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更加灵活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研究

2021-12-31郭珍安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郭珍安

(东阳市横店镇第三小学 浙江金华 322118)

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和心智生处于发展阶段,无法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还能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常识,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环境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一段时间了,但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不能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重结果”的现象。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在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往往会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对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与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是相悖的。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充分了解,不能充分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自然无法保证教学方式的科学性。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会按照教育大纲进行知识讲解,并不会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1]。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心智发育程度不同,教师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不仅无法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甚至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枯燥乏味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知识,学生在下面安安静静地做听众,语文课堂甚至已经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这样沉闷无趣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愿意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自然无法得到发展。此外,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还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因为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只是进行了浅显的掌握,并没有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立足于实际情况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不局限于已有的观点和看法,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新的思路,这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小学生虽然年纪并不大,心智和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但与成年人相比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如果能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引导和培养,则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语文知识,使知识在学生的思维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思维能力基础。

(二)系统性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能让学生在考虑、分析问题时抓住问题的多个方面。这种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学习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框架有更全面的认知,在生活方面可以让学生分析问题时做到统筹兼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想尽各种办法来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并从小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习惯[2]。

(三)深刻性思维能力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探寻其内部蕴含的文化精神。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书本知识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分析一件事的时候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知识,还能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带来便利。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调整教学方式,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教学方式的调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解读当前的教学理念,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升教学效果[3]。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需要让学生认识“灰”“迎”“阿”“追”等生字,并让学生会写“在”“什”“么”等6个字。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下反复抄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有意识地从创造性思维视角来调整教学方式,将该课中需要认识和书写的生字编写成了顺口溜,让学生快速记忆。面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会被调动起来,还能进行积极的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汉字的构造进行充分分析。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提高,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框架

如上文所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一点特点不仅体现在每一章节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还包括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延伸与拓展,能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原则下,尽可能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例如,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当这些修辞手法集中出现的时候,学生可能很难准确判断。对此,教师可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为学生列举出已学修辞手法的不同意义,并在黑板上将不同修辞手法的关键词进行总结。

(三)深入挖掘教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中的长远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挖掘,在为学生讲解表面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了课文内容,然后介绍了雷锋的一系列事迹,让学生对雷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外,在介绍雷锋人物事迹的时候,教师又进行了积极引导,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挖掘,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有助于学生深刻性思维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多个方面巧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进步、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培养思维能力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