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
2021-12-31李虹瑾
李虹瑾
(重庆市丰都县包鸾中学校 重庆 408200)
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下教育教学思想得以延伸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学科课堂教学深入改革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脱离教育领域,导致大部分学校在组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重视美术教学的开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不够深、不够全面,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不能进行深度的挖掘,学生在创作中缺乏灵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初中美术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充分把握课堂时间,合理利用课外资源,充分展现新课程标准的独特之处,营造出学生喜欢的创作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美术学习的快乐,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下面就谈一谈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一、安排课堂导入,展现美术教学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充分展现学科本身的独特之处,能让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更为全面,增添趣味性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于初中美术学科来说,在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更需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精细化的安排,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搭建导入与课堂教学过程之间的联系,切实把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内心的创作激情得以尽情燃放,美术学科教学的特色,也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得以全面突出,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真正引起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关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和能力,从而为高效初中美术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学“剪纸”时,为了确保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具体直观,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采用回忆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想一想我们在过春节时,门窗上张贴的对联和窗花,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优秀文化,感受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情感寄托,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艺术熏陶,从而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1]。
二、运用信息技术,彰显美术课堂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效率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科学技术得以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教学的魅力得以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随之提升。因为美术作品中包含大量的内容,单一地通过教材进行知识传送,不利于知识的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作效率也不会得到真正提升。所以,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以科学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指导,把教材中静止的作品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形成独特的感觉,让学生眼前焕然一新,深深刺激学生的情感,全方位突出美术课堂的无限魅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热情进行美术创作,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果。比如,教学“面具的设计制作”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此时,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面具作品,并通过播放面具制作演示视频,让学生掌握面具制作艺术原理,绘画技巧。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自主制作面具,从而培养初中生美术创新与创造能力[2]。
三、开展实践活动,总结美术学习规律,提升学生创作素养
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行的重要形式,也是组织和开展多元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更为明显,随之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规律才会得到真正的总结和归纳,这样能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巧妙安排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创造,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创作,逐渐发展学生的美术智慧,让学生的美术思维在创作中得以展示,从而逐步总结出美术学习的规律。比如,在“富有特色的藏书票”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藏书票的基本常识和设计制作方法,感受方寸之间的美感魅力,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拿出几本贴着藏书票的书籍,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具体描述出藏书票的特征,并在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藏书票,即先用卡纸画稿子,再用裁纸刀将画稿镂空成版画,最后将刻好的硬卡纸覆盖在画纸上,在镂空处刷上所需的颜色即可,让学生们都亲自尝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3]。
总而言之,美术学习是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初中美术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结合上述教学策略,灵动地呈现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意识,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创作,提高学生感知美术知识的能力,不断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推动美术课堂高效全面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