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阅读区的创设与指导
2021-12-31徐燕华
徐燕华
(福建省金山幼儿园 福建福州 350000)
小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系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区是支持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重要环境,因此,小班阅读区的环境创设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学习能力尚不完善,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小班阶段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需注重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创设好小班幼儿阅读区时还要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宜的指导。
一、为小班幼儿创设支持性的阅读区环境
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创造支持性的阅读环境,促进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在环境创设上,小班幼儿偏爱对比强烈、对比度高的颜色,教师在创设小班阅读区时应采用柔和的暖色色调为主,打造利于幼儿保持安静又不影响其思维活跃性的环境;应灵活利用地垫、软垫、靠枕、沙发、茶几等打造幼儿可跪可坐,舒适放松的阅读环境。可以用废纸箱包上碎花布做出几个可以叠高的小方盒投放在阅读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或操作材料的实际需要进行叠高或去除,在上面操作材料或阅读。其次,在材料投放上,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阅读材料。小班幼儿比较容易对画面中面积较大、色彩明亮、出现次数多等图画产生兴趣,对于大小、色彩、动作等直接观察到的绘本角色状态能进行简单描述。所以他们阅读绘本时更注重感官上的需要,教师投放画面鲜艳、主题凸显、互动性强的材料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小兔的裙子》画面清新、内容重复、易于理解,绘本中小兔子的裙子根据不同的场景会变幻出各种美丽图案,是幼儿十分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投放一个可以进行转动的小转盘,转盘上小兔的裙子用透明镂空的材料,幼儿每转动一次转盘,小兔子的裙子就会出现一个底板上新的图案,这样的可操作性阅读材料能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和表达兴趣。
教师只有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上创设支持性的阅读区环境,才可以提高小班幼儿阅读的快乐,提升小班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让小班幼儿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使他们愿意主动进入区角进行阅读活动。
二、为小班幼儿创设情境性的阅读区环境
小班幼儿更喜欢在富有生动情境性的环境中游戏,情境性的阅读环境能够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创设情境性的阅读环境,还可以大大增强幼儿进入阅读区的次数和阅读参与度。创设情境性的阅读区环境,能支持、鼓励、吸引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丰富的情境下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在这种愉悦感的推动下,幼儿会更加爱读书,愿意读书[2]。将小班阅读与娃娃家的创设结合起来,在娃娃家温馨的情境中整合投放阅读区材料,能大大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动物列车》中的形象在阅读区墙面上用小火车造型作为情境性的阅读区材料。利用五节火车车厢做成五扇小门,让幼儿猜一猜每扇小门里面都是什么动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打开小门,按照绘本上动物出现的顺序依次邀请小动物,通过情境式的练习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同时,在幼儿进行阅读时可以播放事先录好的故事录音,让幼儿听完录音后根据录音所表达的故事进行自主表述,这种情境的创建能够提升幼儿对于阅读兴趣,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可克服幼儿对阅读的排斥心理,增加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感,促进幼儿对阅读兴趣的提升。
三、小班阅读区活动的指导
教师在阅读区的指导不仅有利于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也十分重要。目前,在小班阅读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常常比较被动,如只关注幼儿是否安静阅读,有没有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或只在幼儿提出要求或出现冲突时才会进行一定的干预,对幼儿的阅读行为和阅读能力关注较少。在对小班阅读区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呢?基于小班幼儿阅读兴趣不稳定、专注力易分散、语言表达简单重复的特点,笔者进行以下实践:首先,利用师幼共读的指导方式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最能吸引儿童阅读兴趣的指导方式是教师给幼儿阅读故事。《指南》也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在小班阅读区使用师幼共读的指导方式,不仅可以稳定小班幼儿的专注力,避免幼儿频繁更换读物。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逐页翻书、认真观察画面等良好习惯。其次,利用提问促进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在对小班阅读区进行指导时要注重对幼儿的提问,小班幼儿不具备主动对他人讲述事情的能力,但是能通过回答他人所提出的问题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能从回答问题中得到自己的一些理解体会,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高低则决定着阅读区活动最终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提前了解绘本,并针对绘本内容提出适宜性的问题,通过适宜问题与幼儿进行互动,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简单复述绘本中的情节和对话,并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和隐藏的线索,以促进小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提高小班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其在今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区指导小班幼儿阅读《猜猜它是谁》时,教师可以提供有关动物的叫声音频文件或者反映各种动物的图片,通过音频文件、图片及阅读教材内容的相互整合,可大大提高幼儿对动物的理解掌握水平。教师在观察指导幼儿时可以重点提问幼儿这是哪种动物,这种动物有哪样的特点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询问加深幼儿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观察进入阅读区的幼儿的不同阅读行为,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提出问题进行引导,教师的指导和陪伴会加深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幼儿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促进小班幼儿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之中,可锻炼幼儿的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指南》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和人的积极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区环境,能让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及同伴的互动中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教育学家的调查研究,对小班阶段的幼儿进行阅读教育,能够大大提升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幼儿在日后的长久发展,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