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21-12-31薛雅玲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母爱人文情感

薛雅玲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第四完全小学 河北沧州 061000)

在新课改标准的要求下,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体现语文的教学实质,唤出学生心中的人文情感,最大程度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过程,蕴含着十分重要的人文意义。

一、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良好的品格。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校也开始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教师一定要按照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将人文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活动更有人文色彩。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还具有非常强的人文色彩,其中包含各种伟人故事、寓言故事及风景描述等。对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1]。此外,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辨别事情的真假、人性的善恶、事物的美丑等。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策略

(一)注重情感阅读,实施人文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是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将这些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先从古诗抓起,引导他们感受诗中的魅力,领会诗中所表达的含义,让潜在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感得到激发。

例如,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人身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不仅体现了这首诗的主旨,还被后人传诵[2]。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诵读,认真体会诗中情感,通过阅读,让学生对古诗文化有所了解,还可以将这种诗蕴融入到人文特色中。

(二)以情感为中心,创设一定情境

课文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情感纽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所以,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就要围绕着情感思想来进行,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教学,激发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讲授《麻雀》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收集一些与母爱有关的歌曲、名言等,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崇敬之情,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其次,老师也可以为学生讲一些感动人心的母爱故事,让学生意识到母爱的伟大。最后进行课文导入,让学生处在充满母爱情感的氛围中学习,人文色彩浓厚,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人文教育。

(三)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情感

教师应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古诗词,在对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化知识的魅力。

学生只有学会了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才能更好地鉴赏古诗词。例如,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如“日”指太阳、“望”指看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语言文字的用处,这样有利于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3]。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资料,让他们更清楚地理解词句的含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性格和品格得到完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人文教育的渗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良好思想的形成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猜你喜欢

母爱人文情感
人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母爱大于天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