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幼儿,支持游戏
——在自主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成长

2021-12-31杨薇薇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老鹰教师应游戏

杨薇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陈鹤琴先生曾言:“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同时,在《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并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珍视游戏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然而,自主游戏不同于寻常游戏,它需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求进行自发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减少对幼儿游戏的干预,促进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提高[1]。

一、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自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至关重要。幼儿年龄较小,对父母、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幼儿如果对父母、老师过于依赖,则会缺乏自信心。因此,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减少幼儿对他人依赖。比如,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幼儿能发散思维,创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同时,教师应鼓励不愿意动手操作的幼儿,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

(二)自主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通过唱儿歌掌握基本词汇;在与同伴的互相交流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语言表达;在讲故事中,丰富知识,增加词汇量;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三)自主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需要选取与游戏相关的物品。因此,在幼儿的经验中,这些物品得到巩固,也就为幼儿的思维提供了材料和工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多种情景,为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机会。比如,在进行“下五子棋”“拼图”“玩魔方”等智力自主游戏时,幼儿的思维速度和灵活程度得到提高,可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展此类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可提高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增强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自主游戏可为幼儿健康和动作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生长发育。自主游戏能使幼儿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游戏过程中的一些大动作,如跑、跳、走、投、掷等对幼儿的动作技能、身体平衡都有好处。还有一些精细安静的游戏活动,如拼图、画画、搭积木、剪纸等,可以促进幼儿感官及小肌肉的发展。比如,在“丢手绢”游戏中,幼儿可在追逐过程中,锻炼身体;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老鹰”要找准时机,刻意跑动,“母鸡”要保护“小鸡”,需要注意老鹰的举动,在跑动中阻拦老鹰,“小鸡”虽然在“母鸡”身后,但也需要时刻注意“老鹰”的举动,灵活躲避,在“老鹰捉小鸡”整个游戏过程中,“老鹰”“母鸡”“小鸡”都会在跑动中锻炼身体,提高肢体协调能力。

(五)自主游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各类事物的直观认知。感知能力是儿童生长发展的基础,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锻炼儿童对事物的专注与情感。幼儿的社会阅历较少,在判断问题时较为感性。因此,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眼、手、耳朵等进行感知。而将游戏引入到感知能力培养中,有利于初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比如,在进行“你画我猜”游戏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认识小鸟、青蛙、被子、鞋子等实物,再让幼儿记住它们的样子,之后再分为两人一组,由老师将他们所共同认识的实物画成图画,让幼儿从纸箱子中抽取三张,然后画出图画中的实物,再由另一名幼儿通过画出的图案猜答案,教师在一旁记录,最后对优胜小组进行表扬。同时,教师应在其他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及时向幼儿科普生活常识。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独立完成某一事物应得到表扬,让幼儿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能够得到快乐,消除消极情感,增强情感感知能力[3]。

二、开展自主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游戏缺乏自主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教师往往对幼儿有控制欲和保护欲。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游戏,他们总是觉得幼儿的游戏缺少安全性,不符合生活实际。在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干预中,忽略了幼儿的游戏自主性,从而减少了锻炼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机会。

(二)自主游戏不等于教师对幼儿的放任自流

自主游戏不等于教师完全放弃对游戏的干预。幼儿的年龄较小,对危险的感知能力较差,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应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细心观察问题,帮助幼儿解决。同时,教师也应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幼儿安全。教师是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保护者、支持者,应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步、成长。

三、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时,应将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看待,尊重幼儿的行为和思想,真正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不应急于求成,将幼儿的发展寄托在某一游戏上,而没有长远的发展观。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时,应为幼儿打好发展基础,充分挖掘幼儿潜能,着眼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4]。

(二)创设良好的自主游戏环境

幼儿进行自主游戏需要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支撑。

良好的物质环境包括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和规则的制定。在设置游戏区域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积极性。例如,幼儿喜欢《熊出没》这一动画片,教师和幼儿可以制作“熊熊保卫森林”游戏,围绕主题设置多个游戏区,供幼儿选择玩耍。同时,教师应保证游戏区游戏材料的数量与质量。确保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安全卫生,并注意在同一个区域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并定期或进行调整、补充,使游戏区材料满足幼儿需求。

良好的精神环境包括合理的游戏规则、快乐的游戏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教导幼儿遵守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为幼儿创设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减少对幼儿活动的干预;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流,减少矛盾产生,培养和谐人际关系,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健康成长。

(三)提高游戏自主性

游戏不应是成人过多干预的活动,幼儿应在游戏中占主导地位。幼儿在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环节,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提升能力的目的。虽然幼儿有权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玩耍。教师应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给予幼儿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游戏顺利进行[5]。

(四)教师重视活动后点评

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后,会产生很多体悟与问题。这时,教师应与幼儿积极交流,将幼儿所学进行升华,让幼儿在“玩中学”;积极解答幼儿问题,促进幼儿提升。同时,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错误和不良习惯时应予以教导并引导幼儿改正;当教师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良好习惯时,应予以表扬,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交流体悟,共同成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曾言:“游戏就是小孩的工作。”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自主的,抒发快乐情绪的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德国教育家、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在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时,已经明确将游戏定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由此看来,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玩耍的乐园,幼儿是在游戏中去认识、模仿和体验各种常识的。我们无法将概念直接交给幼儿,并期望这些概念自动成为幼儿的一部分,幼儿可能会接受我们提供的事物,但只有透过自己认知系统的组合,才能真正获得成长。对幼儿而言,自主游戏是他们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老鹰教师应游戏
老鹰的“对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老鹰捉小鸡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感恩的老鹰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