基础。

四、指向清末新政影响的深入分析问题意识

材料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4日,清政府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

材料二:1904年1月13日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以上二则材料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时人曾说:科举制废除的重要性“无异于古之废封建、开阡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废除科举制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和价值观的变革,还造成了学堂学生的革命化和传统士绅的转变,这一系列变化使传统的社会关系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材料四: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1902 691219044476 69475 21671907378881024988 19508635561909591171639641 23361900951911525001600000(约)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问题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对教育的影响

深度学习:四则材料,以教育为切口,以史料为依据,深度分析清末新政教育方面的影响,充分体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历史研究过程。对教育的影响:扩大了教育途径,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推动了管理方法和评价标准的近代化;有利于了解近代价值观的形成和近代团体、政党的建立。总之,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既落实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充分理解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又为分析政治、经济、军事措施的影响铺路搭桥。

总之,清末新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一环,也为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的近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问题5:对清末新政有不同的提法: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请予以解释

深度学习:将清末新政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合理的论述;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此问题的回答,能再现清末新政的知识结构,建立概念、背景、内容和影响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由叙述性变成程序性,并在问题中得以巩固和应用,培养了历史概念分析解释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回顾以上问题的整理,试题分布于清末新政历史事件的所有环节,与知识结构密切结合,清晰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点切入,引线织面,深度学习;重视历史概念和主干知识的完整性;不拘泥于教材,引入前沿研究成果,做到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有机结合;重视情境的创设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叙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符合历史学科新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重视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在试题归纳整理深度学习总结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典型试题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以及高考试题的归纳、整理和深度研究。

猜你喜欢

新政史料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史料二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
“新政”爆款第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