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探究

2021-12-31梁金凤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利用微微课课文

梁金凤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桃城第二小学 广西崇左 532300)

微课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利用信息技术把课堂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于一体[1],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加所描述物体或场景的生动性,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它可用于知识的讲解,过程的演示,可使课堂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开阔学生的眼见。它能增加教学的活动,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不足

(一)使用频率不高

不少教师没有认识到微课的作用,忽视学生的需求,习惯于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愿接受新事物。有些教师认为,微课的应用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微课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愿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还有的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由于对信息技术掌握得不熟练,制作微课耗时过长,由此产生畏难情绪,不愿花费精力制作。

(二)使用效果不良

一是过度使用微课。有的教师在应用微课时,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而过多使用微课,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观看微课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二是盲目使用微课。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微课的使用与所学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目的不明确地使用微课,造成无效果的使用。

(三)使用范围不广

部分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只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中使用。微课应用到课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也可使学生预先掌握一些通过自学即可掌握的知识,从而节省课堂上学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微课应用到课后,可延续和扩展所学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应掌握的内容,也可增加学生的练习形式和检验学习效果。

(四)设计不够科学

有的微课设计过于简单,与课本的区别只是动态和静态之差,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与微课的真实功能还有较大距离。有的教师微课的制作整合能力不强,信息量不够全面,应用到课堂教学时,还需进行补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深深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直观和鲜明的色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微课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彩虹》这篇课文时,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彩虹出现在天空中的画面描述出来,但这么绘声绘色描绘出的彩虹美丽景象,还是无法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而教师利用微课把彩虹出现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不由自主地发出:“多漂亮的彩虹啊!”微课技术的应用,把学生的思绪带入到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之门。

(二)整合信息增加知识的丰富性

小学语文知识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有的不够丰富,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进一步扩展。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时,可以充分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应用微课展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能让学生领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真实情感。教师还可应用微课把傣族人民的其他风俗习惯、傣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场景展现给学生,拓展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这个少数民族。这样能丰富课程内容,增大学生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养成对知识更深入探究的习惯。

(三)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理念倡导双向教学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把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情境可以是图片、视频,也可以是漫画或文字,让学生“看一看”。然后教师在情境中设疑,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2]。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把问题呈现出来:1.老虎让谁通知大家开大会呢?2.又是哪几个动物来提醒呢?3.发布通知需要说明哪几个要素呢?接着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然后试着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展现了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课文议一议,然后说一说,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气氛愉悦,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积极展开思维引导互动学习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许多内容站在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利用微课创设情境,学生观看后积极打开思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对情境的想法。而后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同伴分享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和讨论,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思想观点,由同学们共同评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接着教师设置几个疑问,如: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怎样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说出这样那样不同的做法,训练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微课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展开互动式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出现,点亮了课堂的精彩。

(五)增加形象直观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采用不同的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根据小学生还不完全具备抽象思维的特点,利用微课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通过观看直观的事物,达到消化重难点知识并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篇课文时,作者把“世界”当作人来写,使读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作者笔下,世界万物都富有了生命,太阳、月亮和水都成了天真活泼的孩童。教师利用微课把这些事物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亲眼可见太阳发光,月亮的圆缺变化和水的流动,这些直观的形象,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对课文的续写。在这节课中,教师应用微课增加了直观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世界万物都有生命的现象,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六)鼓励、尊重学生探究、创新,展现自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精心创设问题,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应用微课教学时,更多地考虑后进生的心理,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时,教师应用微课展现课文中的一些场景,春天郊外碧绿的小河,随风摆动的柳枝,农民在田野忙碌的身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直观感觉,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找一找“这匹出色的马在哪里”“妹妹前后心情的变化有哪些”,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允许学生出错,即便学生没有回答正确,也要对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给予肯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体现出的民主和平等的态度,能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利用微微课课文
利用微课实现课前与课上、自主与点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背课文的小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