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实效性

2021-12-31温井涛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中化学化学

温井涛

(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 浙江绍兴 312400)

一、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实效性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演示化学实验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索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演示实验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全面向学生讲解知识;有利于教师以实验为介质,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1]。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实效性的措施

(一)利用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直观学习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学习化学中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的加入,不仅能为课堂学习增加色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清楚直观地展示出来,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在短时间内提取动态信息,为形成良好的化学知识体系做准备。例如,学习“化学能转化电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个实验,同时找到自己对实验中哪个步骤存在问题或者不明白的,等到教师讲解时,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为之后的实际操作扫清障碍。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重点地去讲。

(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置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学习“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杂质离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如何从海水中提取出盐”,在讲解的最后提出问题:粗盐和我们生活中吃的盐一样吗?如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演示之前教师已经提出问题,学生在观看时会带着问题去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观看实验,一来能使学生对化学沉淀法形成大致的了解,二来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求知欲。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提出问题:本实验中第6步是将烧杯静置,然后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和不溶性杂质;第7步是向所得率滤液中滴加盐酸,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没有气泡冒出并进行pH值检测,使滤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将两个步骤调换,结果一样吗?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设置问题将整个实验贯穿起来,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思路,还能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措施,它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与原理。因为教师在实验课前做了的充分准备,所以,在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失败的可能性极少。虽然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但容易使学生依赖实验成果,而忽略过程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常常隐藏在积极主动的态度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思维,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酸碱中和”的时候,要用紫色石蕊和酚酞,分别滴入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观察它们的反应,根据颜色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操作步骤讲给学生,然后选择一个试管进行示范讲解,剩下的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本节课结束后,让学生利用植物花朵自制酸碱试剂,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检验自制的酸碱试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实验操作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2]。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中化学化学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