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021-12-31叶翠玲
叶翠玲
(广东省湛江二十中 广东湛江 524000)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在初中数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为基础的,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深化,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有更加深入的培养,也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深入数学知识的探究,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1]。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只有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探究,深入数学世界。由此可见,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导致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缺少兴趣,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兴趣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帮助的。兴趣教学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基础之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带领学生共同畅游数学世界,一同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情境创设、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实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初中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羞于举手发言。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的心理,不敢说、害怕说错,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基于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切忌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态度影响学生,时常对学生报以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当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或者回答有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即打击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师傅通常在窗框上订一根木条,使得窗户形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有关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氛围。
(二)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初中是学生身体、心理快速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游戏引入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十分有帮助的。游戏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也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教师也可以改变过去单向的互动教学方式,和学生开展游戏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发放九个事先准备好的竹棒,这些竹棒长短不同,让学生尝试用这些竹棒组成不同的三角形,看是否可以组成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看一看哪个小组组成的三角形最多、用时最少。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再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运用准确教学语言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率。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定理多,概念抽象,对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较高的要求[2]。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语言丰富课堂,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教师语言的丰富,不仅是语言的优美,更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基于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明确的定义,保证语言的正确规范。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中,命题一与命题二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我们把这样的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在这一段语句中,学生很容易混淆逆命题和原命题。对于这些概念,教师要用不同的语言进行阐述,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防止学生产生混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开展丰富的课后活动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3]。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可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初中学生大部分好奇心强,渴望表现自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竞争机制,让数学活动充满乐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例如,教师在每一单元结束之后,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考题,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情况等和考题的成绩综合评定,设立最佳进步奖、优秀奖等。将单一的考试变成具有竞争性的指导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品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教师要不吝于表扬,充分肯定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情感是十分有帮助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否喜欢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果学生能够喜欢他的授课教师,自然会认真倾听该教师教授的课程,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导,热爱这门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状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喜爱老师,喜爱上数学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兴趣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兴趣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准确的语言和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