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

2021-12-31施炳燕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五育美术教学模式

施炳燕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证大中学 江苏南通 226100)

所有改革的中心都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很丰富,所涉及的美术知识很多,想通过短暂的教学时间来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美术教师就需要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思考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还能发现自身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改进,进而构建出高效的高中美术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调整传统教学模式,五育融合培养学生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流程是,先对学生展示范画,然后再对范画的细节进行详细讲解,学生能做的只是被动地听教师的知识输出,无法产生自己的想法,学生的五育无法得到发展。在一节课讲授完成后,教师感到很疲惫,学生却没有任何想法,神色淡然。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和美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教师也就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教学结果。因此,想使高中美术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就不能一味地使教师处于教学课堂的重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以及进行实践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及赏析水平,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2]。同时,教师要在课程中加入思考类环节,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促进自身德、美、智全面发展。

教师还要积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用尊重、分享、倾听、接纳的课堂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尊重与倾听,开展德育教育,并将这种环境延伸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搭建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五育”结合在一起。比如,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班内同学以组为单位,共分为三大组。使三组同学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分别搜集和雕塑、石雕、彩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资料整合在一起制作成PPT,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实践,自身的“体”就得到了发展。在美术课堂中,三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来向同学们讲解本组的制作成果,并加上一些细节描述,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提高对身边美好事物蕴含的美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模式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有利于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

二、加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善于发现美

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美、学会欣赏美、学会表达美,培养学生的欣赏习惯,这也是五育中的“美育”。但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常用的工具是“粉笔+黑板”,粉笔和黑板相结合的方式是无法将美术作品的美生动地展示出来的,也没有办法充分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对教学用具进行及时调整。当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频繁出现在每个学科的课堂中,并且深受教师的喜爱。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具备无法超越的教学优点,它能够将图片、视频、文字有效结合在一起,能使美术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进一步活跃美术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宫殿建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古代宫殿的建筑特征,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生观赏建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是劳动人民的付出才有了今日我们所见的宫殿,使学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在进行“美育”的同时也进行了“劳育”。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宫殿的外貌及构造,在图片、视频、文字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能迅速融入美术课堂,在正式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效集中,使教师可以高效教学[3]。

三、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使五育融合

美术课程有延伸性和操作性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喜欢独立探究的过程,“五育”也在逐渐融进高中美术课堂,基础性知识的教授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有句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是没错的,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蕴含着美术气息。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程的丰富性及综合性特征,将美术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美术课堂的生活化,进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素养,为教师构建高中美术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并不是独自发挥作用的,而是一个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五育融合”,教师不仅需要打通每个个体之间的壁垒,更需要打破学校、家庭及生活之间的壁垒,打造出“五育”真实的价值追求,使“五育融合”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例如,在《民间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民间艺术”,如学生耳熟能详的风筝、绣球、剪纸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这些民俗物品带到课堂中,使同学们围绕民俗物品进行观察,讨论,体会蕴含在民俗物品中的文化内涵,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家长和学生共同合作制作出自己家乡特色的民俗物品,在下节课进行分享。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美术课堂的生活化,同时让学生知道民间有趣生动的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对民俗艺术的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结束语

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稳扎稳打,不可贪图一时的速度而改变教学进程。同时,新课标改革并没有给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提供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高中美术教师积极调整自身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创新的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收获,加快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4]。

猜你喜欢

五育美术教学模式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美术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