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1-12-31郭慧慧
郭慧慧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一中学 安徽宿州 234200)
高中时期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高考更是人生的转折点,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还能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集思广益,打开学生的物理思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交流与探索,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教师层面
在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下,教师还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忽略了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改变教师枯燥的讲解方式,教师要做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及无法掌握的核心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细致讲解,这样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的听讲过程中更加集中注意力,提升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学生层面
物理学习对高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促进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开展。传统的物理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能更加自由地开展学习交流与探讨,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帮助,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很强,却不懂如何与他人合作,缺乏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明确责任分工,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班级凝聚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
二、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科学地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物理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教师科学地将小组合作融入高中物理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科学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例如,教师将学生划分小组时,可以大致将学生分为三组,A组的学生有较强的学生能力,学习成绩突出,学生在小组合作内能够自由探讨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给予更广阔的探索空间;B组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能够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但是自主探索能力不足,但是这一层次的学生进步空间较大,需要教师的点拨;C层的学生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为落后,这一层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和帮助,逐步缩短与AB层学生的差距。此外,教师将学生划分小组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自尊心,给C层学生更多的关爱,避免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划分的小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期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小组成员的调整,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集思广益,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为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合作学习中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高中物理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物理学习大多比较抵触,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地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责任分工,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轮岗”制度,学生可以互换角色,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子里的电学元件”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明确分工内容,有的学生完成直流电压档测电压,有的学生用欧姆档测量无电压的节点间阻值,交换红黑表笔测量节点间阻值,从而判断黑箱子中可能有的电学元件为电池、电阻和二极管,有的学生负责记录与整理实验现象,有的学生要画出电路图,打开元件进行验证。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的分工,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这一实践过程,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学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又充满趣味性,教师要结合物理的这一特性,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物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活中寻找浮力现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生活中搜集与浮力有关的趣事,学生可以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相互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就死海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人们浮在死海上的图片,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沉没。通过一系列的搜集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浮力的现象,一起探索浮力的奥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系统讲解浮力的相关知识,逐一解答学生的疑问,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内容的学习。在这一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自由探索与讨论,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物理奠定基础[3]。
三、结束语
高中物理学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更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养成,对学生的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