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外阅读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12-31卢思
卢 思
(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冈小学 广东江门 529000)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调动,难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了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此,需要教师借助课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坚持课外阅读,以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借助课外阅读搭建良好自主学习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必备的阅读技巧,需要教师在完成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在课外阅读活动设计中,教师可制定相应目标并提出相关要求:一是明确外阅读目标。力求借助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知识视野,调动其写作兴趣,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知识,陶冶思想与情操,同时借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二是明确课外阅读要求。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对喜爱的精彩语段要摘录并背诵,每日字数要超过1500字,阅读完要写500字的读后感。三是选择并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其中要特别注意选择思想性、文学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书目,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学修养,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拓展其人文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调动阅读兴趣,营造浓厚自主学习氛围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内在的阅读兴趣和能动性,转变学生被动、没有计划的阅读,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坚持长期、高质量的阅读,为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牢固的基础。
(一)有效借助网络资源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网络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各类学习资源的丰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挖掘更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拓展阅读书目,同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1]。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与课文相关的阅读书目及资料,以对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创作主旨及艺术成就等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效提升其文学素养和阅读品质。阅读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如何有效从网络中查找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查找资料、深化阅读的技巧,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二)围绕阅读计划推动学生坚持长期阅读
要实现优质的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围绕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为此,需要教师根据阅读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方法、阅读结果等进行有效的督促和检查,以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通过这种措施,能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方法,并反思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以更高效地展开优质的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每完成一篇阅读就写一篇读后感,使其在阅读、理解、赏析、评价与迁移的过程中完成阅读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设计课前演讲鼓励学生展开自主讨论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设计,有效利用课前时间组织演讲,要求学生就阅读思考情况进行演讲,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2]。为了增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教师可要求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在探讨、质疑中能客观地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阅读篇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辨能力。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并在课前就读书所得展开演讲与讨论,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萧红的创作风格及文学成就,不断提高其文学素养。
三、组织课外读书成果展示推进自主学习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督促和检查、指导,也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和鼓励。客观、有针对性、及时的阅读评价,有助于学生调整不足,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其不断优化阅读方法,实现高效自主学习。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按时上交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与不足,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以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探究积极性,帮助其通过长期的坚持养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课外阅读,通过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查找网络资料、评价阅读成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课外阅读平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