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分析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道德

刘 波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构建意识形态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判断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选择。但在性格方面,初中学生比较冲动,且做事不计后果。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并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以后更好地步入社会做铺垫。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初中这一年龄段决定了学生的叛逆程度,他们与家长和教师的沟通逐渐减少,且在处理事情上有自己的判断,也会用自己的思维来观察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因此可以做出应有的决定。但在真正遇到事情时,表现的行为仍然是一个孩子的做法,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还未真正了解社会,对事情的思考比较鲁莽,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因此这一过程是很有必要的[1]。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将教材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想要把教材上的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教学方案上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榜样精神,进而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耳濡目染,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例如,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法律常识中,拿“中国式过马路”来说,教师可以将这一现象与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此对学生敲响警钟,警告学生要引以为戒。并且,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问学生应该怎么过马路,可能会有学生说“和人群一起扎堆过马路”,教师听到后应该告知学生这是错误的行为,并为学生讲述相关交通规则,倡导学生一同遵守。

(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只停留在课本的理论知识上,就无法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2]。教师可以组织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掌握核心内容,以便于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践行。例如,讲解“公民基本义务”时,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义务进行社会实践,以此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宣传公民的基本义务,如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学生通过对群众的宣传,也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自己身边的模范,并以此学习模范身上不怕苦累、扎实肯干的精神,从一些身边的小事中感受到社会的文明与和谐[3]。比如,在环卫工人的身上,学生能够学习到敬业精神;在商场卖家身上,学生能够感受到诚信精神;在公交车上看到让座事迹,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社会上的爱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价值观中的爱国精神,以此提升自身意识。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自然会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重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师需要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道德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