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融合式”教学模式
2021-12-31刘丽娟
刘丽娟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 广东广州 510800)
“融合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标准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和学生生活有关联的素材、经典音乐片段以及教学中所提供的音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体验、感悟、表现、创编音乐时融合其他元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现艺术和学科交流与互补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开阔学生眼界,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及教育内容,精心创建相关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情境之中有所感触,达到触景生情的作用,在情境之中进行情感渗透,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教材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灵活现、可歌可泣的形象,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音乐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1]。
比如,学习与欣赏《卖花生》这一歌曲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巴国家的影视短片,引入简介,介绍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古巴,学习歌曲《卖花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并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即兴模仿表演“卖花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导入,初步感悟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提问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所以,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激励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思考,不能直接给出学生答案,要做到启迪学生而非代替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对音乐形成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
比如,学习与欣赏《翠鸟咕咕唱》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如:翠鸟长什么样子?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的家在哪里?激励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翠鸟这种动物,引发学生对歌曲的思考,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充分体验,情感交流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善于将视觉、听觉、动作与想象相结合,采用“融合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融入音乐所描绘的情境,更加深刻地感悟音乐的内涵,享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想象。教师可利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等多种方式表达情感,让他人也能理解与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让学生发现美的音乐、理解美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学生沉浸在美的音乐之中,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交流感悟,表现音乐
学习音乐,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学生获得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比如,利用演唱、涂鸦、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彩,感受美的愉悦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很大的帮助[3]。
五、重组拓展,创造音乐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大自然或者生活中的声音,通过外界的声音提高认知,比如,森林中的小溪涓涓流水的声音、鸟鸣声、叶子落在地上的沙沙声、哗哗的下雨声,汽车的鸣笛声等,激发学生联想,还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比如根据诗歌或故事内容,寻找符合的音乐,利用不同类型的乐器、不同的力度和节奏进行创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其能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与表现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让音乐欣赏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