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美之探究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外在美内在美绘制

倪 莹

(南京市金陵小学 江苏南京 210046)

一、眼中美之转变——外在美到内在美

世人眼中的美皆有不同,且定义颇多。一般形容女子好看的多为美,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美(外在美)。笔者也不例外,以前总是以看到的美为美,看到的不美为不美,喜爱捕捉眼前的俗尘美景,偏爱肤浅易懂的事物,故遇事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不去深究一二。渐渐的,随着阅历和见识的增长,时移世易,关注点也随之变化,不曾想看不到的美也为美,且更耐人寻味些,如此这般关注不局限于眼前的表面现象,而是去探究其外表下的另一张面孔不仅是件趣事更是自我的一种提升,通常形容女子德才兼备,不局限于外貌,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一种气质美(内在美)最为朴实真切,也是逐渐长大世人想要追寻的一种美。外在美可以短时间的靠梳妆和衣物修饰,然而内在的美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强大的自省功能才能驾驭的。不管是昔日的花瓶演员,还是今日的纯实力派,二者都是美的不同表现形式,但空有金玉其表、难服众人,实力骇人、不懂修饰一二皆不为美。笔者所认为的美是内在可占7成,外在3成足矣。

当然,从原来的不关注到后来的发现美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见识等,这样才能踏上寻美的征程。

二、距离美——《美学散步》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美学亦是如此,说实话,笔者上美学课之前并未与美学典籍有过多的接触,故上段的一番论言也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可能会有些偏激,但看了《美学散步》后,才领悟到另一种美(距离美),更有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莲尚可远观,方知其美。可见距离可以让人有更多的遐想空间、伸展空间,甚至可以让人缩小或是忽略对方的缺点,此乃美之高境界也。《美学散步》之开篇说的便是中国诗与画的关系,所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无需分析甚微,读者便能略懂一二。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前两句硬是可以绘制出一幅清新艳冷的作品,但后两句却是不能直接表达于画面上的。即使照葫芦画瓢地绘制出一个身着湿衣之人,纵然不难看,但遗憾之处在于不能传达出诗中应有的感觉和意境。从这可以看出,诗中可以有画,如同“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但诗又不能全部涵盖画。所以,不能直接绘制出来的后面两句恰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此诗不全是画之精髓。可是如果画中并没有让他人想要作诗的欲望,那它仅仅是一张画的较为成功的一幅再现作品,很难以真正的艺术品——画去命名它,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正是这种辩证关系造就了它们之间补拙之美。当阅读美学典籍时所领悟出作者眼中的美并以他的视角去关注他们眼中的美时,也是一种美事。美的含义因人而异,故有前面所说的内在美、外在美和距离美,也只是美的冰山一角,她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事物、文化、涵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只有不断去和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才能有此见解和视野。

三、当下我眼中之美——孩子

这一年多笔者接触最多的便是孩子,孩子便是笔者当下眼中的美。说来也是神奇,也有可能笔者乃善变之人,观念会随之悄然发生变化。读研之前,对孩子说不上喜欢或是厌恶,也不会去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更谈不上什么美了。读研之后,由于各方面原因让笔者开始接触孩子,起初也只是兼职行事,并未有何变化,渐渐发现孩子身上有着我们身上所没有的尘世味儿,他们单纯善良,喜爱跟老师说话,希望老师关注他们,在哪碰到他们都会骄傲地和家人说这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其实笔者怕见很多人,但不怕见他们,我喜欢他们,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我眼里脑里那都是最美的,不需任何修饰就散发出来的美。他们绘制出来的作品也是充满稚气,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超越了外在、内在和距离的一种灵气美,真正的美可能不局限于如此渺小的事物,但再壮阔宏伟的美也是由一点点细小的事物堆积而来的。都说学会用美的眼睛去看万物,万物必会以美的形式呈现于你眼下。我用美的眼睛去看孩子,孩子已然以美的形式呈现于我眼下。

任何能触动心灵的事物都是一种美:和谐的旋律会让我们不知不觉闭上眼睛去追随它的脚步、感知它的美妙;跳动的笔触会让我们不断浮想画者当时的一笔一动、身临其境的感觉;优美的舞姿会让我们睁大双眼甚至不愿遗漏一个瞬间、欣赏她的妙曼。可见,美可以是自然界的事物更可以是人文社会的精神产物。

四、结束语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老人眼中的美是一个字“给”,它包含了一切的一切,在年过7旬的老人眼里最美不过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父亲眼中的美是三个字“志愿者”,同样是“给”的一种形式;笔者眼中的美乃“纯真”二字,远差于长辈们“给”的深厚内涵。当然能否发现世间和他人的美,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世间的瞬息万变也抵不过自我的心境使然。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笔者也会继续以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身边的一切,感知它们的变化。心至纯、美胜收。

全文笔者都是以人文精神美贯穿始终,很少谈及自然之朴素美。生活在闹市的我们关注点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不失为一种欠缺美,物极必反,谈得过多反而溢出来(满则溢),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美。

猜你喜欢

外在美内在美绘制
Art on coffee cups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放学后
“容颜”与“形体”之美
试述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特点
所谓内在美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解题中的数学史
要提升自己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