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2021-12-31岳清明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法治道德

岳清明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中学 山东东营 257500)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塑造学生基本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观等观念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达到目标,更要学会做人,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基本的三观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之一,应当培养学生这种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乐于奉献的精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够很好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师的合理利用和安排下,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和发展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围绕热爱祖国的献身精神展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始终坚持以祖国为中心,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献身、为国家社会进步、为推进国家理想的理念,做到主动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提高华夏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将爱国主义贯彻到人生中,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各项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在于艰苦奋斗、劳动精神,以及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崇民族团结国家统一,齐心协力抵抗外来侵害,永远维护祖国,将国家利益放在心里,同一切阻碍国家发展的恶势力作斗争,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推动我国全面发展[1]。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教育,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是反映国家根基的最直接方式,国家的产生、形成、变化以及民族之间的构建和融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色,过去在独立解放反抗侵略的历史事迹,朝代更迭绵延,我国各个时期的人民是如何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等真实的历史,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教育内容,因为是过去发生的真实事件,学生们能从前人那里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气息。

第二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华夏上下五千年,历代文物文化成千上万种,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优秀技术发明、各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等,都能体现出我国各个时期的人才为推动国家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他们身上有着舍生取义的精神,那些文物、文化、精神文明都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第三是国情教育。要充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需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强大和发展,学生对国家应当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国家领土、资源、制度、建设、成就等,向学生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之处,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我国辽阔疆土、丰富资源、国防建设、完整运作体系、科研技术等为例,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国家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从指导思想开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值得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好思想。其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梦,这是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目标,是伟大的梦想,充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学。最后,要坚持建设、维护祖国,面向世界。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世界历史和各国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2]。

三、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形势政策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需要对国情有一定的了解。理解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了解我国发展的新地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是学生了解国情的第一步,在逐渐对我国国情和形式政策有一定理解后,才能让学生明白如何去爱国家。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前观看有关我国近年来较大法律改革产生影响的事件视频,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我国目前法律的完善体系,明白为什么生活中需要法律,法不容情,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影视资料,向学生展示法律的重要性,在我国成熟完善的法网下,罪犯难以逃脱生天。紧贴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巧妙融合新时代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对我国的一些基本形势有所了解,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为后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好铺垫。

(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展,理解改革开放的目标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现在,是爱国主义精神支撑着每一个中国同胞。爱国主义不是信口拈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需要付出多么艰巨的努力。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感等,要在社会角色、社会责任、服务社会这一系列知识点中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时热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是否可以在网络上随意说话,在现在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每个人应当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在行使权利时应该知道自己要担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学生有了这样的深刻思考,才能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为社会做出贡献[3]。

(三)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以情感体会的方式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精神文化价值观等。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前段时间非常热门的故宫系列视频以及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纪录片播放给学生观看,中国自古延续下来的许多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比如一些传统手艺,因没有继承人或外界其他因素而逐渐消失。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护国的精神,利用情感熏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我国文明家园传承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去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大力传承文化理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的立足根本,衔接好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念,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核心价值观、社会观、国家观等,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成长为今后推动国家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爱国主义教育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