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思维发展的农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实验

季 红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第二初级中学 浙江杭州 310000)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一门学科,初中又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阶段,它承接着小学的希望又关系到高中的基础。所以,科学已经成为初中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农村的初中生因为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往往形成了胆小、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流等性格特点。导致农村初中科学教学的实施并不顺利。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农村具备的设施,进行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农村生活化科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可见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只有做到教学和生活合二为一,才能把活的人物、活的事物、活的情感、活的世界和活的变化用知识解释出来,用科学实验出来。说到科学,人们往往会认为科学是在学校提供的人为环境中才能上的一门课程。实际上,这种将科学脱离了生活轨道的观点是错误的。科学需要真正的自然环境释放,需要真实情感流露。只有这样,知识才能顺应自然,学习才能灵活运用。而农村正好适应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虽然不是很全,但重在场地广。但有些农村教师却把设施不全作为理由,减少对科学实验的教学。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几机会,甚至会影响农村学生的人生观。农村学生只有学有所长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恰巧科学就是一个学有所用的学科,通过一个知识,一个实验,能让农村学生明白它本身的道理,积累下去不仅能掌握一项技能,更能为以后的发展找到出路,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生活思维化教学对农村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农村生活化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丰富农村资源,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农村的教学设施并没有城市的丰富,学习资源也没有城市的健全。但这并不代表农村的教学条件就是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弱的。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没有资源,我们就丰富资源。而正好,科学课堂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独特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因此,农村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精准猜测,准确判断。所以,教师应该丰富农村教学资源,把看似荒废无用的东西运用起来,把看似难懂不解的实验简单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把学生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体验科学课堂带来的快乐[1]。

例如,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这章时,本章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实验室里的仪器并利用仪器测量所需要的实验结果。但很多偏僻的农村并没有大量的测量仪器,可能只有少量的样板,甚至有的学校连样板都没有,这就会造成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看到仪器的样子,更无法掌握它们的作用。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搜集一个平底的玻璃杯带到学校来,然后指导学生拿一张白纸,用刻度尺的1厘米代替1毫升,均匀地标记出来,再用白胶带粘在玻璃杯上,这样简易的量筒就做好了。把生活中所用到的东西运用到科学实验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制作实验仪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科学课堂的快乐。

(二)改善农村教学,开展生活微课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不仅适用于各种学科还适用于各种地方。它可以把知识点合理分层整理,然后用视频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也可以将复杂不能做的危险实验用视频演示出来,供学生学习。将这种教学方法用在农村初中的科学课堂上最好不过,不仅能摆脱农村因设备不全带来的不便,还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的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反复钻研学习到的东西,然后用视频记录的方法拍摄下来,制作成生活微课。久而久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影响整个家庭的教育,推动整个家庭的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的发展[2]。

例如,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观察生物”这一章时,本着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的教学目标,教师通常是通过播放幻灯片简单介绍,一笔带过了,既无趣又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亲自观察一只动物或一株植物,如百合花,从它是如何播种,如何用鳞片扦插以及怎样株芽繁殖的,用视频记录下来,交给教师,教师再收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微课,在课上播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这种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体验的生活实验,不仅能把知识变得简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加强沟通,促进生活交流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学生的认识发展,就是观念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这句看似复杂的话其实表达的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和求知的欲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制作一种不平衡的现象。让学生越来越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而连接这两者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就是交流。只有学生愿意去交流,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学生哪里学会了,哪里没学会,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但据了解,农村学生往往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也愿不主动和教师沟通交流,只是机械地吸收教师所教的知识。而科学又是一个需要沟通交流的学科,很多时候需要团队合作。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用生活化思维去了解学生,再用生活化的方式去团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敞开心扉,在沟通交流中共同进步[3]。

例如,学习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电路探秘”这一章时,本着通过小灯泡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关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且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路线图和组装图带回家和父母一起探究是否正确,第二天学生就会心生好奇,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会主动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一起检查电阻器是否组成固定电路,然后再把电流表和小灯泡串联起来,最后把电压表接在灯泡两端,观察小灯泡的明暗情况。在这种学生愿意主动沟通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实验的准确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设施不全、资源不丰富的情况,在科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思维,以生活为主导,用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方式去指导农村学生,把生活和教育结合起来,既能轻松教育又能促进生活,也能让农村学生不再抗拒科学课,而是充满兴趣地探索、研究科学的奥妙,进而理解生活背后的真正意义,构建出真正的生活化思维的科学课堂。

猜你喜欢

生活化科学实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